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到山东菏泽一位101岁奶奶的院子,被满院的牡丹花惊住了。

粉的像云霞,红的似火焰,紫的透着贵气,百余株牡丹挤在不大的院子里,开得热热闹闹,风里都裹着甜丝丝的花香。

听人说,这些牡丹是奶奶当年的陪嫁。

那时候姑娘们嫁人的嫁妆多是被褥、缝纫机,可这奶奶偏不一样——她把娘家传了几代的牡丹苗当“宝贝”带过来了。

娘家世代种牡丹,姥姥出嫁时姥爷送过牡丹当嫁妆,到了奶奶这儿,姥爷又从那些老牡丹上精心嫁接了新苗,跟着她进了新家。

最开始牡丹种在地里,后来才挪到现在的院子。

七十多年过去,奶奶101岁,爷爷97岁,老两口相互扶持着走过七十个春秋,当年的几株小苗,在他们手里嫁接、培育,慢慢长成了20多个品种、百来株的规模。

每年4、5月花开,奶奶天没亮就搬个小马扎坐门口,就那么静静地看。

风一吹,花瓣扑簌簌落肩头,她也不躲,笑得像个孩子。

儿子说,这些牡丹早成了传家宝,祖孙三代接力伺候,施肥、剪枝、防病虫害,比照顾娃还上心。

突然懂了“人养花,花养人”的意思。
奶奶养了牡丹一辈子,牡丹也陪着她从姑娘变成百岁老人,看她生儿育女,看她和爷爷白头,看子孙绕膝。
花有花期,但有些东西比花期长——比如对生活的热爱,对传统的珍惜,还有藏在花里的心意。
现在牡丹开得热闹,好多花友专门跑来看,说是“嫁妆牡丹”。
可我觉得,这哪是花啊,分明是奶奶的青春,是老两口的爱情,是一个家族的温度。
你说,这样的花,怎么能不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