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年火锅传承,揭秘十大现代最佳美味火锅!

3000年火锅传承,揭秘十大现代最佳美味火锅!"/

火锅作为一种深受喜爱的餐饮形式,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以下是中国传统火锅中的十种特别受欢迎的火锅类型,它们各有特色,深受食客喜爱:
1. "四川火锅" - 以麻辣著称,以牛油为底料,辣椒和花椒的使用量大,味道麻辣鲜香。
2. "重庆火锅" - 与四川火锅相似,但口味更加麻辣,以辣味为主,汤色红亮。
3. "北京涮羊肉" - 以羊肉为主料,汤底清淡,注重食材的新鲜和涮肉的口感。
4. "广东潮汕牛肉火锅" - 以新鲜牛肉为主,汤底清淡,注重食材的原汁原味。
5. "云南过桥米线火锅" - 结合了米线和火锅的特点,汤底鲜美,米线滑嫩。
6. "东北酸菜火锅" - 以酸菜和猪肉为主要食材,汤底酸爽开胃。
7. "四川串串香" - 以串串形式提供的各种食材,适合多人共享,口味多样。
8. "福建沙县小吃火锅" - 以海鲜和家禽为主,汤底清淡,注重食材的鲜美。
9. "湖南剁椒鱼头火锅" - 以剁椒为特色,鱼头鲜美,辣而不燥。
10. "贵州酸汤鱼火锅" - 以酸汤为特色,酸辣可口,具有贵州地方特色。
这些火锅不仅味道丰富,

相关内容:

以前觉得天冷就想吃火锅是一种矫情,现在觉得那其实是一种求生欲!

有时我就在想到底是谁这么有智慧发明了火锅这个东西,真的很想给他鞠上一躬。

火锅也是一种古老的食物,早在一万多年前,人们一发明出陶器,便开始用陶盆、陶钵来煮食物吃。

后来炊具有了精细分工:蒸食物的叫“甑”,煮食物的则叫“鼎”,鼎有三只脚,也有四只脚的,足间可以生火加热。

在这个意义上还是“鼎”还只是一个锅,到了商周时期出现了“盘鼎”,这才是火锅的最初形态。

这种鼎分上下两层,上层用于放食物,下层托盘烧炭火,边吃边煮,这可不就是火锅嘛!

到了三国时期,鼎又经历了一次改良,在里面嵌入寄到隔板,分成5个独立的隔断,每格煮的都不一样,煮出来的味道也不尽相同,这就叫做“五熟釜”,差不多看着就像我们今天鸳鸯锅,子母锅了。

不过火锅只是一个形式,重点还是锅中煮制之物。

从古至今,中国人利用自己当地的食材,做出了各自地方特色火锅,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也出一方火锅。

铜锅涮肉

涮肉火锅简直就是冬日里滋补的代表!

和浓郁热烈的麻辣火锅不同,涮羊肉用的是清水,最多放几片生姜几段大葱,讲究点的人家放些干香菇或口蘑之类的,切记不能乱放其它调料。

用清水一涮,吃的就是食材纯朴本味,所以羊肉品质才是涮肉的灵魂。

细薄如纸的羊肉,在铜锅里轻烫几秒,鲜红的羊肉片,变成灰白色,蘸上芝麻酱、韭花、酱豆腐,遮腥膻又提香,还不能冲了羊肉本味,吃的就是一个鲜!

其实这涮羊肉的由来也是挺有意思的。

据说是成吉思汗(也有人说是忽必烈)出征的时候,有一天想吃清炖羊肉。哪知道刚杀好羊就接到的敌军来犯的报告,为了不耽误大汗用餐,伙夫情急之下就把羊肉切成薄片,在滚水里一涮就熟了,撒上盐就赶紧让大汗吃,从此以后大汗就喜欢用开水直接涮羊肉吃了。

(这……大汗也是淡定啊,大敌来犯也不能耽误了吃羊肉)

当然这就是传说了,早在辽金时代,契丹等北方游牧民族就已有支火锅涮羊肉片的习惯,涮几秒就能吃也是很适合游牧民族马背征战的生活特点的。

羊蝎子火锅

羊蝎子火锅是推味君的最爱!

以前还不知道羊蝎子是啥的时候,以为是什么稀奇古怪的昆虫火锅,听了名字都不敢吃。结果后来才知道……后悔死了少吃了多少顿好东西。

羊蝎子就是羊脊骨,也是一道有年头的小吃了。

康熙年间,蒙古王爷奈曼王有次打猎回来路过后院闻见香气扑鼻。跟下人打听才知道是新来的厨子给下人们炖羊脊骨吃。奈曼王爷一尝味道鲜美。然后看脊骨那形状酷似一只蝎子,就起名为“羊蝎子”并且作为府上的食谱。

吃羊蝎子既有啃骨头的乐趣,也有大口吃肉的畅快,吃羊蝎子肉香嫩而不腻,其骨多髓而不滑,其汤浓香而不膻。

更关键的是羊蝎子低脂肪、低胆固醇、富含钙质,多吃也不胖,冬天进补吃羊蝎子最有理由了!

川渝系的麻辣火锅

川渝系的火锅相必大家都很熟悉了,在这俩地界儿,空气闻着都是麻辣味的。

最好吃的火锅必须是点毛肚、黄喉、鸭肠、胗花、鸭血、麻辣牛肉,配着红油满铺的九宫格。

吃的时候再蘸着香油、香菜、蒜泥才算合格,嗦完苕粉再烫个脑花,最后喝一口冰粉结束这场日常战斗。

但不得不说能和四川人和重庆人一起吃鸳鸯锅,这真的是他们的极大包容了。

四川豆花火锅

四川人爱吃火锅也爱吃豆花,于是就又有了豆花火锅。

吃豆花火锅,锅底里主要配的就是豆花和酸菜!不是东北酸菜的那个酸菜,是“老坛酸菜”的那个酸菜。

刚端上来的豆花火锅的汤都是白色的,酸菜也是刚放还没有煮入味,所以一定要耐心等待。

豆花大坨又耐煮,多煮一会,酸菜的味道开始渗透到豆花之中,豆子的清香醇厚,搭配上酸菜的酸爽可口,这样的搭配一生推!

蘸上料的豆花更是香辣开胃有下饭,开局吃点酸菜豆花开开胃,豆花捞干净了就可以开始涮菜吃,接下来的步骤就和吃其他火锅一样了,只不过酸菜味的锅底会让你越吃胃口越好,一定要控制好自己,别一不小心撑了肚!

贵州酸汤鱼火锅

贵州的酸汤鱼火锅是苗家特色小吃。有多特色呢?光这个酸汤锅底的制作就已经很奇特了。

酸汤有两种,清酸汤和红酸汤。

清酸汤是把淘米水烧开,放入坛子中,加入适量的面粉、酵母、水或者是白醋,野葱、木姜子发酵而成的。

红酸汤则是西红柿加盐泡在坛子里腌制15天发酵而成的。

只有这样的制作才能得到浓郁的发酵酸味,酸汤煮鱼肉,去腥开胃,而且由于酸汤的刺激,吃完整个人都整体通畅、神清气爽!

(氮素!这个酸汤真的很酸啊!吃不习惯的小伙伴可以通过在锅底中兑水来缓解……推味君也是吃不了酸,我只能帮你到这了)

云南腊排骨火锅

云南的腊排骨就得数丽江。

腌制腊排骨要精选当地特有的走地猪的排骨,加上适量的盐、辣椒、香料等腌制一天后取出挂在阴凉透风的地方风干,十多天后即成腊排骨。

腊排骨可比新鲜排骨有味多了。

丽江腊排骨可以有效地融合肉味和骨质味,让经过腌制和晾置处理后,排骨的香味很容易地散发到汤汁中。这样不管锅里烫什么菜,烫出来的火锅都融有腊排骨浓郁的香,吃着特别香。

真的去丽江别只顾着风花雪月酒,去尝尝腊排骨火锅,啃啃肉吃吃菜,比酒吧求偶遇什么的浪漫的多了!

云南菌子火锅

云南就是全国人民的蘑菇篮子,说火锅自然不能落了菌子火锅。

我一直觉得,菌菇是最能接近肉类的生物,无论是口感还是味道上,吃蘑菇都比不上吃肉差,而鸟苷酸的存在让蘑菇吃着比肉还要多一层鲜香味。

所以这菌子火锅吃的就是蘑菇的鲜甜味。

新鲜香菇、金针菇、黄丝菌、大脚菇、鸡丝菌、鸡枞菌、牛肝菌、三辨菇、竹荪……这一大锅野生菌煮着吃,闻着比看着香,吃着比闻着香。

而且菌类富含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叶酸、乳酸等物质,能够促进人体新陈代谢,调节生理机能,保健效果也不弱!

潮汕牛肉火锅

这两年潮汕牛肉火锅势头迅猛,也可以称得上是主流火锅了。广东人吃东西都是也是追求一个食物本味,潮汕牛肉火锅也不例外。

潮汕牛肉火锅锅底有清水和牛骨清汤,清水锅底有时会放几块白萝卜,而牛骨清汤会加几块牛肋排,放入白萝卜和玉米,每锅牛骨清汤出来,都透着牛骨天然的鲜香清润。

白萝卜和玉米,起到吸油解腻的作用,还能够提鲜,增加涮肉中的清香之气,吃起来也是香香甜甜的。(不是骗你,这玉米拿肉我都不给换!)

如果锅底是张白纸,那么好的牛肉就是浓墨重彩的那一笔!

潮汕牛肉火锅对于牛肉的要求特别高,除了对牛肉的新鲜度的保障,这对牛肉的分解也是达到了极致。

嫩肉,牛舌,三花腱,五花腱,匙柄,匙仁,脖仁,吊龙伴,吊龙,肥胼,胸口朥,在吃潮汕牛肉火锅之前,我都不知道牛肉竟然可以精细到这种程度!

牛肉在锅中短暂烫熟,蘸上沙茶酱,牛肉嫩口,味道鲜香,肉吃够了再烫上一份粿条,过了嘴瘾,也饱了肚子,吃的就是爽快!

广东打边炉

在中国大多数地方,火锅通常都坐着吃,但在广东,它的最传统吃法却是站着吃。

关于“打边炉”一词,宋代便有记载,只不过当时叫“打甂(音‘边’)炉”。“甂”就是小瓦盆,“打”则是涮的意思,打甂炉即涮瓦盆火锅。但或许“甂”字太生僻,逐渐就被误传为“边”。

到了明朝万历年间,《顺德县志》记下了人们对打边炉的理解,已经转变为:“以鱼、肉、蚬、菜杂烹,环鼎(边)而食”。

如今,打边炉的锅具早已变成了砂锅。但吃的阵势不变,仍讲究要站着吃,所以使用的筷子既要够长,又能禁得住久烫不变形——长竹筷子自然是首选。

另外,打边炉讲究汤水一直要处于滚沸的状态,高温短时间烫出来的生鱼片、生虾片、鱿鱼片才足够鲜嫩。

海南椰子鸡

椰子鸡算火锅届的小清新选手,还是第一名的那种!

锅底是火锅的大背景,椰子鸡的背景自然就是椰子了。青椰破壳后取出原汁椰子水,再加上几条椰子肉,越煮越甘甜。

椰子鸡的鸡也是名牌鸡,海南四大名菜之首“文昌鸡”,甜甜的椰子水和鸡肉同煮,满嘴都是鲜嫩鲜甜。

吃椰子鸡,配菜多放竹荪和马蹄,竹荪饱吸汤汁鲜甜口味也不属于鸡肉,马蹄吃着清脆可口,更像是在吃火锅里的甜品。

从锅底,鸡肉、到配菜,椰子鸡这个小清新的风格贯彻的是足够到底!

小伙伴们你们最喜欢吃哪种火锅呢~

更多美食关注微信公众号:推味( tui_wei )

发布于 2025-07-10 10:28
收藏
1
上一篇:全国火锅图鉴,揭秘各地火锅,究竟哪里的味道最令人垂涎? 下一篇:你心目中的“最强火锅”揭秘!权威评选榜单大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