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由是广西主要分三大语言区:壮语、白话和桂柳话,不同地区似乎对广西认同感不高。

这种观点更多是跟风式误解,实际上广西文化统一性远超表面上的语言差异,内部凝聚力不亚于其他省。

✅【方言差异≠认同割裂】
▶️壮语区:壮族是中国第一大少数民族,广西世居民族。壮族对广西认同感不需多说。 主要看其他两个方言区。
▶️粤语白话区:向往广东是误解

桂东白话区(梧州、贵港、玉林): 常被认为对广东更亲近,但忽略经济和行政现实。
➡️经济层面:广东并非全省富裕,只有珠三角发达,粤西、北经济水平与广西相当。桂东经济水平与广东云浮接近,语言相通并未带来经济优势。
➡️行政归属:宋朝两广之分后,这些地区长期属广西,居民对广西认同感自然形成。

沿海白话区(钦州、北海、防城港): 历史上虽在两广变动,但如今北海、防城港人均GDP远超广东湛江、茂名,经济上的相对优势使得这些地区对广西的认同并不弱。

▶️桂柳话:广西历史与文化代表 这个争议大,有人误认为桂柳话(西南官话)接近四川话,因此对广西认同低。

但桂林是广西千年省会,长期代表广西。“桂林山水甲天下”是广西文化和旅游符号。
此外,桂柳话进入广西较晚(明清),桂柳人对广西的认同定型的时间远早于西南官话进入广西时的明清时期。 因此桂柳对广西的认同并不因方言差异而削弱。
✅【文化统一性超越方言差异】 广西文化的共性远大于语言差异,体现在以下:
▶️饮食:虽然桂南桂北对辣的接受程度不一样,但无论哪个方言区:
粉类全域流行:对粉热爱是共通的。白话区人不太吃辣,但螺蛳粉店依然遍布街头

粤菜主流:越高档的餐厅粤菜出现概率越大,粤式饮食全域广泛接受
甜品与凉茶都是日常生活一部分。
▶️节日习俗高度一致:清明节、夏至、七月十四(鬼节)等在广西各地均被重视,甚至节日上吃的东西都出奇一致。

▶️娱乐文化共性:无论方言区,酒桌文化高度一致,而且喜欢“猜码”(普遍用白话码)。
✅结论:多元一体,而非散装 广西是一个在语言差异下,仍保持高度文化统一性的地区。 历史上,广西有很多出名事件就是由各民系合力完成的。广西是一个不同方言区都普遍有“广西”认同的、较有凝聚力的省份。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