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知识|揭秘,你的专业在古代被称为何种别称?

涨知识|揭秘,你的专业在古代被称为何种别称?"/

不同的专业在古代有不同的称呼,以下是一些常见专业及其在古代的称呼:
1. "医学":古代称为“医术”或“医道”。 2. "法律":古代称为“律学”或“法学”。 3. "文学":古代称为“文章学”或“文学”。 4. "历史":古代称为“史学”或“史官”。 5. "哲学":古代称为“玄学”或“道学”。 6. "数学":古代称为“算术”或“数学”。 7. "农业":古代称为“农学”或“农政”。 8. "工程":古代称为“土木工程”或“营造学”。 9. "军事":古代称为“兵法”或“武学”。 10. "艺术":古代称为“书画”或“琴棋书画”。
这些称呼反映了古代社会对这些专业的重视和认知,同时也体现了古代文化和价值观。

相关内容:

前言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进一步明确,现代社会各种新职业和大学专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不过人的生活始终离不开基本生存活动,因此一些关乎老百姓生活和民族根基的专业和职业,经过上百上千年的岁月洗礼依然存在。

我们如今在学校里学习的专业,有的几百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在孜孜不倦地研究学习,现在的你可能正与上千年前的古人钻研着同一个问题哦。

由于时的代不同,现代一些专业在古代,有时候会被冠上一些别开生面的称呼,那你知道你现在所学习和从事的专业,在古代被称为什么吗?

一、“法学”在古代被称为“律学”

在中国古代,“法”“律”二字一般是不结合使用的。

根据《说文解字》记载,“法”取从水之意,意思是维护天下太平,像水一样毫无波澜,它多指大方向的政策。

而“律”在《说文解字》里面的解释是“均布”,意思是布施在每个人身上的社会约束。

所以在古代,研究法律的专业被称为“律学”

《新唐书》记载:“律令为顓业,兼习格式法例。隋,律学隶大理寺,博士八人。武德初,隶国子监。”

“顓业”一词等同于现代的“专业”,这句话的意思是:对于律令的学习和研究逐渐形成一个专业,这个名叫“律学”的专业同时研究社会规则和法条法例,在隋朝的时候律学专业由大理寺负责,唐武德年间改为由国子监负责。

律学自然会衍生出"律师",古代的律师又被称为“状师”,意思是协助处理诉讼的人。

和现代的律师一样,状师也需要上堂进行辩驳,所以良好的口才是律师安身立命的一项技能,而那些口才不佳却又对律学有了解的人才,往往会转到衙门幕后当师爷l了。

二、“音乐专业”在古代被称为“礼乐专业”

在汉代“礼”和“乐”往往是一起出现的,“礼”是指各个阶层的日常礼仪,“乐”是指各个阶层平时听的音乐。

《汉书》记载:“揖让而天下治者,礼、乐之谓也。二者并行,合为一体。”

这句话的意思是光作揖就可以让天下太平,这就是礼乐的作用,两者一起施行,合为一体。而汉代专门收集研究音乐的机关乐府,一开始也是由于行祭祀之礼才诞生的。

《汉书》里面的《礼乐志》记载得很详细,当年汉武帝为了在郊区行祭拜活动,设立了乐府组织,他派遣乐府里面的官员采集周围的民歌,在夜晚里进行大合唱。

随着乐府组织搜集的民歌越来越多,它对民歌的研究和传播工作也逐渐开展起来,渐渐有了现代音乐学院的味道。

由于汉乐府搜集的民歌一般在祭祀大典等场合演唱,所以乐府里面的官员,或多或少都要掌握祭祀的礼仪,对“礼”的研习也就成了乐府官员的必修课。

因此古代的音乐专业又被称为“礼乐”专业,其中“礼”对标现代演奏时的形态和礼仪,“乐”对标现代演奏出来的音乐。

三、“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古代被分为“经学”和“韵学”

现在许多大学设立的“汉语言文学”这一个专业,其实是将“汉文学”“汉语言学”这两个专业糅合一块形成的。

而在中国古代这两个专业是有所区别的,研究文学典籍的专业古代被称为“经学”,研究汉语发音格律的专业,在古代被称为“韵学”

为什么“经学”在古代不直接叫“文学”呢?第一是因为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四书五经,西汉的最高学府太学,就以四书五经为主要教材,以经学为主要专业;第二点则是因为古代用“文”字作谥号的皇帝众多,为了避忌“文”字绝对不能乱用。

经学一直是我国古代教育的主要专业,直到清代我国的教育都是以经学为主。

比起两千年来一直是热门专业的经学,韵学显得非常冷门。由于古代方言众多,绕了两条村当地人又换了另一种话,所以韵学家们的研究难度非常大,他们对韵学的研究一开始都是零零碎碎,成为统一的学问需要很长的时间。

所以“韵学”这个称呼,直到宋代的《梦溪笔谈》才出现:“自沈约增崇韵学,其论文则曰:‘欲使宫羽相变,低昂殊节。”

韵学难推广除了因为各地语言有区别,还因为早期韵学家们不专业。早期宋哲等韵学家们将经学称为“绝学”,光看名字就已经劝退许多人。

而且他们的研究和教学方法不科学,宋哲运用的研究方法是“音韵五行法”,此法强行把音素和五行结合。

普通人学韵学还得顺带学习阴阳五行学说,学习任务非常重。这批韵学家教学主要靠亲自演示,但每个人嗓音鼻音各不相同,弟子再教学容易出现谬误。

所以他们只能面对面教学垄断性教学,因此韵学就难以传播出去。

四、“考古学”在古代被称为“金石学”

因为考古学专业毕业之后难找到工作,所以现在许多学生把考古学专业称为“富二代专业”,其实这个说法在一千多年前已经存在。

考古学在我国古代被称为“金石学”,李清照和她的丈夫赵明诚,都是出色的金石学家。“金石学”里面的“金”是指用青铜等贵旧金属制造的古董,“石”则指石制陶制泥制的各色文物。

在古代买得起古董和文物的人,家里总有几分财力,昂贵的金石成本,不是赵明诚这种富二代根本玩不起,所以金石学在以前又被称为“纨绔之志”

金石学在北宋才正式进入人们的视野,由于北宋年间战争频繁,文物很容易受到破坏,所以像李清照赵明诚这种有责任感的文人们,就四处收集民间的文物,尽力把它们保护起来。

这批文人保全文物的同时也在研究文物,所以很快他们积累了不少研究成果。欧阳修的好朋友刘敞边搜集边复刻边研究文物,最后写出了《先秦古器记》这一部先秦文物图鉴,开金石学的先河。可惜由于战争影响,我国这部金石学开山之作已经失传,但是金石学的研究并未因此停下脚步。

从宋到清我国的金石学家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对文物的考古工作,近代著名的考古学大牛郭沫若同志,研究方法和知识体系都与我国先辈金石学家一脉相承,他可以视作金石学在近代获得新生的证明。

五、“中医专业”在古代被分为“藏象学”和“脉象学”

和汉语言文学一样,我国博大精深的中医在古代也分为许多门类,其中最著名的两种就是“藏象学”“脉象学”

它们和古代中医的关系就像是专业方向与大学专业的关系,其中研究人体五脏六腑的医学名叫“藏象学”,研究人体经脉的医学名叫“脉象学”。

古代没有x光,藏象学家是怎么知道病人内脏出问题的呢?

根据《零枢》记载:“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

由此可见藏象学家们诊断内脏毛病的方法很直接,望闻问切四招下去,病人内脏出了什么毛病他们可以知道个十有八九。如果病人不幸去世,藏象学家可以进行解剖研究病因。

相对于藏象学,脉象学的诊断方法就温和多了,学习脉象学的医生一般通过把脉听脉等方法,识别人身体出现的问题。藏象学脉象学在诊断过程中往往会交叉使用。

六、这五个专业,都曾在古代开花结果

我国古代法学,也就是文中的“律学”,在民间影响特别深远,广东出现过以陈梦吉为首的四大名状,这几大名状熟读律学,在公堂上互相批驳用计,闹出了一个个有趣的故事。

而我国汉朝主管礼乐专业的乐府,更是培养出了司马相如等文学家曲学家,他们编出来的乐府诗歌在汉朝文坛和乐坛中都占据一席之位。

在古代文学领域,像朱熹这些文采斐然的大儒,通通都有一个身份“经学家”,而韵学虽然冷门,但也有沈梦溪这样一批文青在孜孜不倦地耕耘。

我国的金石学家们为后世保留下来许多珍贵的先秦文物,我国中医也利用了藏象学和脉象学救治了无数百姓的性命,这五个专业都是我国古代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总结

我国现代还有许多专业,和古代的一些学说或者职业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现代建筑专业和古代的“梓人”,也就是工匠们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国现代的数学专业也和唐六学中的算学专业有着共同之处。

古代的“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在现代要么成为职业,要么成为专业,要么成为爱好,都被流传下来了。


参考文献:

《零枢》

《先秦古器记》

《礼乐志》

发布于 2025-07-12 12:44
收藏
1
上一篇:探寻生命奥秘,世上最有灵性的三句话,洞悉此生因果真相 下一篇:夜读时光,雨水,好雨知时节的温馨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