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春天的雅称,探寻诗意盎然的春日颂歌
春天的雅称在中国文学中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雅称:
1. 芳春
2. 阳春
3. 春光
4. 春色
5. 春意
6. 春景
7. 花信
8. 桃李
9. 柳绿
10. 鸡鸣
11. 莺歌
12. 花朝
13. 春社
14. 春日
15. 草长
16. 萌动
17. 春回大地
18. 雨水
19. 踏青
20. 春潮
这些雅称不仅描绘了春天的自然景象,还蕴含了人们对春天的美好祝愿和情感寄托。
相关内容: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古人对春天体味深刻,赋予其很多雅称。
三春:《吕氏春秋》中将农历正月称为孟春,二月称为仲春,三月称为季春,合称“三春”。孟春,又有正月、柳月、隅月、孟月、端月、始春、元春等别称;仲春,还称如月、杏月、早春、春半、花朝等;季春,别称有病月、桃月、炳月、暮春、晚春等。古诗词中对三春多有描述,如白居易《别毡帐火炉》“离恨属三春,佳期在十月”,孟郊《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九春:九春有两种释义,一指春天。《文选·阮籍之四》云:“夭夭桃李花,灼灼有辉光。悦怿若九春,磬折似秋霜。”张铣注:“春,阳也;阳数九,故云九春。”梁元帝《金楼子·志怪篇》“九春之时,万顷竞发,如鸾凤翼”中的九春也指代春天。同时,九春也指三年。《文选·曹植之二》:“自期三年归,今已历九春。”李善注:“一岁三春,故以三年为九春。”
阳春:又称“阳春三月”,指春天阳光温和明媚。如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中“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酒肆布衣《醉吟》中“阳春时节天气和,万物芳盛人如何”。“阳春”还可比喻德政、恩泽等,同时也是古歌曲名,如白居易诗句:“阳春曲调高难和,淡水交情老始知。”
青春:春天草木茂盛呈青绿色,故以此称之。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刘基《风入松》“但道青春未谢,不知芳径苔深”。也有以“青阳”称春天的,《尔雅·释天》中称“春为青阳”,陈子昂《感遇诗》写道“白日每不归,青阳时暮矣”。
艳阳:春天风和日暖,阳光灿烂,故得此名。如鲍照《学刘公干体》“艳阳桃李节,皎洁不成妍”,柳永《长寿乐》“艳阳景,妆点神州明媚”。
芳春:春天天气渐暖,百草萌发,万木生长,奇花异草斗芳菲,于是春又有“芳春”的雅号。如陈子昂《送东莱王学士无竞》“孤松宜晚岁,众木爱芳春”,李煜《望江南·闲梦远》“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辊轻尘。忙杀看花人”。
兰时:意思是良时,指春时,出自《文选·陆机之十一》:“欢友兰时往,迢迢匿音徽。”李周翰注:“兰时,春时。”
莺时:因春季为莺啼时节,故称“莺时”,意思是春光明媚之时。如刘希夷《孤松篇》:“蚕月桑叶青,莺时柳花白。”
苍灵:苍灵是我国古代神话中的五天帝之一,是位于东方的司春之神,亦称“青帝”。《文选·颜延之》云:“春官联事,苍灵奉涂。”王初《青帝》:“青帝邀春隔岁还,月娥孀独夜漫漫。”弘历《辛巳春帖子》:“青帝方腾驾,苍灵已奉涂。”
天端:公羊高《春王正月》云:“春者何?岁之始也。”唐代徐彦疏:“天端,即春也。”春为四时之始,是一年天时的开端,故春天被称为“天端”。(刘琪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