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律·端午(唐)殷尧藩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节令门·端阳(清)李静山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七律·端午老舍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端午节,又称为龙舟节、重午节、端阳节等,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以下是关于端午节的一些基本信息:
### 历史起源
端午节起源于战国时期,与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有关。相传屈原因忧国忧民,投汨罗江自尽,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在这一天划龙舟、吃粽子、佩戴香囊等。
### 节日习俗
1. "划龙舟":这是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活动,源于纪念屈原的传说。各地举办龙舟赛,以展示民族精神。
2. "吃粽子":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食品,用竹叶、苇叶等包裹糯米和各种馅料,形状多样,口味丰富。
3. "佩戴香囊":香囊内装有艾草、香料等,用以驱邪避疫。
4. "挂艾叶、菖蒲":这两种植物被认为有驱邪避疫的作用,端午节时家家户户都会挂上。
5. "喝雄黄酒":雄黄酒具有消毒、驱虫的作用,端午节时人们会饮用或涂抹在身上。
### 节日意义
端午节不仅是一个纪念屈原的节日,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体现了中国人民对爱国、忠诚、勇敢、勤劳等美德的崇尚,同时也体现了人们对生命、健康、幸福的追求。
### 现代意义
在现代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