清明祭拜奇观,送曹操布洛芬,刘墉背背佳,祭品创意让人脑洞大开

清明祭拜奇观,送曹操布洛芬,刘墉背背佳,祭品创意让人脑洞大开"/

清明祭拜古人的传统习俗中,祭品的选择往往富有象征意义,但确实存在一些较为特别或富有创意的祭品,以下是一些例子:
1. "送曹操布洛芬":曹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以智谋和果断著称。送布洛芬可能寓意希望曹操在另一个世界也能享受健康。
2. "送刘墉背背佳":刘墉是清朝的一位官员,以书法著称。背背佳是一种矫正姿势的辅助工具,可能寓意希望刘墉在另一个世界也能保持良好的姿势。
3. "送诸葛亮扇子":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以智慧著称。送扇子可能寓意希望诸葛亮在另一个世界仍能保持冷静和智慧。
4. "送苏轼红烧肉":苏轼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也是一位美食家。送红烧肉可能寓意希望苏轼在另一个世界也能享受美食。
5. "送李清照酒":李清照是南宋时期的著名女词人,以词作著称。送酒可能寓意希望李清照在另一个世界也能享受美酒。
这些祭品虽然有些富有创意,但更多的是一种对古人的一种怀念和敬意。在祭拜时,最重要的是表达对先人的思念之情,而不是祭品的本身。当然,这些祭品可能更多的是一种幽默和调侃,反映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创新和传承。

相关内容:

思归乐

刚刚过去的清明节,是祭奠先人寄托哀思的节日。给现代人一个祭奠古人的机会,总有一些“小机灵鬼”能用祭品摆出一地满汉全席,能让祭拜增添善意的幽默。当祭奠古人遇上现代人的超绝脑洞,一些让人大开眼界的操作就出现了。

太有才,哪来的“卧龙凤雏”

都说三国群英荟萃,就连前来祭拜的后人也不遑多让,各类特色“祭品”层出不穷,争奇斗艳。哪怕被祭拜的先人看了,都会大为震惊:好家伙,现代人怎么回事,哪来这么多“卧龙凤雏”?

不得不感叹于现代人的想象力。路过武侯祠汉昭烈墓,往刘备墓前放包香烟,来一口不用客气。路过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在门口放盒布洛芬,一颗下去偏头痛都好了。给这位网友提个建议:朗读陈琳写的《讨曹操檄》或许会有奇效,毕竟“话疗”不是浪得虚名。

要说其中的翘楚,还得是“孙权快乐套餐”,包括但不限于:一张合肥地图,以及一张三国杀张辽卡牌。

公元208年,刚刚经历了赤壁之战的曹操元气大伤,孙权决定乘胜追击,一举占领合肥,结果铩羽而归。在此后三十余年里,他又出兵四次,始终未能吞下合肥。并且,在他病逝后的第二年,太傅诸葛恪再次出兵合肥,仍然无功而返。

根据《三国志》《魏书》等史料记载,孙权几次出兵都“率十万众”,千里送人头,礼重情意更重。为此,网友还送了孙权一个“爱称”:“孙十万”。

“孙权打合肥已经五次了,他打下了吗?”

“没有,他入土了。”

什么地狱笑话。打个仗被人叨叨一辈子,孙权如果泉下有知,大概也很无奈。

为了弥补孙权的遗憾,后人在他墓前送上合肥地图,供他细细赏玩,是不是很体贴?

体贴?孙权大概不会赞同:让我看得到,但是得不到,你们也没放过我。并且,孙权在合肥挨了五顿打,其中下手最狠的就是张辽,仅率八百人就破了孙权的“十万大军”。这一仗过后,张辽本人“威震江东,儿啼不肯止者,其父母以辽恐之”,成功入选江东恐怖故事集。

在孙权墓前放张辽,简直就是噩梦复现。隔壁的曹操看了感叹:这是谁的部将,如此勇猛——哦,是我的啊,那没事了,嘻嘻。

鉴于孙权的遭遇,隔壁的司马懿大概会松一口气。直到今天,司马懿墓葬所在地仍然是疑点,无人前往祭拜,否则可能会喜提“女装套餐”——诸葛亮北伐时为激司马懿出战,给对方送去一套女装。这件事情在《资治通鉴》中确有记载,后来被《三国演义》改编,形成一个著名的段子。生前被敌军送女装,身后还要提防现代人的“馈赠”,怎一个“惨”字了得。

说回东吴。调侃完孙权百折不挠的精神,人们也不忘“遥想公瑾当年”。不知是谁在周瑜墓前放麻将,十几张“东风”牌排排站,黑色的字越看越“燃”,眼看着一把火就要冲天而起。破案了,当年赤壁之战的东风原来是从这里借的!

到了武侯墓这边,画风倏然一转,从娱乐频道变成了老年频道。拐杖、降压药、营养餐食谱、保健品、足力健老人鞋、成都-西安火车往返票、西安(古长安)地图……应有尽有,隔壁的大爷大妈看了都羡慕。等等,怎么还有人放导弹模型玩具?别的不说,这份礼物肯定送到了诸葛亮心坎上——如果当年有这条件,哪里还需要六出祁山?

来就来,怎么还带老朋友?

东汉如此抽象,与其并称盛世的唐代也毫不逊色。而且,网友们不仅来扫墓,有时还“带着”墓主人的朋友们一起来。老友相见,有些倍感温暖,有些却并不愉快。

先来看看“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韩愈曾作名篇《师说》,劝诫年轻人转益多师,因此在他墓前出现戒尺很合理。但怎么还有放鳄鱼玩具的?

这就要说到韩愈与鳄鱼的一段“孽缘”。韩愈被贬潮州刺史期间,听说境内有鳄鱼作恶,于是写下《鳄鱼文》(一作《祭鳄鱼文》),严词警告鳄鱼:七天之内务必搬离此地,否则我就要发动群众,将你们全部杀灭。

后世学者多认为此文包含隐喻,以鳄鱼代指朝中贪官污吏,表达自己为民除害的愿望。这么看来,后人在韩愈墓前放鳄鱼实在有些扎心了。想象一下那个画面:韩愈振臂高呼“为民除害”,一低头发现遍地都是鳄鱼,除害除了个寂寞。

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永州柳侯祠柳宗元像前的橡皮蛇。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永州山穷水恶,当地许多人以捕蛇为业,虽然日日辛劳,冒着生命危险与毒蛇搏斗,却连赋税都交不上。柳宗元深感民生多艰,在《捕蛇者说》中感慨“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往柳宗元像前放橡皮蛇,会不会让他回想起当年那个穷苦的时候呢?现在的永州已经今非昔比,柳侯祠游人如织,人们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让这座小城镇日新月异。当年为生活所迫的捕蛇者,已经化作历史长河的涓滴。

除了上面两位,“唐宋八大家”中其他几位也没能逃过。苏洵收到了一个钥匙扣,上书“中国好爸爸”,令人泪目。苏轼收到的礼物杂乱无章,食谱、乐谱、印章、指甲油……令人眼花缭乱,这就是全才的苦恼吗?苏辙收到一本手画的“房产证”,感谢后人的馈赠,他终于能圆一个“买房梦”。此外,还有人送漏勺,衷心祝福他在“捞哥哥”的时候能轻松一些。

等等,怎么还有人放王安石小像?这位也是苏轼的老朋友了。在历史上,王安石与苏轼“相爱相杀”几十年,白天你上书骂我,晚上我躺在床上越想越气,爬起来写篇文章再骂回去。虽然吵吵闹闹大半辈子,但两人一直是知己神交。能在后人的礼物中见到王安石,苏轼或许会感到欣慰吧。

宋朝历史上,和苏轼一样爱玩的还有一位——李清照。李清照年轻时活泼爱玩,喝酒、打牌、斗鸡……凡是刺激的游戏,必然少不了她的身影。后人投其所好,不仅送烟送酒,还有人直接搬来一整套麻将。

留学吗,故地重游的那种

再来看看明清时期的墓葬,由于经济文化不断发展,明清时期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这也给现代人提供了更多“整活”思路。例如下面这位:

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之变”后,明英宗朱祁镇被俘,在蒙古瓦剌分支度过了一年有余的囚徒生活。这是明代历史上最耻辱的一场战争。或许是想提醒朱祁镇勿忘历史,在四百多年后的现代,一张北方某国《留学生申请表》悄然出现在明裕陵(明英宗朱祁镇与其皇后的陵墓)前。

填了这张表,就不再是阶下囚,而是能促进国际文化交流的大学生。为了帮助朱祁镇顺利毕业,还有人送上了《英宗北狩毕业论文答辩PPT》,主打一个从入学到毕业的“一条龙”服务。

更离谱的祭品还在后头:《土木堡生存指南》就罢了,还有《夕阳红旅游计划:草原风情深度游》……

到了清朝,现代人的礼物更是五花八门。给乾隆送印章盒和小红花贴纸——不是很爱盖章吗,今天让你盖个够!

这是谁给刘墉送的背背佳?虽说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但现在才开始矫正是不是太晚了?并且,越来越多的史料可以证明,刘墉并不是传闻中的“刘罗锅”,而是一个身材笔挺的高个儿。但这并不影响网友们的想象,在诸多故事的渲染中,“刘罗锅”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成为子孙后代学习的典范。

另一头画风一转,进入怀古频道。人们在左宗棠墓前插下柳枝,告诉先人:努力不会白费,春风终于还是吹过了玉门关;在郑板桥陵园里放泡面,希望当年郑板桥在潍县放粮救灾时,能有足够的粮食;往张之洞墓前放磁铁玩具,往邓世昌衣冠冢前放军舰模型,以纪念洋务运动那段特殊的年代……这些当年人们眼中的稀奇玩意儿,如今已经印刻在中华民族的发展道路上,成为闪闪发光的足迹。

或调侃,或温情,都是时光长河里浮动的花灯,寄托着人们对历史的敬意与追思。当“东风”吹向赤壁的战场,当苏辙墓前飘起千年后的烟火气,当积木堆叠成烽火台,清明种种祭奠,仿佛今人写给历史的另一种家书。文明薪火相传,始终捧着一簇永不熄灭的温柔火苗。塑料刀剑会卷刃,磁铁玩具会失效,但千百年后的人们依然愿意驻足,与古人共享同一片月光下的悲欢。

如果你去祭奠古人,你想带啥?

据“国家人文历史”公众号

栏目策划/编辑 马纯潇

发布于 2025-07-21 21:28
收藏
1
上一篇:国字号队伍集训热捧海南,神秘岛域缘何成为集训首选之地? 下一篇:阴花忌入阳宅!揭秘5种“绝命”花卉,家中若存速速挪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