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30日,文旅部公布2024年文化和旅游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显示:
2024年末,全国共有旅行社64616家。根据旅行社填报系统数据显示,全年全国旅行社营业收入5657.7亿元,营业利润37.8亿元。啥意思?就是说,旅行社辛辛苦苦干一年,平均下来,一个月的盈利只有不到6000块钱,还不如一个上班白领赚的多。所以,你看,一边是旅游市场十分火热,旅游人数屡创新高;一边是旅行社数量增加,利润却不断下降。很多旅行社其实一直处在生死的边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知道,对于旅行社来说,赚钱的方式就是组团,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低价团,另一种是精品团。先说低价团,客户主要是老年人,因为便宜嘛。就像什么“298云南六天五晚游”“百元畅游海南”等等这样的广告,年轻人一看就知道是套路,随便上网一搜就对里面内幕一清二楚,真实下单的很少。但老年人对互联网不了解呀,信息差依旧存在。旅行社也知道,老年人的钱不好赚,但是好骗。以一个“云南六日游”低价团为例,我们算一笔账,假如常见的每人团费1000元左右,费用包含了往返交通、住宿、餐饮等基础成本,就这些就远超这个价格了。假设往返机票800元,每晚住宿100元,五晚就是500,每天吃饭按100算,5天是500元,这还没算到景点费用、导游费用以及其它杂七杂八的费用。简单一算,成本至少在3000元以上。你想想旅行社靠什么盈利呢?肯定是游客购物消费呗!低价团基本上都是到景区快速逛一圈,后面大量的时间都是被带到各种特产店、珠宝店等。旅行社和商家达成协议,从游客的购物中获取高额的回扣。但这种模式现在是越来越难以为继。因为,一是信息太透明了,大家天天刷视频,老年人对这种套路也了然于心了。另外就是,很多老年游客直接表示不购物,在购物店也是躺平,你敢强制消费,我就敢发抖音。相关部门也对旅游购物市场管理越来越严格,旅行社这种靠购物回扣盈利的空间越来越小。很多情况下这种低价团都沦为了赔本赚吆喝!既然低价团不好做,自然旅行社更多转向了精品团。按理说,精品团费用高,带给客户的体验也更好,利润更大,是旅行社的首推。但其实,面对如今精明的00后,精品团的生意并不顺利。00后本身就是在信息轰炸的洪流中长大的,想骗他们?简直是难入上青天!他们可以提前在企业查询软件上查该旅行社的注册资本和投诉记录;他们会把餐标、车程、路线等等都要你确认并留下相关记录;他们会要求确认"司机是否有连续三年无事故记录""车辆是否安装行车记录仪""景区接驳车是否为官方运营"等各种问题;为什么会这样?其实,这些都是00后被媒体宣称或者自身经历的各种旅行团”缺斤短两“的经历所逼出来的。一旦旅游实际与宣传不符,例如,宣传中的网红打卡点实际是个荒草土坡,或者承若的路线因各种原因临时改变......呵呵,年轻人可不会惯着你。马上就打电话投诉到文旅局,要是还不解气,他们就拿起手机,拍摄成”旅行社诈骗记录“发到抖音上去。而且,年轻人还掌握了熟练的查找合同漏洞和相关法律协议的技巧。对于旅行社,还有一个他们更害怕动作是,年轻人发小红书差评。2023年以来,因"社交媒体差评"导致退团的订单占比达42%,而直接投诉到文旅局的仅18%。现在的年轻人维权,就是行政投诉治不了你,也得让你全网社死。
打开小红书,各种”旅行社避雷“的笔记数不胜数。
年轻人要的是你敢坑我,我就让你再也坑不到别人。其实,00后也不是故意找茬,而是不愿在受”出门在外别较真“”来都来了“这种思想的绑架。他们认为,花3000块钱你就得提供3000块钱的服务,这不是挑剔,这是原则。旅行社不能怪年轻人认死理,这些问题本身就是该行业长久存在的”顽疾“。外部市场在变,年轻人思想在变,旅行社你是不是也得改变?当下,旅行社正站在转型的十字路口。年轻人用较真打破传统套路,用透明化倒逼行业规范。如果固守过去的老旧模式,只能是坐以待毙。要做的,还是需要回归行业初心,以服务品质为本,加强需求创新。只有能够接住年轻人的”诗与远方“,才能真正握住行业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