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梅花,老话讲"梅花香自苦寒来",可您知道吗?
古人把梅花当成"花中君子",不是没有道理的。
腊月寒冬,万物萧瑟,偏偏梅花不信邪,在这个时候展现出最美的姿态。
作为一个跑遍大江南北的老驴友,我得跟您唠唠咱们国内那几个看梅花的好地方。

别的不说,光是闻到那股子清香,就觉得这个冬天不算白过。
咱先说说南京梅花山,这地方可了不得。
坐落在钟山脚下,从六朝时期就开始种梅花了,算起来都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
当地人都说"不到梅花山,不知梅花美",这话一点不假。
走进梅花山,就像走进了一个粉红色的童话世界。

一千五百多亩的梅林,四万多株梅树,五百多个品种,这阵势看着就让人心情舒畅。
特别是那个"别角晚水"品种,是南京独有的珍稀梅花,花瓣洁白如玉,香气清雅,当地老南京人都以此为傲。
每年梅花节的时候,游客多得跟赶集似的,一天能来十万多人。
我去的时候正好碰上个老大爷在梅树下练太极,那意境,简直是"人在花中游,花在人中笑"。 往南走,武汉的东湖梅园也是个响当当的好去处。
梅花是武汉的市花,这里的人对梅花那叫一个钟爱。

东湖梅园建于1956年,虽然比南京晚了些,但这里是咱们国家梅花研究中心的所在地,专业程度那是杠杠的。
八百多亩地,两万多株梅花,三百多个品种,其中还有不少是从国外引进的稀罕货。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那株八百多岁的古梅,当地人都叫它"梅王",虽然岁数大了,但每年开花依然旺盛,真是"姜还是老的辣"。武汉人爱说"伢子,这梅花开得蛮巴适咧",听着就觉得亲切。
梅花节期间,赏梅、画梅、咏梅、拍梅的人络绎不绝,热闹程度不亚于过年。

再说说无锡梅园,这里有个特别的故事。
原本是荣家的私人花园,后来开放给大众参观。
距离无锡市区七公里,离太湖也就一公里半的距离,地理位置相当优越。
园子里的江南古建筑保存得很好,亭台楼阁配上梅花,那叫一个诗情画意。
无锡话说"梅花开得交关好看",一点没错。

四百多个品种,一万多株梅树,分布在荣氏古迹区、古梅奇石圃等几个区域。
我特别喜欢那些小景致,江南小院、漏窗拱门,拍出来的照片特别有韵味。
走在梅林间,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把冬天的萧条驱除得一干二净。
最后不能不提上海的淀山湖梅园,虽然面积不是最大的,但胜在环境清幽。
位于青浦城西十五公里处,跨越上海和江苏昆山两地,一百九十亩的园子里种着五千多株梅花,四十多个品种。

上海人常说"侬看,梅花开得老灵额",确实如此。
这里最大的特色是靠近淀山湖,赏梅的同时还能欣赏湖光山色。
冷香亭是观赏梅花的好位置,站在亭子里,看着湖水波光粼粼,闻着梅花阵阵清香,真是"此时此地,夫复何求"。 说到赏梅的门道,老驴友都知道,梅花开放有早有晚,一般从腊月开始,能持续到来年三月份。
想拍出好照片,建议选择早晨或傍晚,光线柔和,梅花显得特别娇美。

穿衣服也有讲究,素色的衣服配梅花最好看,太花哨了反而抢了梅花的风头。
赏梅的时候,不妨带点茶叶,找个安静的角落坐下来,一边品茶一边赏花,这种惬意的感觉,比什么都值得。
当地人都说"梅花配好茶,神仙也不换",这话一点不夸张。
每个梅园都有自己的特色小吃,南京的鸭血粉丝汤、武汉的热干面、无锡的小笼包、上海的生煎包,赏完梅花来一碗热腾腾的美食,那叫一个满足。
当地老百姓常说"赏梅不吃当地菜,等于白来一趟",这话有道理。

如果真要给这四大梅园排个序,我觉得各有千秋,实在难分高下。
南京梅花山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武汉东湖梅园品种丰富,科研价值高;无锡梅园古建筑精美,文化底蕴深厚;上海淀山湖梅园环境清雅,湖光山色相得益彰。
梅花季节不长,错过了就要等一年。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春之美在于梅",趁着这个时节,不妨选个周末,带上家人朋友,去感受一下梅花的芬芳和美丽。
相信我,这会是一次难忘的旅行体验,比窝在家里刷手机强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