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夏的大连,气温舒适,微风中带着清新的海味儿。
恰逢退大潮,平静的海面好似一幅美丽的画卷。赶海的人们挽起裤管,在浅滩布满海藻的礁石间寻找小鱼小蟹,挖海蛎子海波螺,体验赶海的乐趣。
吕文正摄(人民视觉)
《 人民日报 》( 2020年06月11日 02 版)
赶海,是中国沿海地区尤其是山东省沿海地区的一种传统生活方式。它指的是沿海居民在退潮后,沿着海滩捕捞贝类、海藻、小鱼等海洋生物的活动。赶海通常在潮汐较低的时候进行,人们会带上工具如小桶、铲子、网等,到海滩上寻找可以食用的海洋生物。
赶海具有以下特点:
1. "季节性":赶海活动主要在潮汐较低的季节进行,如春末夏初和秋季。
2. "工具简单":赶海所用的工具相对简单,主要是手工工具。
3. "全民参与":赶海不仅是渔民的工作,也常常是家庭或社区集体活动,老少皆宜。
4. "文化传承":赶海不仅是获取生活资料的方式,也是一种文化传承,反映了沿海居民与海洋的密切关系。
5. "生态保护":现代赶海活动也提倡生态保护,避免过度捕捞,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赶海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体现了中国沿海地区人民与海洋的和谐共生。
初夏的大连,气温舒适,微风中带着清新的海味儿。
恰逢退大潮,平静的海面好似一幅美丽的画卷。赶海的人们挽起裤管,在浅滩布满海藻的礁石间寻找小鱼小蟹,挖海蛎子海波螺,体验赶海的乐趣。
吕文正摄(人民视觉)
《 人民日报 》( 2020年06月11日 0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