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究竟该做哪些项目?这份“筛查清单”请收好,全方位守护健康

体检究竟该做哪些项目?这份“筛查清单”请收好,全方位守护健康"/

体检是预防疾病、早期发现健康问题的重要手段。以下是一份基础的体检筛查清单,适用于大多数成年人。具体项目可能因个人年龄、性别、职业、生活习惯和家族病史等因素有所不同。请根据自身情况与医生沟通,调整体检项目。
### 基础检查 1. "血压、心率" 2. "身高、体重、BMI(体重指数)" 3. "视力、听力、嗅觉" 4. "口腔检查"
### 内科检查 1. "血常规":检查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指标。 2. "尿常规":检查尿液中的蛋白质、糖、红细胞等。 3. "肝功能":检查肝功能是否正常。 4. "肾功能":检查肾功能是否正常。 5. "血糖":检查是否有糖尿病风险。 6. "血脂":检查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指标。
### 心血管检查 1. "心电图":检查心脏功能。 2. "心脏彩超":检查心脏结构和功能。
### 呼吸系统检查 1. "胸部X光片":检查肺部是否有异常。
### 消化系统检查 1. "腹部B超":检查肝脏、胆囊、胰腺、脾脏等器官。 2. "大便常规":检查是否有潜血。
### 妇科/男科检查 1. "妇科检查":女性进行,检查子宫、卵巢等。

相关内容:

lass="xiangguan" id="content">

郑州的吴女士今年38岁,是一名标准的“白(领)骨(干)精(英)”。近期单位组织体检,同事告诉她到了这个年纪,平时工作又忙,除了普通体检,还要定期进行癌症筛查。吴女士听完有些茫然:我这么健康,连感冒发烧都很少有,怎么就要筛“癌”了呢?

专家提醒

常规体检就像个大筛子,先把“大石头”筛出来,但小个头的石头可能就漏掉了。河南省肿瘤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魏君丽说,体检并不能包括所有的脏器,在未检的脏器里仍存在肿瘤风险。肿瘤的生长方式分为爆发性和隐匿性两种,处在肿瘤生长隐匿期的早期肿瘤病人,很难被发现。

癌症筛查是在癌症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针对常见癌症进行的身体检查,它可以让受检者知晓自身患癌风险,发现早期癌症或癌前病变,以便进行早期干预。

魏君丽说,做癌症筛查前,要了解常见癌种及其高危人群,并结合自身年龄、家族病史、性别、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初步选择筛查项目。

近日,河南省肿瘤医院专家针对四大最高发癌症和男女性常见的癌症,为大家提供一份全面的筛查清单,赶快看一看吧~

高危人群和高发癌症

01、肺癌

高危人群:

40岁以上;

吸烟指数≥400(吸烟指数=每天吸烟支数×吸烟年数);

戒烟时间

有石棉、铍、铀、氡等接触的职业暴露史;

有慢阻肺、弥漫性肺纤维化病史、肺癌家族史。

河南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王启鸣:每年进行一次低剂量螺旋CT,若查出肺内结节,需到肿瘤专科就诊进一步检查。

02、肝癌

高危人群:

年龄40~69岁;

患有乙肝、丙肝,或携带乙肝、丙肝病毒者;

肝硬化者;

有酒精肝或其他肝病;

有肝癌家族史。

河南省肿瘤医院肝胆胰外科副主任医师王云检:每半年做一次腹部超声检查;高危人群每半年接受一次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查,建议同时做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丙肝抗体检测;如发现异常应进一步做增强CT检查。

03、结直肠癌

有两周肛肠症状,出现大便形状、性质改变,腹部固定部位疼痛等;

有肠癌家族史的直系亲属;

肠腺瘤治疗后的人群;

长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

肠癌手术后的人群。

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李剑:一般人群每年做一次免疫化学法粪便隐血试验(FIT);每1~3年做一次粪便 DNA检测;每5~10年做一次精细放大肠镜检查;高危人群以第一次检查结果决定下一次检查时间。

04、胃癌

高危人群:

45岁以上;

胃癌高发地区人群;

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的癌前疾病;

胃癌患者一级亲属;

存在胃癌其他风险因素(如摄入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

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付强:血清胃蛋白酶原、促胃液素一17检测,有助于判断有无胃黏膜萎缩及萎缩程度,可作为每年常规筛查项目;幽门螺杆菌检查,判断有无感染,可作为每年常规筛查项目;当上述检查发现异常,建议做精细放大胃镜检查,有胃癌家族史的高危人群应根据医师建议定期做胃镜检查。

关于癌症的两个疑问

在决定做癌症筛查后,许多人会有疑问,是不是筛查项目越全面越好?肿瘤标志物一定准确吗?

筛查的项目越多越好吗?

癌症筛查并不是项目越多、价格越贵就越好。魏君丽说,不建议所有人都做全套项目,一是避免经济上的浪费,二是一些检查有损伤性,做多了可能对身体造成一定损害。

此外,一些体检机构将PET-CT作为癌症筛查的高端补充项目。魏君丽说,除非有特殊需要,或其他检查结果有较明显的癌症怀疑倾向,否则无论从经济还是辐射的角度看,常规癌症筛查都不推荐做PET-CT。

肿瘤标志物一定准确吗?

肿瘤标志物是一类在肿瘤细胞增殖过程中,从细胞表面脱落,或肿瘤细胞产生,或与人体发生免疫反应等产生的物质,但它也存在于良性肿瘤、胚胎组织乃至正常组织中,感染、发炎等都可能使其升高。

肿瘤标志物敏感度不够,在我国也只能用于体检而不是筛查。王启鸣说,肿瘤标志物不是一个很精确的指标,很多因素都会造成肿瘤标志物数值升高,比如糖尿病、怀孕、炎症之类因素就会导致CEA(癌胚抗原)数值提高。另外,吸烟也会造成这项数值升高,很多常年吸烟者的CEA都在10左右。

文|河南省肿瘤医院

来源: 河南健康网

发布于 2025-07-10 11:58
收藏
1
上一篇:【楹联雅韵】下联,晓月照林春柳枝,共赏秋枫映水情 下一篇:「提醒」别再花冤枉钱!必做体检项目清单,告别无效检查,精准守护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