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信息
1. 名称
- 现名:仙桃市
- 曾用名:沔阳县(1986年撤县设市前名称)
- 别名:江汉明珠、水乡园林、体操之乡
- 名称来源:因传说“仙桃”为仙女撒桃之地,寓意吉祥。



2. 行政代码
- (国家标准GB/T 2260):429004
3. 隶属关系
- 湖北省→省直辖县级市(由湖北省直接管辖,无地级市代管)→辖4街道和15镇
- 4街道:干河街道、龙华山街道、沙嘴街道、杜湖街道。
- 15镇:郑场镇、毛嘴镇、剅河镇、三伏潭镇、胡场镇、长埫口镇、西流河镇、彭场镇、沙湖镇、杨林尾镇、张沟镇、郭河镇、沔城镇、通海口镇、陈场镇。
- 另设5个工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化工产业园、彭场工业园、仙桃经济开发区、仙桃工业园),2个原种场(沙湖原种场、九合垸原种场)和1个风景区(排湖风景区)。
4. 政府驻地
- 沔州大道特1号
5. 面积
- 2538平方公里
6. 人口(2022年数据)
- 常住人口:约113万
- 户籍人口:约152万
7. 行政区划简图

二、自然地理
1. 地理位置
- 位置介绍:位于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腹地。
- 地理坐标:北纬30°04'—30°32',东经112°55'—113°49'。
- 相邻行政区:仙桃市东邻省会武汉,西接荆州,北依汉水接天门,南靠长江濒洪湖。
2. 地形特征
- 地形以平原为主,占总面积约90%,地势低平,河网密布。
- 市境为冲积平原,西北高而东南低,地势平坦,起伏甚微。
- 西北郑场八屋台为最高处,海拔34.50米(吴淞基面,下同);东南角之五湖为最低处,海拔21.50米。全境地势约呈1/7000的坡度倾斜。境内平原、水域大致构成“八地半滩份半水”的格局。
3. 气候类型
- 仙桃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全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无霜期长等特点。
- 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002.6小时,日照率为46%左右,年平均气温为16.3℃,无霜期一般为256天,年降水量1100—1300毫米。
- 四季的划分是以气候平均气温低于10℃为冬季,高于22℃为夏季,在10一22℃之间为春秋两季。具有冬、夏两季较长,春、秋两季较短的特点。
4. 主要河流/湖泊/水利
- 水利工程:仙桃排灌泵站(江汉平原重要水利枢纽)。
- 仙桃市境内河湖密布。截至2011年,共有大小河流、沟渠1329条,长4500公里。
- 其中自然河流14条,包括汉江、东荆河、通顺河、通州河等,汉江过境长度91.2公里,东荆河过境长度103.34公里,流域面积2520平方公里。
- 人工开挖的电排河5条,包括排湖电排河、沙湖电排河、保丰电排河、杨林尾电排河、周帮电排河。
- 现有垸内湖泊12个,围堤固定湖区4.37平方公里,泛湖泊3个,面积15.5平方公里,主要湖泊:排湖、沙湖。
5. 自然灾害频发类型
- 夏季易发洪涝,属汉江中下游防汛重点区域。
三、人文经济
1. 历史沿革
- 建置史:南朝梁置沔阳郡,1986年撤沔阳县设仙桃市。
- 重大事件:2020年入选全国文明城市,2021年获评中国县域经济百强市。
2. 方言/少数民族语言
- 方言:西南官话-鄂中片(沔阳话)。
- 少数民族语言: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语言较少。
3. GDP总量及支柱产业(2022年数据)
- GDP总量:约929.1亿元。
- 支柱产业:非织造布(无纺布)产业、食品加工、机械电子、纺织服装。
4. 特色物产
- 沔阳三蒸(蒸菜,粉蒸、清蒸、扣蒸、泡蒸、花样造型蒸等多种蒸菜技法)、毛嘴卤鸡、仙桃香米、沙湖咸蛋、仙桃香米、黄鳝、沔阳三腊(腊鱼、腊肉、腊鸡鸭)、沔阳麻鸭、双黄蛋、沔城莲藕、藕带、红庙萝卜、毛嘴卤鸡、锅块、郑场豆豉、九珠皮蛋。
- 手工艺品:沔阳雕花剪纸、仙桃贝雕、邓氏麦秆画、沔阳糖塑。
5. 交通枢纽
- 铁路:汉宜铁路(仙桃西站)、仙桃城际站(武仙城际铁路)、仙桃站
- 公路:沪渝高速、318国道贯穿全境。
- 水运:仙桃港(汉江重要港口)。
- 航空:依托武汉天河国际机场(车程约1.5小时)。
四、文化标识
1. 非物质文化遗产
- 国家级:沔阳雕花剪纸、沔阳渔鼓。
- 省级:沔阳三蒸制作技艺。
2.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省级:沔城古城遗址、陈友谅故居遗址。
3. 代表性旅游景点
- 4A级景区:梦里水乡文化旅游区。






- 其他景点:沔城风景名胜区、沙湖湿地公园。






4. 特色节庆
- 仙桃国际马拉松、沔阳三蒸文化节。
五、其他
- 荣誉称号:中国非织造布产业名城、国家园林城市、亚洲体操之乡(李小双、杨威等奥运冠军故乡)。
(注:数据截至2022-2023年,部分数据可能存在年度差异,建议以最新政府公报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