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春城中的春城”——城市季风里的温馨春意

这里是“春城中的春城”——城市季风里的温馨春意"/

这句话“这里是‘春城中的春城’丨城市季风”可能是在描述某个特定城市的特点。以下是对这句话的几种可能的解释:
1. "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 “春城”通常指的是气候温和、四季如春的城市,如昆明。这句话可能是在强调某个城市不仅拥有春城的气候特点,而且在众多春城之中更是佼佼者,因此称之为“春城中的春城”。 - “城市季风”可能指的是该城市特有的季节性风,这种风可能对该城市的气候、文化或生活方式有显著影响。
2. "城市文化和历史": - 这句话也可能是在赞美该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将其比作春城中最为璀璨的一颗明珠。
3. "旅游宣传": - 在旅游宣传的语境中,这句话可能是在吸引游客前来体验这个城市。强调其作为春城的独特地位,吸引人们对这个城市的关注和兴趣。
4. "文学或艺术创作": - 在文学或艺术作品中,这句话可能是一种隐喻或象征,用来表达作者对某个城市或生活的独特感受。
具体到哪个城市,需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如果您能提供更多的背景信息,我可以给出更准确的解释。

相关内容:

保山,古称永昌,云南省辖地级市,位于云南西南部。保山是“春城中的春城”,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6℃,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如春。地势北高南低,境内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地热资源十分丰富。

高黎贡山国家公园

高黎贡山是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高黎是景颇族一个家族名称的音译,“贡”在景颇语中即为“山”之意,高黎贡即“高黎家族的山”。

高黎贡山跨越五个纬度带,是地球上迄今唯一保存有大片由湿润热带森林到温带森林过渡的地区,绝美的风景让这里成为了摄影爱好者、徒步者的天堂。

腾冲火山热海旅游区

热海景区位于腾冲城南10.5公里处,是腾冲地热资源最集中的地区,聚集了较多的高温热泉和气泉,以地热奇观而闻名,素有“地热博物馆”之美称。

1639年,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到热海考察,就对热海地热景观做了详尽精彩的描述。明清时期有“一泓热海”之称,是古代腾越十二景之一,“热海”也因此而得名。

火山景区规划面积62.61平方公里,以火山地质地貌为主体特色,被誉为“天然火山地质博物馆”。

腾冲和顺古镇景区

位于腾冲市区西南4公里,徐霞客记为河上屯,也曾名河上邑。和顺具有一个“天然大氧吧”。这里先后被评为“全国生态文化村”“云南30佳最具魅力”“云南十大刺绣名村”等荣誉称号。

600多年历史,是云南著名的侨乡,全镇国土面积17.4平方公里。古镇内保存比较完整的明清古建筑有100余户,兼具中式、欧式、南亚等建筑风格和各种元素。

潞江坝

潞江坝是一个统称,潞江坝区域面积1312平方公里(主要辖蒲缥镇、潞江镇、芒宽乡3个乡镇),位于保山城西南60公里处,处于高黎贡山旅游度假区的核心,具有国内独特的干热河谷立体气候度假康养资源。

这里有多样物种资源,拥有完整的南亚热带到高山寒温带的自然植被直带谱,区域内有世界动植物基因库——高黎贡山、世界第二大峡谷——怒江峡谷、全球知名观鸟圣地——百花岭、世界最优质精品小粒咖啡产区(2020中欧地理标志协定首批保护名录)和怒江流域唯一的50万亩连片优质热带水果产区。

腾冲固东镇江东银杏村景区

作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银杏村景区占地35.42平方公里,地处冲城区以北21公里处。景区属热带季风气候,冬春晴朗,气候暖和,夏秋气候凉爽宜人,景区负氧离子最高达38000多个,全然一个“天然大氧吧”。这里先后被评为“全国生态文化村”“云南30佳最具魅力”“云南十大刺绣名村”等荣誉称号。

腾冲北海湿地景区

腾冲北海湿地位于腾冲市北海乡境内,距市区12.5公里,为国家AAAA 级旅游景区。总面积3.5平方公里,其中湿地面积216公顷。1994年12 月被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布为首批全国33处重点保护湿地之一,2005年 1月被云南省政府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16年1月被云南省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要湿地。

昌宁右甸河田园生态旅游景区

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云南省级旅游度假区,位于昌宁县城中部,由茶韵公园、生态田野公园、水环境生态园3个景点组成。昌宁是全国唯一注册认证的“千年茶乡”,是全国首批四大优质茶叶基地县,因此茶韵公园以“茶”为魂,彰显浓郁的茶韵味,突出厚重的茶文化;生态田野公园以“田园”为基,彰显绿色生态种植,打造有机生态产业链;水环境生态园以“云”为链,将生态保护、农业观光、休闲体验融为一体,传承中华 5000年的农耕文化。

图文:《城市季风》

编辑、初审:岳顺顺

复审:姚怡莹

终审:徐雷冰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

发布于 2025-07-13 04:15
收藏
1
上一篇:经典再读,追寻季风之旅——重温竺可桢先生的季风研究 下一篇:特稿·学子之声|每一颗种子,终将迎风破土,绽放生机之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