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国节·端午】探寻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文化精髓

【网络中国节·端午】探寻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文化精髓"/

端午节,又称为龙舟节、重午节、端阳节等,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以下是关于端午节的一些基本信息:
### 历史起源 端午节起源于战国时期,与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有关。相传屈原因忧国忧民,投汨罗江自尽,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在这一天划龙舟、吃粽子、佩戴香囊等。
### 节日习俗 1. "划龙舟":这是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活动,源于纪念屈原的传说。各地举办龙舟赛,以展示民族精神。 2. "吃粽子":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食品,用竹叶、苇叶等包裹糯米和各种馅料,形状多样,口味丰富。 3. "佩戴香囊":香囊内装有艾草、香料等,用以驱邪避疫。 4. "挂艾叶、菖蒲":这两种植物被认为有驱邪避疫的作用,端午节时家家户户都会挂上。 5. "喝雄黄酒":雄黄酒具有消毒、驱虫的作用,端午节时人们会饮用或涂抹在身上。
### 节日意义 端午节不仅是一个纪念屈原的节日,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体现了中国人民对爱国、忠诚、勇敢、勤劳等美德的崇尚,同时也体现了人们对生命、健康、幸福的追求。
### 现代意义 在现代社会,

相关内容:

起源传说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全国各地在端午节这天都有着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端午节习俗甚多,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习俗细节上的差异,各地过法虽不尽相同,但划龙船、食粽子是普遍习俗。端午节通过传统民俗活动展演,既能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很好的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的四大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重五节、天中节等,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庆祝,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起源,有多种传说和解释,其中最为流传的是关于屈原的故事。除了屈原的传说外,端午节还有其他一些起源说法,如纪念伍子胥、曹娥等历史人物,或者与古代夏季驱邪避瘟、祭祀龙图腾等习俗有关。这些不同的起源传说,共同构成了端午节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

节日习俗

01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02 吃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

03 插艾和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楣,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各民族共同的习俗。

节日诗词

端 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

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

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

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

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

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

几人湮没几垂名。


节令门·端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

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

却疑账主怕灵符。


七律·端午

老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

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

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

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

不似今朝豆味香。

发布于 2025-07-14 19:13
收藏
1
上一篇:这些端午节的别名,揭秘你不知道的节日奥秘 下一篇:这些端午节的别名,你知道几个?探寻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