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岁爷爷三年坚持,自费打造“最土最暖”登山梯,诠释爱心传承
72岁的爷爷坚持三年,自掏腰包用最“土”的方式修建了一座“最暖”的登山梯,这个故事充满了正能量和尊老爱幼的精神。以下是对这个故事的简要概述:
"故事概述:"
- "主人公":一位72岁的爷爷
- "行为":自费修建登山梯
- "持续时间":三年
- "方式":最“土”的方式,即传统的手工修建
- "目的":为当地居民和游客提供便利,改善上山条件
- "结果":修成了一座既实用又充满人情味的登山梯,被当地居民称为“最暖”的登山梯
"故事细节:"
- 爷爷看到附近山上没有合适的登山梯,给居民和游客的出行带来了不便,于是决定自己动手修建。
- 他利用业余时间,亲自设计、选址、采购材料,并亲自动手施工。
- 在修建过程中,爷爷克服了种种困难,包括体力不支、天气变化等。
- 经过三年的努力,爷爷终于完成了这座登山梯的修建。
- 登山梯不仅解决了出行问题,还成为了当地的一道风景线,传递了爱心和正能量。
这个故事体现了老年人对社会的贡献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也展现了民间工匠的智慧和匠心。它激励着人们无论年龄多大,只要有心,都可以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关内容:
视频加载中...
在湖南长沙岳麓区尖山湖公园的尖山上,每逢晴天清晨,总能看到一位白发老人背着工具包、拎着木头独自上山。他是72岁的张义明,一名退休木匠,也是这条蜿蜒山路中那条暖心木梯的义务建造者。
木梯修建之前,这段登山路是一条由黄泥和石子构成的便道,虽然基础稳固,但有的地方坡度接近70度,雨天极易打滑,且没有扶手。从2022年底起,张义明决定用自己的木工手艺解决这一难题。他每天早上6点出门,带上两个馒头就出发,中午回家吃饭后继续上山施工,常常忙到傍晚才下山。靠着一锤一钉,他在陡峭的山坡上逐步搭建起一条全长两百多米的木梯。
他采用最“土”的方式施工:先用柴刀砍出卡口,再钉上横梁,最后捆扎加固。工具包里只有柴刀、铁锤、钉子等简易工具,而他的坚持却让山路变得更为安全、便捷。
张义明的女儿介绍,父亲早年因意外失去了四根手指,但这并未影响他对生活的热爱。多年来,他一直义务清理山道、捡拾垃圾,如今又义务修梯,只为让更多人登山时走得安心、走得踏实。
监制丨闫乃之
记者丨尧遥 周恬早阳
湖南广播传媒中心金鹰之声 丨杨敏 李紫昱
责任编辑:周恬早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