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河健康报】
本报记者 王丽娜 安伟 张豆豆
海风轻拂,带着亚热带的气息,厦门这座海岛城市以她独有的温婉与热情,迎接八方来客。

10月25日~27日,2024中国康复医学会综合学术年会暨国际康复医疗产业博览会在福建厦门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办。


中国康复医学会综合学术年会是国内康复医学领域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学术盛会,被列为中国科协重点品牌会议。
此次盛会以“融合发展 转化创新 聚力打造康复医学新生态”为主题,设置综合国际康复主论坛及77个分论坛,并同期举办国际康复医疗产业博览会。聚焦国内外康复医学领域前沿理论与实践,直面康复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与挑战,全面呈现新时代康复业界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助推康复医学事业高质量发展。
康养高峰论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学术交流的海洋中熠熠生辉,国内老龄产业、养老服务、康复医学及康养结合等领域资深专家与学者的智慧之声,如同海浪般激荡,推动着康养产业不断向前发展。
大咖高论,为康复学科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本次年会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聚焦学术前沿,分享交流先进康复医学技术与服务经验,融合创新,深度研讨康复医学优秀成果转化实践,构建康复医学发展新局面。

中国康复医学会会长陈立典在年会开幕致辞中表示,康复医学的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构建健康中国宏伟蓝图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他希望,通过本次会议能够在理论创新、技术进步、模式创新、融合生态四个方面取得积极成果,共同为实现康复医学事业的繁荣贡献智慧和力量。
国际康复主论坛论坛苏国辉院士、樊代明院士、孟安明院士、李校堃院士、林圣彩院士、王振常院士,以及国内康复领域知名专家胡大一、励建安、梁万年、徐建光、陈智轩、岳光辉做精彩主旨报告。

论坛聚焦新时代康复医学科技发展前沿和热点问题,内容涵盖再生医学、整合康复、智能康复、脑机接口、整合型卫生健康体系、胚胎合子基因组激活机制、心肺疾病预防与康复、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社区认知退化评估与康复干预以及医学影像学等多个领域,本次论坛中的研究成果、创新思维和实践经验,为参会代表带来了一场极具前瞻性和实践意义的学术盛宴。康复领域专家学者、行业代表近6000人参加了本次盛会,线上累计观看量达282万人次。

本次会议同步开展77个分论坛,不仅包含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运动康复、言语康复等细分方向,还以疾病为导向,开设肌骨康复、神经康复、重症康复、血液病康复、风湿免疫康复等分论坛,以及康复与临床各专科相结合的其他学科领域。
各分论坛内容丰富多元,议题广泛,实践应用与理论创新并重,为康复学科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21点左右盛会现场仍然灯火通明,大家沉浸在康复医学新知的世界里。
康养论坛,聚焦“中国式康养”碰撞智慧
“康复医学在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促进及兜底作用日益凸显。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康养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10月25日中国康复医学会监事长、党委专职副书记牛恩喜的话宣告着康养高峰论坛的盛大启动。
中国康复医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方国恩等出席由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养工作委员会主办的本次康养高峰论坛。论坛汇聚了国内多位在老龄产业、养老服务、康复医学及康养结合等领域的资深专家与学者,包括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教授,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养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南省医学科学院康复医学研究所所长、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医养结合)首席专家郑鹏远教授,日本一社国际医疗健康机构田中丰章先生,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王大明教授,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孙强三教授,西南大学医院吴宗辉教授,河南省智慧康养设备产业研究院院长、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副理事长何永正教授,华为全屋智能产品线总监曹郁,哈佛大学城市设计硕士、厦门市“双百计划”引进人才李晔国、郑州泰康之家豫园康复医院院长王开平教授等国内康养界的领军学者11人。他们围绕老龄社会的挑战与机遇、养老模式的创新与发展、康养技术的智能化应用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与讨论。
论坛设有精彩纷呈的主题演讲与互动讨论。从中国式康养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考到“全链式”智慧医养模式构建与抗衰老探讨,从老龄产业的架构与业态分析到日本先进养老模式的借鉴,从康复医学在健康老龄化战略中的关键作用到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河南翔宇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等在康养领域智能化方面的最新探索,每一环节都力求为参会者带来前沿视角与深刻启示。
同时,包括河南两家医院(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洛阳恩济医院)在内的15家单位在此次论坛上被批准为“康养规范化建设基地”并授牌。


应对老龄化,康养战略应发挥更大作用
“康养工作的终极是人的发展意义问题”,党俊武教授认为,健康是人的发展的前提,健康观的转变从与老共舞、与病共舞到保持功能基础上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和重大价值。

提到康养不能不说老龄化现状。据经济日报报道,近日民政部官网发布的《2023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23年年底,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9697万人,占总人口的21.1%,其中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1676万人,占总人口的15.4%。此前普遍预测,我国将在“十四五”时期末即2025年转入中度老龄化阶段,但显然中度老龄化社会已提前到来。
党俊武教授介绍,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包括人口、健康、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区域、国际和法律等十大战略,康养战略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中健康战略的重中之重,因为其牵涉面最大。“康养战略横跨六大产业形态,包括老龄文化产业、老龄健康产业、老龄制造产业、老龄服务产业、老龄居住产业、老龄金融产业。”他坚定地认为,唯有康养产业才能低成本地应对人口老龄化特别是高龄化!他建议,康养战略是一种创新性探索,要努力探索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的应对战略,因为中国除西医外还有中医,更重要的是有巨大的“试验场”。
河南模式,“全链式”智慧医养结合
衰老是疾病吗?
衰老可逆吗?
抗哀老到底有方法没有?
在论坛上,郑鹏远教授带来的《“全链式”智慧医养模式构建与抗衰老探讨》开场先为大家带来三个“灵魂之问”。

而这三个之问的背后是基于中国养老的严峻形势与医养康养相结合的河南模式探索,如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前瞻性、开创性推动的“全链式”智慧医养结合模式。
该模式聚焦我国医养服务中的医疗支撑能力薄弱、社区居家医养服务提供不足等关键难点与堵点问题,以国际化视角,结合中国国情,以“服务是基础,医疗是保障,康复是支撑”的原创理念和“有尊严地养老、优雅地老去”的目标任务,通过三甲综合医院优势资源下沉夯实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街道养老服务中心联合组建“街道医养康养服务中心”(大中心),带动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在内的“社区嵌入式养老复合体”(小中心)的能力提升,以“大”带“小”,共同延伸服务,达成“机构、社区、居家“三位一体。打通了医院-养老院-社区-居家“全链条”,使医养资源有机结合;实现了精准对接老年人医养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同时优化了养老、医疗资源合理利用,节约成本,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
不仅如此,“全链式”智慧医养结合模式在更高层面已被纳入政府推广计划,得到更多支持,逐渐形成多元化发展格局。
2021年2月,郑大五附院成立河南省医养结合质控中心,这是全国第一家也是目前国内唯一省级医养结合质控中心;
2023年7月,获批河南省医学科学院康复医学研究所;
今年9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牵头制订的河南省地方标准《“全链式”医养结合管理与服务规范》正式发布。该标准为河南首次制订,自2024年11月25日起实施。
郑鹏远教授介绍说,“全链式”智慧医养结合实践三次被纳入国家蓝皮书,收藏国家图书馆。
面对老龄化,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应对,而对于个人来说,应对衰老应该做什么呢?郑鹏远教授也开出了一剂特殊的“药方”:储蓄健康、储蓄金钱、储蓄亲情。健康的身体、良好的经济能力和能提供情绪价值的亲情守护,是构建适应老龄社会的“主动健康观”。


破局创新,共筑康养结合发展之路
与会嘉宾深入探讨了康养结合领域的新理念、新模式、新路径,为推动我国康养事业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日本一社国际医疗健康机构田中丰章先生围绕日本养老模式与实践,从介护保险制度引入的背景与基本理念,养老院的种类,高龄者的健康事业与护理预防的一体化实施,地区综合护理系统情况及地区综合护理模式实例介绍等方面分享了日本健康养老福祉制度与实践。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孙强三教授以其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独到的见解,分享了康养结合高质量发展的山东大学二院实践。
孙强三详细介绍了医院在康养结合领域的积极探索和显著成效,包括打造“五大特色”,践行“防诊治康”大健康理念,依托大型医养机构形成“社区、居家”两个层面融合发展的医养结合模式,由“围墙内”服务到“开放式”服务。同时,采用“互联网+可穿戴设备+实体性机构”构建社区居家医养服务信息化数据平台,将分散的养老服务机构联合起来,形成一个虚拟的大社区。
西南大学医院吴宗辉教授则围绕“新质生产力如何赋能养老服务”的主题,带来独到的见解,探讨了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新质生力在养老服务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创新手段提升养老服务的品质和效率。吴教授指出,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养老服务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引入新技术、新理念,以适应老年人的多元化需求。
浙江中医药大学杨芳教授则就“中医药融入医养结合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深入剖析。她指出,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在医养结合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价值。然而,中医药融入医养结合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专业人才短缺、服务标准不统一等。她建议,应加强中医药在医养结合中的研究与应用,推动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深度融合。
河南省智慧康养设备产业研究院院长、郑州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产业教授、博士生导师何永正以“康复——助力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为题,诠释了医康养背景与政策、医疗智慧康养模式,概述了康养产学研项目与康养案例。
华为终端全屋智能端到端业务负责人围绕华为智能整体设计、华为康医适空间智能化解决方案的研发与推广,分享了华为智慧康养领域在技术突破-方案创新-生态共建-产业协同等多个层面的成果展示与领先实践。

此外,来自养老院、医械公司等领域的嘉宾还围绕康复助力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长寿时代下医康养险结合模式探索、站在运营角度的医康养项目一体化筹建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15家被批准为“康养规范化建设基地”的单位也在此次论坛上分享了宝贵的经验和见解。大家一致认为,康养结合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医疗机构、养老机构、医疗科技公司、保险公司等多方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才能推动康养事业的繁荣发展。

厦门的风,带着海的气息,吹拂过每一位参会者的心田,也吹拂着康复医学及康养事业的新篇章,必将萌发出更多关于健康、希望与未来的故事。

(本文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本文来自【大河健康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