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时节至,5日17时57分见证孟夏落幕与仲夏启幕之美

芒种时节至,5日17时57分见证孟夏落幕与仲夏启幕之美"/

芒种,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标志着仲夏时节的开始。这一天,太阳到达黄经75°,于5日17时57分正式登场。芒种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显著升高,降水进一步增多,农作物生长迅速,是播种和收获的重要时期。
“芒种”这个名字来源于古代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芒,是指麦子成熟;种,则意味着播种。此时,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农民们开始收割,同时播种晚稻、玉米等夏播作物。因此,芒种既是一个收获的时节,也是一个播种的季节。
在传统文化中,芒种节气有许多习俗和活动。以下是一些与芒种相关的活动:
1. 麦收:芒种时节,北方地区正是麦收时节。农民们忙碌在田野,收割成熟的麦子,确保颗粒归仓。
2. 祭祀:在一些地区,人们会在芒种这一天祭祀祖先,祈求丰收。
3. 食俗:芒种时节,南方地区有吃粽子的习俗,寓意着五谷丰登。
4. 祭祀花神:芒种前后,民间有祭祀花神的习俗,祈求花儿生长茂盛。
5. 穿芒种:在芒种时节,一些地方有穿芒种的习惯,以祈求身体健康。
芒种时节,大自然生机勃勃,万物生长。在这个美好的时节,让我们一起感受大自然的

相关内容:

新华社天津6月3日电(记者周润健)北京时间6月5日17时57分将迎来芒种节气,意味着孟夏将尽,仲夏登场。农谚说:“芒种芒种,连收带种”,此时节,我国北方地区喜逢收麦,“一川麦浪镰初试,争得夏粮粒粒归”;南方地区则忙于插秧,“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民以食为天,喜乐在其中。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民俗学者、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来华介绍,夏季的节气大多与农事有关,如小满意味着麦子开始成熟,而芒种则提醒人们,夏收、夏种、夏管的“三夏”大忙季节到了。

芒种前后,气温显著升高。“芒种时小麦已经成熟,人们要争分夺秒地收割麦子。农谚说:‘芒种忙,麦子黄,好似龙口去夺粮’。‘龙口’指的是降雨,收割麦子时最怕下雨,因为下雨会直接影响麦田的产量。所以,有农谚调侃地说:‘种在地里都是草,收回囤里才是粮’。”王来华说。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在南方,芒种是插秧的忙碌时刻,人们不辞辛劳地在水田中劳作,一块块稻田换上了新绿。“新秧初出水,渺渺翠毯齐”,秧苗从水中探出头,远远望去,宛如翠绿毯子铺在宽阔的水田上,绘就出一幅幅赏心悦目的天然画作。

旧时,割麦和插秧都非常辛苦,忙的时候常常会人手不够。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观刈麦》就描绘了一幅“男女老少齐上阵”的画面:“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南宋诗人杨万里所作《插秧歌》则刻画了一个“全家总动员”的场景:“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芒种,既是收获成果又是播种希望的时节。愿所有的人,尤其是即将在这个时候参加高考的莘莘学子,都能辛苦耕耘,快乐收获,让梦想成真。

发布于 2025-07-18 03:12
收藏
1
上一篇:新疆的“疆”字趣话,探寻古韵与现代魅力交织的传奇之地 下一篇:芒种时节至,5时57分见证孟夏落幕与仲夏启幕的节令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