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咸阳,古都新颜,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

陕西咸阳,古都新颜,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

咸阳,位于中国陕西省北部,是陕西省的一个重要城市,也是陕西省的省会西安市的重要卫星城。咸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被誉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
"地理概况:" - "位置":咸阳市地处关中平原中部,东临西安市,西接宝鸡市,南界渭南市,北依陕西省铜川市。 - "面积":咸阳市总面积约为10,000平方公里。 - "气候":咸阳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历史与文化:" - "历史":咸阳历史悠久,是周秦汉唐等古代王朝的都城所在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咸阳成为秦朝的都城,汉高祖刘邦也曾在此建都。因此,咸阳被誉为“中国第一帝都”。 - "文化":咸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如秦始皇兵马俑、咸阳国际机场、乾陵、昭陵等。
"经济发展:" - "产业":咸阳的产业结构以工业为主,包括石油化工、机械制造、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行业。 - "交通":咸阳交通便利,是陕西省重要的交通枢纽,拥有多条高速公路、铁路和航空线路。
"旅游资源:" - "秦始皇兵马俑":位于咸阳市临潼区,是秦始皇陵的一部分

相关内容:

一、基础信息

1. 名称

  • 现名:咸阳市
  • 曾用名/别名:渭城、秦都(因秦朝都城得名)
  • 名称来源:因地处九嵕山之南、渭水之北,山水俱阳,故名“咸阳”。

2. 行政代码

  • (GB/T 2260):610400

3. 隶属关系

  • 陕西省→咸阳市→辖2区2县级市9县
  • 2区:秦都区、渭城区
  • 2县级市:兴平市、彬州市等
  • 9县:武功县、乾县、礼泉县、泾阳县、三原县、永寿县、长武县、旬邑县、淳化县

4. 政府驻地

  • 秦都区渭阳中路6号

5. 面积

  • 10191.5平方公里(取自咸阳市人民政府官网)

6. 人口

  • 常住人口:421.3万(2022年)
  • 户籍人口:492.5万(2022年)

7. 行政区划简图

二、自然地理

1. 地理位置

  • 位于中国的中心,是中国大地原点所在地,自古就是西部战略重镇,陕西省中部,关中平原腹地。
  • 位于东经107°38′至109°10′,北纬34°11′至35°32′之间。南北长123公里~145公里,东西宽65公里~106公里。
  • 相邻行政区:咸阳东南邻省会西安市,西与宝鸡市、杨凌示范区毗邻,东北与渭南市、铜川市交界,西北与甘肃省接壤。

2. 地形特征

  • 咸阳由东南向西北呈阶梯形,表现为三个单元:一是南部渭河、泾河平原,约占总面积1/5;二是中部台塬区,也约占总面积的1/5;三是北部高原丘陵区,约占总面积3/5。
  • 地形以平原为主(占比约65%),北部为黄土台塬,南部为渭河冲积平原。
  • 咸阳市地势北高南低,呈阶梯状,高差明显,界限清晰,黄土高原、平原居主导地位。
  • 境内大小11条土石山岭,集中在北部。市区海拔378—421米。东北部的石门山海拔为1885.3米,为咸阳最高点。咸阳最低处在东南部三原县大程镇清河出境地,海拔362米。
  • 境内山脉集中分布在中北部,主要有子午岭余脉的马栏山、石门山,中部嵯峨山、笔架山、九嵕山,北仲山和五峰山自南而北依次排列,将咸阳分为南北两个特点不同的自然区。南部九县区(市)属黄土川塬,北部五县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 北部属渭北黄土高原半干旱沟壑区的南缘,海拔1000米至1800米,面积6374.2平方公里。南部为渭河盆地,属关中平原的一部分,面积2684.3平方公里,地势平坦。

3. 气候类型

  • 咸阳市地处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
  • 年平均温度9.0—13.2℃,年极端最低气温-18.6℃,年极端最高气温41.2℃。
  • 热量条件南北差异明显,年均气温南部一般比北部高4.2℃。
  • 累计年光照时数平均为2017.2小时~2346.9小时,6月、7月、8月3个月的日照时数占全年的32%左右,对夏收作物的成熟和秋收作物的生长发育很有利。
  • 全年平均降水量为537毫米~650毫米,北部无霜期为172天~205天;南部无霜期为212天~223天。

4. 主要河流/湖泊/水利

  • 咸阳境内水资源主要由河川径流和地下水所组成。主要河流为渭河(境内流长91.5公里)、泾河;截至2010年,咸阳多年平均自产地表径流5.43亿立方米,地下水不重复量3.66亿立方米。大气降水量是地表径流及地下水补给的主要来源之一,分布呈南少北多之势。
  • 地下水资源南富北贫,南部潜水是地下水的主要部分,潜水埋藏浅,循环交替快,易于调蓄。
  • 重要水利工程:宝鸡峡引渭灌溉工程。

5. 自然灾害频发类型

  • 洪涝(夏季多发于渭河流域),偶发干旱。

三、人文经济

1. 历史沿革

  • 建置史: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建都咸阳,为秦朝政治中心;汉唐时期为京畿重地。
  • 重大事件:秦统一六国、丝绸之路起点之一。

2. 方言/少数民族语言

  • 中原官话(关中片);
  • 少数民族以回族为主,通用汉语。

3. GDP总量及支柱产业

  • GDP总量:2,581.6亿元(2022年)
  • 支柱产业:装备制造、能源化工、电子信息、现代农业。

4. 特色物产

  • 茯茶、苹果、乾县锅盔、三原蓼花糖、淳化刺绣、永寿槐蜜、彬州梨、梨枣木、乾县柿子、乾洲广杏、彬县御面、三原金线、普集烧鸡、biangbiang、大晋枣、咸阳花馍等

5. 交通枢纽

  • 机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中国西北最大航空枢纽);
  • 高铁站:咸阳北站、咸阳秦都站、咸阳站;
  • 公路:连霍高速、福银高速穿境而过。

四、文化标识

1. 非物质文化遗产

  • 国家级:咸阳茯茶制作技艺、乾州弦板腔;
  • 省级:三原县木偶戏。

2.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汉阳陵(国家一级博物馆)、乾陵(唐高宗与武则天合葬墓)、彬县大佛寺石窟。

3. 代表性旅游景点

  • 5A级:乾陵景区;


  • 4A级:茂陵博物馆、袁家村关中印象体验地。

4. 特色节庆

  • 咸阳湖国际风筝节、礼泉桃花节、乾陵牡丹文化节。

五、其他

  • 城市荣誉:全国文明城市、中国魅力城市、国家卫生城市。
  • 发展定位:西安都市圈核心组成部分,关中平原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

(注:部分数据截至2022年,具体以最新统计为准。)

发布于 2025-07-14 22:13
收藏
1
上一篇:探寻咸阳,古都新韵,千年文化交融之地 下一篇:陕西省咸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图,咸阳人珍藏的城乡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