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大夏天路边野花开成片,结果40种花名里混进了好几种春天开花的?
有网友对照植物图谱发现,原文把二月兰、紫花地匙这些三四月开花的都塞进夏季野花名单了。

实地拍花科普真不能这么糊弄啊。

昨天在小区绿化带看见成片的鬼针草,白色小花顶着烈日开得正旺。

可翻那篇爆款野花图鉴时愣了——目录里阿拉伯婆婆纳现在根本找不着。

查了资料才发现这种蓝紫色小花最佳观赏期是三月到五月,七月份早谢光了。

更离谱的是垂盆草,明明春秋两季开花最盛,硬被安上"盛夏开花"的标签。这种张冠李戴的科普,让举着手机认花的新手情何以堪?

最坑的是水葫芦标注。原文只说"夏季池塘常见",压根不提它被列为外来入侵物种。上个月滨湖湿地刚清理了二十吨水葫芦,工作人员累得直不起腰。倒是益母草这类真正有用的夏花没说清楚,其实它七月结籽时药效最好,老采药人都挑这个时段收割。城市绿化部门现在专门保留刺儿菜、夏枯草这些本土野花,既耐旱又能固土,比引进草皮实用多了。

认花APP评论区炸了锅。海淀的网友拍下朝颜花吐槽:"早上五点开花九点就蔫的牵牛,非说是盛夏全天绽放"。植物园志愿者更直接,列出八种花期错误的花卉打假。反倒公园阿姨说的实在:龙葵果子变黑才能吃,野菊采来要晒干泡茶,这些实用知识原文半句没提。

说到底,路边野花科普不是凑满九宫格就完事。把春花的资料硬套给夏花,让举着图鉴找花的人白跑不说,更可能误采有毒植物。真正的野花爱好者,谁没在草坡上被蛇床子的伞形花序骗过?认准五瓣黄花酢浆草才算入门功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