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其实很少“下馆子”吃饭,年轻时穷,路边摊上胡乱吃几口充饥。“北漂”时期的他,甚至有时候连饭都吃不上,更别提什么“下馆子”了。战争年代,“下馆子”更是不可能,一则多是偏远之地,二来也没时间,经济上可能也不允许。解放后,毛泽东即便是想“下馆子”换换口味,估计也很难,一个把照片挂在天安门城楼上的人,让人不认出来几乎不可能,“馆子”没下成,被人围观确是十有八九的事。用他自己的话说:“我都成了笼子里的老虎了,什么自由都没有。”所以,即便是解放后,他也很少“下馆子”吃饭,查阅资料,找到了毛泽东五次“下馆子”的经历,可能不全,权当参考罢,吃货朋友可以去“拔草”。
查阅到的第一处馆子,是杭州的楼外楼饭店。时间是1953年12月29日,毛泽东在谭震林的陪同下参观完钱塘江大桥和六和塔,当晚,毛泽东在浙江省委一帮人的陪同下,去了杭州的楼外楼饭店。杭州楼外楼饭店始建于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位于西湖畔孤山脚下,其店名由来似出自“山外青山楼外楼”诗句,店内的招牌菜为“西湖醋鱼、龙井虾仁、叫花童鸡、宋嫂鱼羹、东坡焖肉”。
查阅相关记载,毛泽东这趟下馆子点了两道菜,一道是“鱼头”,一道是“叫花鸡”,什么“鱼头”?没有具体的记录,我专门查阅过这家饭店的菜单,找到了一个疑似菜品——八宝鱼头。这是一道浙江菜,选用的鱼头出自千岛湖,以河虾等八种原料为配料炖制,故名“八宝鱼头”。毛泽东一生都很喜欢吃鱼,他曾对身边人说:“我在世的时候吃鱼比较多,死后就把我火化,骨灰撒到长江里喂鱼。你就对鱼说:鱼儿呀,毛泽东给你们赔不是来了。他生前吃了你们,现在你们吃他吧,吃肥了你们好去为人民服务。这就叫物质不灭定律。”楼外楼饭店最出名的菜品应为“西湖醋鱼”,是酸甜味,可能不合毛泽东的胃口,故没有点吧。至于“叫花鸡”,即“叫花童鸡”,是一道历史悠久的江南名吃,其做法也很简单,把加工好的鸡用泥土和荷叶包裹起来烘烤,我查了一下楼外楼的菜单,这份“叫花鸡”现在已经卖到380元一份了,不知道当年毛泽东点菜时,是个什么价。不过这家饭店确实给毛泽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吃完后,毛泽东对饭店的人说:“这个饭馆有特点,做的饭菜确实好吃。”后来,楼外楼饭店的厨师韩阿富调到了中南海,给毛泽东当厨师。查阅到的第二处馆子,是北京新街口的陕西羊肉泡馍馆,时间应该是1955年初夏的一天,毛泽东去往西郊参加劳动后,在返回途中,车行至阜成门外时,毛说:“肚子饿了,想吃饭。”随行的工作人员高智原本是劝说毛泽东回家后再吃,但毛泽东坚持要找个饭店,高智是陕西人,对羊肉泡馍情有独钟,于是就推荐了新街口的陕西羊肉泡馍馆。
到了饭店后,随行人员与饭店的工作人员沟通,把毛泽东安排到了一个用木板隔出的小房间,这家馆的羊肉泡馍分大、中、小碗,毛泽东点的是中碗,大薄片的羊肉,掰成小块的馍块已经泡在了碗里,几个小碟子,盛着辣椒、糖蒜和香菜。毛说:“我吃不了这么多。”高智用筷子把毛泽东碗里的馍拨给了卫士长李银桥和自己一些,毛端起了碗,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与其说是要吃羊肉泡馍,还不如说毛泽东是想满足一下下馆子的愿望,自由自在地过一下老百姓的生活。吃完羊肉泡馍,毛泽东走出隔间,就被人认了出来,于是被围观。这顿饭毛泽东一行人总共吃了六元三角九分钱,结账时几个人的兜掏空了,也凑不齐这顿饭钱。最后高智与老板商量,第二天来付钱。翌日一早,高智骑着自行车,把饭钱送了过来。这家新街口的陕西羊肉泡馍馆后来改名叫“西安饭庄”,据说彭德怀也很喜欢这家饭馆,至今仍旧在新街口,我去过几次,个人认为很一般,真的很一般。查阅到的第三处馆子,是武汉的老通城饭馆,时间是1958年4月3日晚。老通城饭馆是汉口的百年老字号,前身为“通城饮食店”,由汉阳人曾厚诚创办于1929年,招牌菜三鲜豆皮。豆皮其制作方法是将绿豆、大米混合磨浆,在锅里摊成薄皮,内包住所的糯米、肉丁等馅料,用油煎好,至于所谓的三鲜,是以鲜肉、鲜蛋、鲜虾仁为主制作馅料,故名三鲜。
毛泽东来到这家饭馆后,先是去了厨房与厨师交谈,然后才去用饭的,在品尝豆皮时,毛泽东说:“豆皮是湖北的风味,要保持下去。”并对随行的工作人员说:“你们都要吃完,不准浪费。”毛一个人吃了一大盘子豆皮,有3两重,他称赞道:“三鲜豆皮制作精巧,味道鲜美,这才是湖北口味呢。”查阅资料,找到了毛泽东那一天的菜单,除了三鲜豆皮之外,其它分别是:炒鳝鱼片、山药牛肉、炒空心菜、炒绿豆芽、西红柿鸡蛋。小菜有:黑鱼籽、糖蒜、烧菜花。主食是:豆米饭和肉丝汤面。据说,毛泽东在武汉期间,先后去过这家饭馆三次。查阅到的第四处馆子,是长沙的火宫殿。时间是1958年4月12日。火宫殿原本不是个饭店,是古代祭祀火神的地方,在火神庙的旁边,小商小贩、三教九流,杂居其中,就有了很多小吃店,就如北京的天桥,南京的夫子庙。其中最为出名的小吃,就是臭豆腐。全国很多地方都有臭豆腐,长沙火宫殿的臭豆腐最为出名,其真正的做法也颇有讲究,现在早变成快餐食品了。火宫殿的臭豆腐选用上等的黄豆做成豆腐,把豆腐泡在放有冬笋、香菇、曲酒、浏阳豆豉的卤水中浸透,待其表面长出白毛,颜色变灰后,用油锅慢慢炸,直至颜色变黑,表面膨胀,捞出来佐以辣椒、蒜末、香油,初闻臭气扑鼻,吃起来芳香松脆。 毛泽东青年时曾在长沙久居,火宫殿必然是他常去之所,1958年的这一次再访,路边摊已经有了雅间,毛与厨师和饭店工作人员交谈后,便品尝起了臭豆腐,他一边品尝,一边幽默地说:“火宫殿里的臭豆腐,有三个特点:闻起来很臭,看起来很脏,吃起来很香。”
火宫殿除了臭豆腐,还有其它几种小吃,也值得推荐,它们分别是姐妹团子、红烧猪脚、荷兰粉、八宝果饭、龙脂猪血、三角豆腐和牛肉馓子。不过最为出名的还是臭豆腐,我是臭豆腐的铁杆粉,虽然是湖南人,火宫殿却是八年前才去过一次,至今还记得,饭店外有一条横幅广告,上面写着:“最高指示:火宫殿的臭豆腐还是好吃。”

查阅到的第五处馆子,是天津正阳春饭店,时间是1958年8月13日。正阳春饭店前身就是北京全聚德烤鸭在天津的分店,始创于1909年,为表明与北京全聚德同属一家,在黑匾金字的招牌上标有“京都”二字,正阳春饭店主要经营烤鸭,其独特的挂炉烤鸭色泽枣红、外焦里嫩,香酥可口、肥而不腻,被评为“天下第一美食”。1935年,饭店改名为“正阳春鸭子楼”,因为店门东开,每日清晨,太阳照在店堂如沐春光,故名正阳春。
这一天,毛泽东在天津视察完南开大学、天津大学之后,已至午时,便提出来想找个饭馆随便吃顿饭,随行的工作人员就选择了这家正阳春饭店。一行人在二楼餐厅就座,按照惯例,毛泽东先是见了厨师和工作人员,与他们聊了一会天,然后便开始吃饭,点的肯定是烤鸭,至于别的菜,已经无从查起。毛泽东吃完饭后,打开二楼的纱窗看街景,不想正巧被对面楼上晒衣服的妇女看见,消息传出,无数人想亲眼看看毛泽东,很多人从四面八方涌向“正阳春”,从几千人聚集到上万人,毛泽东是吃午饭进的正阳春饭店,直到下午5点多,毛泽东依旧被人群“包围”在饭店二楼,真成了他所说的“笼子里的老虎”。最后天津警备区动用了一个排的兵力,把一辆“华沙”牌小轿车推进人群,挤到正阳春饭店门口,然后由一群精干的兵士,把毛泽东从二楼“抢进”到车里,然后兵士前面开路、后面推车,才冲出了“包围圈”。事后,天津公安局在现场收集到的人群失落的鞋子、帽子、钢笔都有几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