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主汛期以来,面对严峻汛情,名山区各部门、镇街早部署、早行动,以“汛”为令,构建起“预防-响应-守护”全链条防汛体系,全力保障安全度汛。
抢修保供电 筑牢防汛“光明堤坝”
7月4日至5日,名山区遇强降雨天气,导致万古镇10千伏线路受损,面对险情,国网雅安市名山供电公司迅速启动防汛应急响应,开展特巡抢修,全力保障电网安全运行和群众可靠用电。 
运送电力设备暴雨导致10千伏万清线、万中线等多条线路出现杆塔基础冲刷、树竹倒伏等隐患,威胁电网安全。名山供电公司第一时间调配抢修力量,万古供电服务站员工顶着风雨,深入山区、田间对线路设备展开拉网式排查,重点检查低洼地段、易滑坡区域的电杆、拉线和配电设施,及时清理通道障碍,加固杆塔基础,防止次生灾害发生。抢修人员克服道路泥泞、能见度低等困难,争分夺秒隔离故障点,为快速恢复供电争取时间。
线路巡查此次抢修中,名山供电公司运用无人机巡检、红外测温等智能化手段,精准定位线路故障点,大幅提升排查效率。同时,通过配电自动化系统实时监测负荷变化,科学调配应急电源车和发电机,优先保障医院、防汛指挥部、居民安置点等重要场所用电需求,确保防汛救灾工作有序开展。
线路检修 “雨再大,也要确保群众用电安全!”万古供电服务站负责人表示,公司已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备足抢修物资和后备队伍,随时应对突发情况。截至目前,名山电网主网运行平稳,部分受损线路正在紧张抢修中,公司将根据天气变化动态调整防汛策略,坚决打赢防汛保电攻坚战。当前,名山仍处于防汛关键期,国网名山供电公司将持续关注气象预警,加强设备巡检和隐患治理,以“电力铁军”的担当为辖区群众筑牢防汛“光明堤坝”。
蒙阳街道:以雨为令 “汛”速行动 确保安全
7月4日至5日,受持续强降雨影响,防汛形势严峻,蒙阳街道以雨为令、“汛”速行动,精心组织、排查隐患,多举措构建防汛安全屏障,全力以赴保障防汛工作落实落细。 在收到暴雨预警后,蒙阳街道及时向各村(社区)发布预警信息并要求做好巡查和人员转移工作。组织开展全方位、拉网式的隐患排查,重点对河流、水库、堤坝、山体等进行排查,对排查出的隐患要建立台账,及时整改,消除安全隐患。 
检查防汛物资储备情况
转移上瓦村群众
转移五里村群众
转移山洪灾害危险区群众蒙阳街道负责人表示,将严格落实市、区防汛工作要求和应急预案,认真落实“三避让”、“三个紧急撤离”的刚性要求,压紧压实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三查制度,提前研判险情,牢牢绷紧防汛这根弦,确保汛期安全。


查看名山河并劝离涉水群众
蒙顶山镇:暴雨来袭早应对 转移排查护平安
接到预警信息后,蒙顶山镇第一时间启动防汛应急响应机制,镇村两级干部迅速行动,分组开展防范应对工作,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将群众转移至安置点在止观村,镇、村干部深入各组开展入户宣传,逐户告知天气变化及注意事项,动员群众提前做好防范准备。针对低洼易涝区域及危旧房屋,组织力量开展转移安置,共计转移39户78人,妥善安置在安全区域,并将按政策预计发放临时生活补助资金1950元,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同时,该镇组织力量对辖区内山洪沟、地质灾害隐患点、河流沿线等重点区域开展拉网式排查,共排查山洪和地灾隐患点8处,建立台账、落实整改,切实消除风险隐患。镇村河长同步加密对主要河道的巡查频次,确保河道排水通畅。当前,蒙顶山镇各项防汛应急措施正有序推进中,该镇负责人表示:“蒙顶山镇党委政府将继续保持高度警觉,密切关注雨情汛情,动态调整防范部署,守住不发生次生灾害事故的底线,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新店镇:闻“汛”而动 筑牢安全防线保平安
7月4日,区气象台发布暴雨橙色预警后,新店镇防汛应急响应机制立即启动。党员干部闻“汛”而动,迅速投入防汛工作,为人民群众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安全堤坝”。
检查河道水情预警发布后,新店镇立即进入紧急状态。镇主要领导坐镇指挥,10名班子成员分片包保,带领100余名镇村干部下沉一线,对辖区内主要河道及地质灾害隐患点展开拉网式排查。 "王大爷,雨太大了,我们接您去安置点!"在低洼地段,驻村工作队打着手电,挨家挨户动员转移。目前,全镇共紧急转移危险区域群众4户11人。 7月5日凌晨,新店镇最大小时雨量达47.2毫米,雨量转小后,镇村干部身穿雨衣、手持工具,分组深入河道、地质灾害隐患点、山洪灾害影响区、低洼易涝路段等重点区域进行逐一排查,及时将漫水路段杂物、垃圾进行清理,疏通堵塞的排水管道,确保排水畅通;依托雪亮工程、慧眼工程视频监控等科技手段,对山洪灾害影响区、河道堤坝等关键部位进行实时监测。巡查中,发现部分路段出现积水和落石现象,立即设置警示标志4处,实现风险隐患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

清理漫水路段和道路的堆积物7月5日上午,新店镇组织10支应急抢险队伍开展应急排危,针对强降雨导致的树木倒伏、道路塌方、河道淤堵等险情,迅速开展抢险排危。党员干部带头清理路障、疏通沟渠,同时发动群众成立邻里互助队开展自救互救。修复受损道路3条,清理倒伏树木27棵,疏通淤堵河道4处,全力保障群众出行安全和生产生活秩序。
清理道路新店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继续保持高度警惕,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对水库堤坝、地质灾害点等重点部位开展回头看,确保隐患清零见底,筑牢安全堤,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百丈镇:与汛情赛跑 全力转移安置避险群众
雨情即命令,时间即生命!百丈镇党委政府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高频次会商调度,全体镇村党员干部闻令而动,迅速下沉一线。紧盯山洪灾害风险点,严格对照汛期安全防范九条措施要求,开展拉网式巡查排查。目前,已精准排查山洪隐患点位10个,及时劝离河道周边钓鱼、涉水人员,坚决消除潜在风险。
劝离河道周边钓鱼、涉水人员百丈镇严格落实“三个避让”和“三个紧急撤离”刚性要求。面对部分群众撤离困难,党员干部迎难而上,耐心细致劝导,主动协助转移重要物品,确保危险区域群众“应撤尽撤、应转尽转、应转早转”,坚决做到“不落一户、不漏一人”。入汛至今,累计安全转移群众达279人次。
群众安置点在全力组织转移避险的同时,百丈镇同步做好安置点保障工作,及时为转移群众提供饮用水、应急食品、临时休息场所等基本生活所需,确保安置群众生活无忧,安心度汛。
搬运应急物质百丈镇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将各项防汛减灾措施落实到“最后一米”,为辖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筑起一道坚实的“安全网”。党员干部冲锋在前的身影,成为风雨中最坚实的守护者。
红星镇:全力迎战强降雨 高效完成排危除险
暴雨期间,红星镇坚决执行转移人员管控措施,确保危险区域人员应转尽转,并严格落实险情未解除不得擅自返回的要求。随着雨势减弱,工作重心立即转向灾后恢复。应急队伍全力投入沟渠河道疏浚、道路清淤保畅工作,确保“生命通道”畅通无阻。同时,灾情核查工作同步展开,为精准救灾和后续恢复提供依据。暴雨预警解除后,该镇仍保持高度警惕,密切监测天气变化,科学安排值班值守力量,持续巩固安全防线。据了解,此次转移危险区域群众66户126人。
开展雨后巡查
危险区域拉起警戒线据统计,此轮强降雨致使红星镇村社道路受损5处,总长约260米;生产便道出现塌方6处,塌方量约50立方米;河坎受损1处,长度约50米;沟渠受损5处,约160米;另有电杆倒塌1处,约0.6亩茶田被雨水冲毁。面对灾情,红星镇争分夺秒、昼夜奋战。截至目前,所有排查出的险情已全部处置完毕,排危工作宣告完成。


雨后排危除险此次暴雨应对,红星镇以迅速响应、科学调度、高效处置,最大限度减轻了灾害损失,有力守护了一方平安。全镇上下将继续绷紧防汛安全弦,扎实做好后续防范工作,确保安全度汛。
茅河镇:筑牢“水不上岸”安全防线
茅河镇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关于本次强降雨重要安排部署,严格落实“汛九条”,坚决贯彻“宁可十防九空,不可一失万无”的理念,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视为首要任务。部署靠前,强化防汛“安全网”。区级包保领导第一时间到位,迅速牵头组建成了镇防汛指挥临时中心,召开防汛工作会议,结合雨城、名山、邛崃、蒲江雨情,充分进行分析研判,对全镇本轮防汛救灾工作全面进行安排部署,要求党员干部以不提要求、不讲条件、不怕困难的责任心,应对本轮强降雨,再次加强“三个巡查”工作。对不安全、不放心的地方落实必要监测手段和处置措施,对易受灾群众应转尽转,不惜代价、不计成本,千方百计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堆砌防洪沙袋
对危险区域拉起警戒线处置在前,筑牢防汛“安全坝”。茅河镇坚持“提早部署、主动防御”原则,按照《茅河镇2025年度防汛减灾应急预案》和镇防汛指挥临时中心会议分析研判,第一时间组织党员干部群众20余人,在降雨来临之前,堆砌防洪沙袋100余袋,对临溪河沿岸易漫水点进行处置,确保“水不上岸”;安排镇村干部10余人,对河道、道路、山塘进行定时巡查,确保第一时间发现隐患,处置隐患;临时管控道路3处并落实专人值守,确保管控措施到位,对危险区域、危险路段设警示标志、警戒线10余处,劝离危险区域逗留群众60余人,发现并整改隐患4余处。
对危险路段设警示标志宣传到位,掌握防汛“主动权”。茅河镇认真贯彻执行预警信息联动响应机制,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指派专人第一时将预警信息、情雨量信息传达到企业,到村社,及时安排镇干部进行闭环确认,确保预警信息传递到“最小单元”。安排镇村干部10余人开展敲门“叫应”行动,同时通过村村响、微信群、电话等精准到人的模式及时传达预警信息,提醒群众做好安全防范和避灾避险准备,切实确保提高群众风险防范意识。
万古镇:干群同心战暴雨 筑牢防汛“安全堤”
面对7月4日来袭的强降雨预警,万古镇闻“汛”而动,干群同心,以最快速度、最严要求、最实举措打响防汛保卫战,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成功实现“人员零伤亡、财产少损失”目标。
查看道路垮塌情况接暴雨预警信号后,万古镇领导班子成员迅速下沉包村,严格执行“1名班子成员+2名镇干部+村组干部”24小时轮岗制,对水库、河道水位等关键点位进行动态监控,确保责任压实到“最后一米”。同时,镇、村、组三级微信群、应急广播、监测员“三向联动”立即启动,10分钟内精准完成6个行政村、5个山洪灾害点、1个地质灾害点预警信息全覆盖。集中安置点实行专班管理,及时提供饮用水、食品等生活物资保障,确保转移群众“食宿无忧、舒适安置”。在精准研判5处山洪风险区及1个地灾隐患点威胁程度后,严格对标“汛九条”,于7月4日19时前高效完成33户86人的安全转移。其中,山洪点转移32户82人(含扩面转移3户6人),地灾点转移1户4人,分散安置10户28人,集中安置23户58人。 党员干部带头,群众积极参与。雨前:果断处置危险路段、协助转移群众;雨中:严密监控雨情、加强转移人员管理;雨后:迅速开展房屋安全、地灾隐患、基础设施排危排查,同步推进沟渠疏浚、道路清淤保畅。截至7月5日12时,累计组织干群70余人次,清理倒伏树木20余棵、垮方淤泥80余立方,抢通村组道路8.5公里,高效核查上报灾情4处,为快速恢复秩序奠定基础。


及时清理路障暴雨虽歇,责任在肩。万古镇将持续绷紧防汛安全弦,密切监测雨情变化,科学安排值班值守,有序推进灾后维修重建,持续强化监测预警、隐患排查和应急保障,坚决筑牢守护群众安宁的坚固防线。
车岭镇:以四个“快” 筑牢汛期安全防线
车岭镇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快速响应、快速转移、快速排查、快速处置” 四个 “快” 为抓手,从严从实推进防汛工作,全力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接到气象预警后,快速启动防汛应急预案,成立以区级联系领导为组长、镇党委书记和镇长为副组长的防汛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镇 — 村 — 组” 三级信息直报机制,确保汛情、险情、灾情第一时间上传下达,实现指挥调度高效运转。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