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疆靖域,揭秘绥靖公署的地名渊源与历史由来

绥疆靖域,揭秘绥靖公署的地名渊源与历史由来"/

“绥”和“靖”这两个字在地名中经常被用来表达安定、和平的意思。以下是一些包含“绥”和“靖”的地名:
1. 绥德:位于中国陕西省,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县城,名字中的“绥”字体现了当地追求和平安定的愿望。
2. 绥宁:位于中国湖南省,也是一个县名,含有“绥”字,意味着安抚、平定。
3. 靖边:位于中国陕西省,是一个县名,其中的“靖”字表示安定、平静。
4. 靖江:在中国有多个地方以靖江命名,如江苏省的靖江市,这个名字中的“靖”字同样寓意着安定。
5. 靖西: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一个县名,同样含有“靖”字,表示安定。
至于绥靖公署的由来,它是中国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时期设立的一个军事机构,全称为“军事委员会绥靖公署”。其设立主要是为了应对当时国内复杂的局势,特别是针对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和地方武装进行军事管理和控制。
绥靖公署的“绥靖”二字,取自“绥”和“靖”的意义,即安抚和安定。国民政府希望通过设立这样的机构,来稳定国内局势,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以及协调军事行动。绥靖公署的成立,反映了当时国民党政府对于国内政治和军事形势的应对策略。
绥靖

相关内容:

在古代,比较有作为的帝王在平定地方或边疆叛乱后,为了安抚当地百姓,总会出台一些政策和方略,并且将这些政策和方略以极简明的文字刻在石碑上、植入地名中,永久纪念,达到教化百姓,让全国上下都牢牢铭记的目的。

以“绥”植入地名

“绥”本义是指登车时用以拉手的绳索,有了这绳子,人就安定了,安全了。引申为安抚,平安之意。

可见,以“绥”字冠地名是封建统治者安抚百姓,保佑地方平安的煞费苦心。

黑龙江绥化市,清同治元年(1862年)开发设镇,名为北团林子。“绥”为安好、安抚之意。《诗·小雅·鸳鸯》:“福禄绥之。”《周颂·桓》有“绥万邦”的记载。“化”为“变也”,造化、教化之意。因此,绥化就是安抚教化百姓,使之吉祥安顺的意思可谓是寓意深远啊!

地处陕北榆林的绥德县,在古代是北方游牧民族时常入侵的地方。历史上秦太子扶苏、大将蒙恬,汉代名将李广曾率部驻守抵御匈奴。南北朝时期,西魏废帝元钦于552年在此设绥州、安宁郡和上县,取保境安民之意。

除此之外,像辽宁绥中县,湖南绥宁县等皆是此意。

以“靖”植入地名

“靖”本义是指安静不动,引申为平定、稳定之意。以“靖”字冠地名,真实体现了古代帝王坚持社会稳定,百姓平安的心愿。

陕北榆林的靖边县,在古代叫“夏州“、”朔方“,明太祖洪武六年(1373年)设”靖边卫,取绥靖边疆之义。清雍正九年(1731年)在此设“靖边县“,名称沿用至今。

江苏靖江,地处长江入海口,常年多水患,境内百姓常忧患多虑,故取名“靖江“,寓意”江河安定,天下太平“。是寄托人们的美好愿望,安抚当地官民的举措。

还有湖南靖州县,古时候长不安宁,取其名也是此意。还有以““、”怀“等字植入的地名,比如辽宁抚顺、北京怀柔等,都是表现统治者安抚百姓,稳定局势,团结上下的意愿。

我们在影视剧中常常看到国民党在一些地方设置什么“绥靖公署“,是不是很奇怪?绥靖就是用安抚的手段使地方稳定,公署就是中央政府的派出机构,民国时期就是国民党的派出机构。那所谓的”绥靖公署“,在名义上就是用来安抚地方、维持稳定的军事机关

老蒋这个人,明明没读过几本书,却偏偏喜欢拽文,故作高深,动不动什么“绥靖“啊,什么”行辕“啊等等。

绥靖公署的前身是绥靖委员会,据查,最早的绥靖委员会是广东两阳绥靖委员会,于1926年由陈章甫、黄祖培和罗汉三人发起组建的。这个陈章甫是毛主席的好友,早期优秀共产党员,1930年牺牲。黄祖培是黄公略的亲叔叔,原是国民党系统,1949年加入共产党。罗汉和李立三一批从法国遣返回来的学生,是陈独秀的忠实粉丝,有名的托派。

图片来自知乎上的一位网友,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绥靖公署作为国民党老蒋政府的军事指挥机关,“绥靖”的手段自然就是军事手段;名义上在战时抵御外敌,实际上在和平时期常常是利用驻防部队来镇压土匪滋事、百姓抗议和民主革命。自古以来,地主阶级统治者就经常打着“绥靖”的旗号来欺压人民,而代表地主阶级和官僚买办阶级利益的国民党自然也不例外

毕竟,把地方给“绥靖“了,不正好方便他们剥削老百姓了嘛。

前面也说了,绥靖委员会这个制度是由共产党人设计的,国民党只是叠床架屋照搬过来的,只不过“得其形而未得其实也“,老蒋根本不明白”绥靖“的深刻含义,焉能不败?

发布于 2025-07-07 17:13
收藏
1
上一篇:揭秘香港电影情有独钟的廉政公署,它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神秘面纱? 下一篇: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公署正式揭牌仪式在香港隆重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