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城蜕变记,从荒芜废墟到东南第一州的辉煌成长

杭州城蜕变记,从荒芜废墟到东南第一州的辉煌成长"/

杭州城从“荒城”到“东南第一州”的发展历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典型的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城市成长故事。以下是其发展的大致历程:
### 早期阶段(春秋战国至唐)
1. "荒城时期":在春秋战国时期,杭州地区还属于越国,当时这里只是一个渔村,被称为“钱塘”。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加上交通不便,这里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
2. "吴越争霸":在吴越争霸时期,杭州地区逐渐开始发展,但总体上还是以渔村为主。
3. "隋唐时期":隋唐时期,随着大运河的开通,杭州开始崛起。特别是唐朝,杭州成为江南地区的重要城市。
### 中期阶段(宋至明)
1. "南宋都城":南宋时期,杭州成为南宋的都城,城市发展迅速。当时,杭州被称为“临安”,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 "城市繁荣":在南宋时期,杭州的市井繁华,商业发达,文化繁荣,被誉为“东南第一州”。
3. "明清时期":明清时期,杭州继续发展,但相对于南宋时期,发展速度有所放缓。
### 近现代阶段(民国至今)
1. "近代发展":民国时期,杭州开始向现代化城市转型。虽然历经战乱,但城市基础设施逐渐完善。
2. "改革开放":改革开放

相关内容:

钱塘自古繁华,千载风流,万般气象。在这片山水灵秀、人文荟萃的土地上,吴越文化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独特的地域特色和蓬勃的生命力,挥毫泼墨,书写出一部波澜壮阔的文化史诗。 本系列将翻开“吴越风华录”,重访一个个历史画面,探寻那些镌刻在时光长河中的传奇故事……

吴越文化

从“荒城”到“东南第一州”,杭州城是怎么长大的?


临安钱王像

千年前的五代十国,中原大地烽火连天,群雄逐鹿。在钱塘江畔,却有一座城市悄然崛起,从破败小城蜕变为 “东南第一州”,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


而这一切,都绕不开一个人 —— 吴越国的开创者钱镠,以及他三次震撼人心的扩城之举。钱镠出身寒门,却怀揣着非凡的抱负与远见。


他深知,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想要守护一方百姓,一座坚固的城池是根基。于是,一场改变杭州命运的城市建设大戏,在历史的舞台上徐徐拉开帷幕。


第一次筑城


“思安将河北兵西上,至潞州城下,更筑重城,内以防奔突,外以防援兵,谓之夹寨。” ——《资治通鉴》


自秦设钱唐至隋设杭州,前后共八百年,杭州并未有长足的发展。唐以前的杭州只不过一个三流的城市,经济和文化的繁荣程度远低于周边的越州、苏州和扬州。


唐僖宗光启三年(887),钱镠被授杭州刺史,为这座城市谱写了新的篇章。公元 890 年,钱镠开始第一次筑城 —— 夹城。彼时的杭州,如同风雨中飘摇的小船,急需一副坚固的铠甲。


钱镠一声令下,工匠们、百姓们纷纷响应,他们从老杭州城西南部的包家山出发,一路披荆斩棘,让城墙向着秦望山延伸,绵延五十余里。很多地段处在山坡丛林之中,施工十分困难。钱镠自己担任总指挥,并亲自参加了山岭上的一段工事建筑。


这也是“钱王岭”地名的来历。有一次,工地上的砖供应不上,钱镠就脱了上衣,使出当年挑私盐时的一身硬功夫,光着膀子、喊起号子挑起砖来,随行将士也争先恐后地搬运城砖,民工们更是大受鼓舞,“莫不毕力”。


此年深秋,这段城垣终于建成。站在如今六和塔西边的秦望山远眺,仿佛还能看见当年热火朝天的筑城场景。


城墙随后向北转折,经过钱王岭(今虎跑路一带),最终抵达湖滨。


这道夹城,就像给杭州穿上了双层铠甲,不仅将运河纳入保护范围,让商船得以安全往来,更为杭州的未来发展埋下了希望的种子。自此,杭州在乱世中寻得了一丝安稳,通商经贸也渐渐有了起色。


第二次筑城


“后始念子城之谋,未足以为百姓计。”


然而,局势愈发严峻,军阀割据日益剧烈,钱鏐认识到单靠夹城不足以保障百姓的安全,感叹“后始念子城之谋,未足以为百姓计”,决定加大保护力度和保卫范围,开始谋划第二次扩建杭州城。


于是,在公元 893 年,钱镠亲率十三都兵,征集了 20 余万民工,一场浩大的工程拉开帷幕。他们耗时四、五个月,修筑了长达 70 里的罗城,也就是外城。

此时的杭州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积比隋唐时期扩大了近一倍,与近代的杭州城已颇为相似。


其范围南至六和塔,东到候潮门至艮山门一线,北至武林门,西至涌金门、清波门一带。


整个城市形成了南北修长、东西狭窄的独特地形,宛如一个腰鼓,因此被百姓形象地称为 “腰鼓城”,“三面湖山一面城”的格局也就此奠定。


从军事战略角度看,这种结构易守难攻,极大地增强了城市的防御能力,为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安全感。而且罗城最适宜人居及商贸,由此杭州城的经济发展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钱镠还在罗城内修建武台、钟楼,营造军营、进驻军队,全方位守护着杭州城。


第三次筑城


时光流转,到了公元 910 年,钱镠命第七子钱元瓘在凤凰山下建造王城,这里也被称为子城或牙城,成为了钱镠军政机构的所在地。王城之中,宏伟宫殿拔地而起,亭台楼阁错落有致,雕梁画栋尽显奢华,气势非凡。同时,钱镠进一步扩建罗城30里,将城东南的边界从中河边拓展至东河边,并新建候潮门、通江门等。

钱镠第七子 钱元瓘

“千百年后,知我者以此城,罪我者亦以此城。苟得之于人而损之己者,吾无愧欤!” ——《杭州罗城记》


至此,从内到外形成了“子城(皇城)—夹城—罗城”的三层结构,强化了“南宫北城”格局,是后来南宋临安城的主要格局。

如今漫步杭州街头,或许很难想象千年前这里曾是尘土飞扬的筑城战场。但当你登上六和塔俯瞰钱塘江潮,在吴山脚下感受市井烟火,于凤凰山上寻觅南宋皇城的残垣,便能触摸到历史的脉络 —— 那三层城墙叠筑的智慧,早已化作这座城市的基因。

六合塔

钱镠以 “保境安民” 为笔,用二十年光阴勾勒出的不仅是城池轮廓,更是一种 “以民为本” 的治理哲学。从 “腰鼓城” 到 “数字之城”,杭州始终传承着这份远见与担当,在时代浪潮中续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让千年前的故事,成为照亮未来的不灭灯火。

发布于 2025-07-19 14:14
收藏
1
上一篇:穿越5000年时光隧道,揭秘什么是杭州今日盛大上线 下一篇:涌金楼见证,杭州崛起为中国资本第四城的风云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