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蓝蓝天工作室】
首届气象经济博览会新闻发布会7日在北京召开。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会长许小峰在发布会上介绍,首届气象经济博览会由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主办,将于7月18日至20日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主题为“气象融入新经济,携手共创好未来”。
据介绍,作为国内首个以“气象经济”为主题的博览会,本届博览会设立“气象赋能新质生产力”和“民生服务”两大核心板块。博览会将汇集人工智能、大数据、低空经济、气象卫星遥感等前沿科技在气象领域的应用成果,同时让公众近距离感受气候康养、气象主题旅游等贴近民生的创新实践。
截至发布会,已有80余家企业携创新产品参与,涵盖AI气象、气象遥感应用、低空经济、气象服务保障、探测观测、气象应急指挥等多个领域。
何为气象经济?发展前景如何?
据介绍,气象经济涵盖与气象领域相关的各类经济活动,是气象与经济关系的总和,包括气象与经济相互影响、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应对气候变化等多个部分。伴随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气象要素在经济领域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经济社会发展对气象的依赖日益增强。
“气象已远非简单的阴晴冷暖预报,它正日益成为支撑国家发展、服务社会民生的基础性战略资源和关键经济要素。”许小峰说,近年来气象经济的概念愈演愈热,但与其他行业的产业链、价值链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从利用气象要素来发展的领域来看,气象服务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

上图:近日,游客乘坐滑翔机空中俯瞰敦煌大漠风光。(王斌银/人民图片)
比如在低空经济领域,中国航空学会航空气象分会主任委员、中国气象服务协会航空气象专委会主任委员李耀辉表示,低空经济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航空气象保障是支撑其低空飞行安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基础,但亟需高精度气象探测与预报预警能力。
在文旅领域,中国旅游景区协会副秘书长王玥强调,气象服务在景区运营管理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在安全管理和风险防控方面,精细化的气象预测预警系统形成了一种监测、预警、响应的闭环管理手段,既降低了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也通过规范应急处置,让安全旅游成为景区的基础竞争力。同时,气象数据还能够帮助景区实现错峰引流,并不断优化产品,显著提升了经济效益。
为满足各大行业对气象服务的需求,博览会将围绕人工影响天气、气象减灾、气象旅游、航空气象、商业航天、气象旅游等召开20多场专题会议,凝聚行业智慧,整合优势资源,共同开拓气象经济新蓝海。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副理事长余勇表示,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气象灾害呈多发重发频发态势,造成的损失巨大。气象预报预警需更精准,气象服务产品也需持续深化供给侧改革,把气象资源数据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真正发挥气象在灾害第一道防线的作用。博览会为气象、应急、住建等不同领域的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企业搭建了高效的交流合作桥梁,亦为公众提供了参与活动的平台,这种跨界碰撞必将催生更多创新思路、技术融合和商业模式。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蓝蓝天工作室)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蓝蓝天工作室】,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