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展室,陈列着一匹马的皮革标本。满身白毛中杂有少许斑点,首尾长187厘米,高132厘米,它鞍銮齐备,四蹄直立,马头高仰,那栩栩如生的神态,好似正在等待出征的主人,一旦抖动缰绳,就会扬蹄而去。这就是毛主席在转战陕北时骑过的小青马。
毛主席从长征路上骑到延安的一匹小黄马,在凤凰山死去了。因它是有功之马,毛主席特别指示:一不准剥皮,二不准吃肉,三不准拔马尾,要完整的埋掉。当时,中央机关还没有汽车,中央首长外出,全靠骑马或步行。为了给毛主席物色一匹好马,中共中央西北局派人到三边(定边、靖边、安边一带)草地选购。马由几位回民兄弟护送到延安后,中共中央办公厅派毛泽东的警卫员贺清华去南门外验收。马共有两匹:一匹是小青马,一匹是白咀头的小红马。护送的老乡介绍说这两匹马属川马品种,个头虽不大,但力气大,灵活、速度快,跑起来起伏小,平稳,性情也温顺老实。贺清华骑上在南门外跑了几圈,果然不错,便决定将小青马留给毛泽东主席,小红马留给周恩来副主席。
后来,马来亚森美兰华侨给毛主席送了一辆救护车来,毛主席外出就很少骑马了。
有一天,毛泽东对他的马夫侯登科说:“你喂马,帮了我大忙,这功劳要给你记上。现在我不骑马了,你愿意改行吗?”。侯登科表示仍要跟着毛泽东当马夫。毛泽东说:“许多人都到前方当干部去了,你还在这里喂马?”侯登科说:“我愿意给主席当一辈子马夫。我觉得这个工作是很光荣的。”
就这样,老侯一直留在毛泽东的身边。他把小青马喂得膘肥体壮,专给毛泽东送信、送电报、送文件,到新华印刷厂取报纸如《参考消息》等。毛泽东还曾将小青马借给来延安访问的同乡好友萧三骑。
1947年3月,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到达绥德县田庄后,毛泽东下车留在了河西,吉普车开往河东,开始转战陕北。他对侯登科说:“我要在陕北打游击,你年岁大了,过河东去吧!”老侯说:“我年纪大了,但身体很好,主席留在陕北,我怎么能过黄河呢?再说主席又要骑马了!”
这样,小青马又成了毛泽东惟一的交通工具。一路上,毛泽东对小青马特别爱怜,每碰到路难走,他就下马徒步。一次,小青马掉了马掌,他就坚持步行,以免磨坏了马蹄。小青马对毛泽东也特别温驯,只要一见他走近,就欢快地嘶鸣。
最后东渡黄河时,还闹出了一段有趣的故事。船到河中心,浪头汹涌,搭载牲口的船剧烈颠簸。马和骡子互相挤撞,小青马掉入河水里。毛泽东在船上,望着在水里挣扎的小青马,十分着急。这时奇迹出现了:小青马竟会游泳!不过它没有跟着船游,而是往回游,终于游到了岸边。毛泽东上岸不久,小青马又搭了另一艘船,回到毛泽东的身边。
过了黄河,毛泽东就要大踏步地向华北进发了。他对侯登科说:“谢谢你啦!咱们在陕北转战一年多,全靠你喂马。今天,我们要坐汽车了,你不能和我们一起去,你要随机关一起行军。你年纪大了,走路不方便,就骑上这匹老青马走吧!”到了西柏坡,老侯仍然喂马。
1948年冬,正值大决战,老侯因积劳成疾去世了。为了不干扰毛泽东工作,人们将这个消息瞒住未告诉他。老侯追悼会由任弼时主持,朱德等参加并讲了话。一日,毛泽东提出要骑小青马散散步,卫士便把老侯去世的事告诉了他。毛泽东很惊讶,生气地问:“老侯在我身边工作多年,他病故了,这么大的事,为什么不告诉我?”毛泽东喃喃地说着,深情地回忆着老侯,他吩咐要通知地方政府给以优待,并帮助老侯家解决生活困难。他沉默了好一会儿,说:“要号召大家向老侯同志学习,干一行,爱一行,全心全意做好本职工作。”
老侯去世了,但小青马还在。
1952年3月,小青马作为军功马送到北京动物园(当时叫西郊公园)由老红军周根山精心饲养。小青马随着岁口的增大,毛色渐渐变白成了一匹小白马。
1962年,小青马老死,马皮被制成标本保存。为了使它能继续为革命发挥作用,1964年8月,延安革命纪念馆派专人运回,作为国家一级文物展出。小青马以它特有的雄姿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国内外观众。人们一看到这匹马,就会情不自禁的吟诵起徐锁写的诗句:
“看着毛主席骑过的骏马,
革命的豪情迸出火花。
战斗的风云滚滚而来,
马蹄的声音在耳边敲打……
毛主席骑着这白色的骏马,
神采奕奕、威武高大,
挥鞭指点江山万里——
风展红旗如画! ”
(参考文献《圣地风云录》)
来 源 | 根据延安圣地风云录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