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国节?七夕】探寻七夕节的起源与丰富习俗

【网络中国节?七夕】探寻七夕节的起源与丰富习俗"/

七夕,又称为“乞巧节”或“女儿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主要流行于中国及东亚部分地区。以下是七夕的起源及习俗:
### 起源
七夕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最广为流传的是与牛郎织女的爱情传说有关。
1. "牛郎织女传说":相传,天上的织女是仙女,与牛郎相爱,但天帝不允许他们在一起。织女每年七月七日才能与牛郎相会一次,这一天就是七夕。人们为了纪念他们的爱情,便有了七夕节。
2. "星宿崇拜":古代中国天文学将天空分为二十八个星座,其中织女星位于天琴座。古人认为织女星是天上织布的女神,因此将七月七日视为织女下凡的日子。
3. "农业祭祀":有的学者认为七夕起源于对农业的崇拜,因为这一天正值夏收结束,秋收开始,人们在这一天祈求丰收。
### 习俗
1. "乞巧":女子们在这一天会进行各种“乞巧”活动,如穿针引线、制作针线、投针于水等,以祈求自己能够心灵手巧,嫁得良人。
2. "观星":古人认为七夕之夜,织女会下凡,因此人们会仰望星空,寻找织女星和牛郎星。
3. "吃巧果

相关内容:

七 夕 起 源

七夕节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宋代。“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对时间、对数字的崇拜。早在《诗经》时代,人们就对牛郎织女的天象有所认识,在东汉时就出现了人格化的描写:“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

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故名“七夕”。

民 间 习 俗

七夕节既是拜祭七姐的节日,也是爱情的节日,是一个以“牛郎织女”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祈福、乞巧、爱情为主题,以女性为主体的综合性节日。在七夕的众多民俗当中,有些逐渐消失,但还有相当一部分被人们延续了下来。

1.对月穿针

“对月穿针”,是指七月初七这天傍晚,家家户户都把庭院清扫干净,年轻妇女和姑娘们先要向织女星虔诚跪拜,乞求织女保佑自己心灵手巧。然后,她们把事先准备好的五彩丝线和七根银针拿出来,对月穿针,谁先把七根针穿完,就预示着将来她能成为巧手女。

2.晒书晒衣

古代,“七夕”节还有晒书、晒衣的习俗,据说是可以避免虫蛀。人们选择七夕晒书据说是因为七月七日,天门洞开,阳光强烈,是龙王爷“晒鳞日”。人们多在此日曝晒衣服、棉被之类,以防虫蛀,读书人也往往在这一天曝晒书籍。

3.为牛庆生

旧时儿童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又叫“贺牛生日”。因为传说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织女分开后,老牛为了让牛郎能够跨越天河见到织女,让牛郎把它的皮刨下来,驾着它的牛皮去见织女。人们为了纪念老牛的牺牲精神,便有了“为牛庆生”的习俗。

4.投针验巧

投针验巧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盛行的七夕节习俗。所谓投针验巧,即是先准备一只面盆,放在天井里,倒入“鸳鸯水”,即把白天取的水和夜间取的水混合在一起。但常常把河水、井水混在一起倒入面盆就算成了,面盆和水要露天过夜,再经第二天即七月初七白天太阳一晒,到中午或下午就可以“验巧”了。

5.喜蛛应巧

这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将蜘蛛装于盒内或用碗覆盖,并根据一定的标准来判断是否乞得巧来,如有以是否结网为标准的,若结网就得巧;有以所结网丝多寡为标准的,网结得越密表示乞到的巧越多。有以网结得是否有条理为标准的,有条理则谓得巧。

6.种生求子

汉族节日习俗,在七夕前几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再摆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 样,称为“壳板”。或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磁碗中,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在节日前利用若干种植物,如小麦、绿豆、小豆、豌豆等,放在器皿浸水,生芽数寸后,于七夕即日用红蓝彩线束扎起来,作为一种得子得福的象征。还用蜡塑各种形象,放在水上浮游。

7.拜魁星

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魁星,是中国古代神话中所说的主宰文章兴衰的神,在古代学子心目中,魁星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俗传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特别崇敬魁星,所以在七夕这天拜祭,祈求他保佑自己考运亨通。古代士子中状元时称“大魁天下士”或“一举夺魁”,都是因为魁星主掌考运的缘故。闽东一带读书人崇敬魁星,于“七夕”更有“拜魁星”之俗。

8.拜织女

七夕拜织女,于案前焚香礼拜后,大家一起围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着织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如少女们希望长得漂亮或嫁个如意郎、少妇们希望早生贵子等,都可以向织女星默祷。

七 夕 诗 词

《秋夕》

(唐)杜牧

红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行香子·七夕》

(宋)李清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

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

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七夕》

(唐)李商隐

鸾扇斜分凤幄开,

星桥横过鹊飞回。

争将世上无期别,

换得年年一度来。

《鹊桥仙·纤云弄巧》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鹊桥仙·七夕

(宋)苏轼

缑山仙子,高清云渺,

不学痴牛騃女。

凤箫声断月明中,

举手谢、时人欲去。

客槎曾犯,银河微浪,

尚带天风海雨。

相逢一醉是前缘,

风雨散、飘然何处?

发布于 2025-07-12 18:56
收藏
1
上一篇:探索日本,盘点高性价比的户外装备精选 下一篇:10种令人惊叹的奇特植物,你识得几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