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汉字之美,花草字传中的“桑”字解读

聆听汉字之美,花草字传中的“桑”字解读"/

《花草字传》是一部古代汉字字典,由明代学者杨慎编纂,书中不仅收录了大量的汉字,还附有相关的文化背景、历史故事和艺术欣赏等内容。在《花草字传》中,关于“桑”字的记载,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这个汉字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桑”字,从字形上看,由“木”和“桑”两部分组成,其中“木”代表树木,而“桑”则直接指代桑树。桑树是一种常见的落叶乔木,在中国古代,桑树具有极高的经济和文化价值。
以下是关于“桑”字的一些内容:
1. "经济价值":桑树是养蚕的重要原料,古代中国以丝绸闻名于世,而桑叶则是养蚕的唯一食物。因此,桑树在古代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2. "文化象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桑树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如《诗经》中就有“桑之未落,其叶沃若”的描写,寓意着生命力旺盛。此外,桑树还象征着勤劳、坚韧和希望。
3. "历史故事":《山海经》中记载,桑树是由黄帝赐予的。传说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技术,从此桑树成为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
4. "诗词歌赋":许多古代诗人对桑树进行了描绘和赞美。如唐代诗人王之涣

相关内容:

(张一清 著 / 梁 艳 读)

“桑”的甲骨文字形描摹的是长着树叶的树木形状,最初指的就是桑树。

字形中凸显的叶片充分表明了“桑叶”的重要作用,例如朱熹所注《诗集传》:“桑、梓,二木。古者五亩之宅,树之墙下,以遗子孙,给蚕食”。

能够为蚕提供食物的自然非桑叶莫属了,可见桑树的最主要作用就是养蚕。

《诗经》中吟诵桑树的篇章也多与桑叶有关。

例如《诗经·卫风·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描述的就是桑树的树叶汁液饱满、苍翠欲滴,借以比喻风华正茂的女子。

还有《诗经·豳风·七月》:“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

这些唯美的诗句仿佛让我们眼前浮现出这样的景象:春光和煦,小路逶迤,桑树林外,三五少女挽筐而来。

她们剪下略长一些的柔枝,聚拢成束,准备采下桑叶去喂蚕。

桑叶青青,天气晴好,人与树、桑与蚕,一切的一切都跳跃着生命的律动。

而日升日落,周而复始,晨曦与夕照,同样也都是大自然的盛景。

烟霞绚烂时,“桑榆暮景”同样令人迷醉。

采桑图 清 闵贞

“桑榆”最初指的是非常具有实用价值的两种树木,一个是纺丝制衣的源头;一个是制作器物的良材,并且还可以入药。

例如西汉刘向《九叹·怨思》:“孤雌吟于高墉兮,鸣鸠栖于桑榆。”

后来,由于日落时分夕阳的光芒常常照射在桑榆树的树梢,所以“桑榆”也就有了“日暮”的含义。

例如清代魏源《客怀八首柬龚定庵舍人》:“安得遵云衢,及此桑榆光。”

意思是怎样才能循着云中大道,去触摸这夕阳的余晖呢。

狗吠鸡鸣 清 石涛

再往后,由于表示“日暮”,“桑榆”又发展出“暮年”的意思。

例如唐代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

诗人对于人生的达观态度着实令人叹服和景仰。

采桑图 春秋战国

发布于 2025-07-20 20:42
收藏
1
上一篇:柬埔寨语中的金边奥秘,城市得名背后的北山冈故事 下一篇:柬埔寨独特称谓揭示对越南人偏见,为何“阮”字成柬人嫌越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