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地名文化】迎宾馆,百年风云下的文化留守之旅

【青岛地名文化】迎宾馆,百年风云下的文化留守之旅"/

迎宾馆,位于中国山东省青岛市,是一座具有百年历史的建筑,见证了青岛从一个渔村发展成为国际知名城市的历程。这座宾馆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故事,也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一、历史背景
迎宾馆始建于1901年,当时是德国在青岛的殖民政府办公地。德国人在青岛建立了许多具有德国风格的建筑,迎宾馆便是其中之一。1914年,一战爆发,德国战败,迎宾馆被日本接管。1934年,国民政府接管青岛,迎宾馆成为国民政府驻青岛的办公地。新中国成立后,迎宾馆被改为宾馆,接待国内外宾客。
二、建筑特色
迎宾馆的建筑风格融合了德国古典主义和青岛地方特色。整体建筑为红瓦黄墙,屋顶采用德国传统的斜坡屋顶,具有浓郁的德国风情。建筑内部装饰精美,木雕、壁画、雕塑等艺术作品丰富,展现了当时的建筑艺术水平。
三、文化内涵
1. 历史见证:迎宾馆见证了青岛从德国殖民地到中国领土的历史变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在这里,发生过许多重要历史事件,如1919年的五四运动青岛分会场、1922年的青岛国际会议等。
2. 文化交流:迎宾馆作为青岛的标志性建筑,接待了众多国内外知名人士。他们在迎宾馆留下了足迹,推动了青岛的文化交流与发展。
3. 地域特色:迎宾馆的建筑风格和装饰艺术体现了

相关内容:

迎宾馆位于龙山路26号,是这条路上最著名的建筑。

它曾经是德国总督官邸,诞生于20世纪初,在岁月的长河之中几经沧桑巨变,几经风吹雨打,美丽的“容颜”没有在历史变迁中老去,反而因历史的沉淀多了几分魅力。

迎宾馆背倚风景如画的信号山公园,是一座典型的古堡式建筑,掩映在绿树之中,美得让人入眼难忘。1905年,德国人仿照德国皇宫的样子开始建造总督官邸,于1907年建成。整栋建筑气势宏伟,色彩瑰丽。外墙以黄色为基调,用大量凹凸不平的岩石装饰,古朴典雅。窗户多用粗石镶边,窄而高的玻璃窗如同深陷进去的眼睛,中间窗框上凸起的石头活像德国人的高鼻梁。屋顶以红色为主,点缀有蓝、绿等色,造型独特,富有变化。梁思成认为,它是融东西方多种文化理念于一体的建筑艺术巨制。

总督官邸建成后,德国驻胶澳总督特鲁泊入住,其继任者瓦尔德克后亦在此居住。1914年,对青岛觊觎已久的日本借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无暇东顾之机,联合英国,向青岛的德国军队发起进攻。最终,日本取代德国占领青岛。日本驻青岛守备军司令神尾光臣闯进总督官邸,这里成为日本驻青岛守备军司令的住处。

在德国人和日本人眼里,成为总督官邸的主人是一种荣耀,是权力的象征。总督官邸是一座坚固的堡垒,具有对抗时间的力量,而入住其中的所谓的“主人”,不过是一具肉身,在它面前是渺小的,也是狂妄的。1922年,中国政府收回青岛主权。当年耀武扬威入住的人,最终垂头丧气地走出这里。

◎明信片中的迎宾馆

此后,青岛胶澳商埠督办接连换人,这栋楼遂先后成为督办熊炳琦、高洪恩、温树德等人的官邸。此时的总督官邸好似一个大舞台,你方唱罢我登场。

1934年,这座美丽的德式建筑被青岛市政府命名为“迎宾馆”。这个名字从此在百姓之中口口相传,也符合这座楼此后的定位。德国的总督、日本的司令、北洋政府派遣的胶澳商埠督办……进进出出的他们只是一个个过客,没有人能够真正占有这座楼。

迎宾馆曾是青岛最高级别的接待宾馆,如今是一座博物馆,收藏着重要的历史文物,讲述着发生在青岛的重大历史事件。进入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迎宾馆曾与毛主席结缘。

一代伟人毛泽东下榻迎宾馆,为这栋老楼带来了红色基因。为迎接毛泽东的到来,迎宾馆重新进行了整修、布置,显得更加整洁、幽雅。1957年7月12日至8月11日,毛泽东在青岛工作生活了一个月。其间,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抵达青岛。中共中央在青岛召开了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政治局扩大会议,部分省、市委第一书记会议以及全国民族工作座谈会等。毛泽东修改了《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并于8月2日在党内印发。受毛泽东委托,周恩来在海军司令员萧劲光的陪同下,于8月4日检阅海军青岛部队并为海军题词,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次海上阅兵。

◎雪后迎宾馆

毛泽东在青岛期间,半是工作,半是读书疗养。迎宾馆的房间里、游廊上、庭院中,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不管工作多么忙,他总是挤出时间读书。据说,他看的书放了半张床,而这些书大部分是他从北京带到南京,又从南京带到青岛的。读书这个习惯伴随了毛泽东的一生,即便在艰苦的战争年代也不例外。尽管有这么多书做伴,毛泽东仍不满足,又派人帮他寻找《聊斋志异》和《古诗源》。当看到从青岛市图书馆借到的《古诗源》时,他非常惊喜。

在青岛的时候,毛泽东曾5次到第二海水浴场游泳,每次游1个小时左右。他还4次乘车游览青岛,几乎看遍了青岛老城区的主要道路。

经过这几次视察游览,毛泽东对青岛的市政建设和城市面貌有了较多的了解。1958年1月,毛泽东在他视察沿海和东北部分城市后召开的最高国务会议上谈了他的考察印象,认为青岛的城市建设搞得好。

如今,迎宾馆里还保留着毛泽东的卧室,床边放着一摞线装书,伟人在灯下读书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

迎宾馆是青岛的文化地标,也是历史的见证。一代人来,一代人去,来来往往,皆成往事。这座楼始终矗立在这里,看遍人间沧桑。

发布于 2025-07-21 02:44
收藏
1
上一篇:年味盈门人气沸腾,东莞迎宾馆焕新启航,成为湾区休闲度假新地标 下一篇:迎宾馆自28日起全面恢复开放,访客需实名登记入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