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的海岸线长得没边儿,从渤海湾一直延伸到黄海边。每个地方的海都有自己的脾气,就像咱们山东人,性格不同,但都实在又鲜活。

在东营,黄河带着一身黄土冲进大海,远远望去,黄浪和蓝水撞在一起,像有人拿笔在海上画了条弯弯曲曲的线。退潮后,滩涂上全是密密麻麻的小沟,像老爷爷脸上的皱纹。运气好能看见弹涂鱼扑棱着往泥里钻,招潮蟹举着大钳子横冲直撞,我第一次见时,笑得肚子都疼了。

烟台的海,最适合晚上遛弯。站在蓬莱阁底下,看着远处长岛的月牙湾,沙滩上全是圆溜溜的鹅卵石,踩上去咯吱咯吱响。天一黑,海上的渔船亮起星星点点的灯,跟天上的星星混在一起,根本分不清哪是天哪是海。有次和发小在海边喝酒,听着浪声聊天,月光洒在海面上,碎成一片一片的银光,直到现在想起来心里都暖暖的。

威海的海,透着股直爽劲儿。成山头的礁石又高又险,浪头打上去,“轰”地炸开一片白花花的水花,看着特别过瘾。沿着环海路骑车子,海风呼呼往脸上吹,咸咸的味道直往鼻子里钻。路过刘公岛,摸着那些老炮台,我爷爷常跟我讲甲午海战的事儿,摸着冰凉的铁炮,就好像真听见了当年的枪炮声。

要看日出,还得去日照。凌晨四点的万平口沙滩上,裹着大衣的人挤得满满当当。太阳刚露头那会儿,金灿灿的光一下子铺满海面,把渔船和人的影子拉得老长老长。渔民们这时候已经划着小船出海了,沙滩上的沙子又细又软,小时候我总爱光脚跑,沙子从脚趾缝里钻出来,痒酥酥的,追着浪花能玩一整天。

青岛的海,和城市早就成了一家人。栈桥的回澜阁就像个老邻居,天天看着潮起潮落。八大关的老房子靠着海,夏天啤酒节时,海风里飘着啤酒花的香,路边摆满塑料凳,不管认不认识,坐下就能碰杯。冬天去看石老人,海浪把礁石冲得怪模怪样的,听老辈人说,那是海龙王的故事。

从黄河入海的豪迈,到胶东半岛的浪漫,山东的每片海都藏着自己的故事。这些故事写在浪花里,刻在礁石上,就像咱们山东人过日子,普普通通却又热热闹闹,越品越有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