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东山关帝庙,为何供奉两周仓?探寻背后的历史故事

揭秘东山关帝庙,为何供奉两周仓?探寻背后的历史故事"/

东山关帝庙之所以有两周仓,主要是因为周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通常被塑造成关羽的部将,以其忠诚和勇猛著称。以下是几个可能的原因:
1. "忠诚象征":周仓的忠诚形象与关羽的“忠义”精神相呼应,因此,在关帝庙中塑立周仓像,可以强化关羽忠诚品质的象征意义。
2. "守护神祇":周仓常被描绘为守护神,在关帝庙中设置周仓像,可以起到守护庙宇和信众的作用。
3. "文化传承":《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中对周仓的描绘深入人心,因此,在关帝庙中塑立周仓像,也是对这一文化传统的传承。
4. "艺术表现":在关帝庙中设置两周仓,可能是为了增加艺术表现力和观赏性,使得整个庙宇的布局更加丰富多彩。
5. "信仰需求":在某些地区,信众可能会根据自身的信仰需求,在关帝庙中塑造不同的神祇,以祈求各种愿望的实现。
综上所述,东山关帝庙有两周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文化传承、艺术表现,也包括信仰需求和象征意义等。

相关内容:

东山武庙,即关帝庙,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碑文记载:“城铜山,以防倭寇,刻像祀,以护官兵。官兵赖之。”到了正德三年戊辰岁(一五○八年),地方士绅嫌祠宇狭小,乃募资扩建,至正德七年壬申岁(一五一三年)二月落成。碑文描述:“庙之地势,龙盘虎踞,水秀山明;庙之壮观, 飞鸟革,矢棘歧翼;庙之定制,纵袤百二十尺,横广五十一尺;庙之规模,王宫巍巍,廊腰缦回,阶级峻绝,中肃阃门,外高华表,傍则僧舍翼然。非昔人之旧矣!”

奇怪的是,普天下的武庙,关帝座前只有两名侍将,一身持刀的周仓,另一身捧印的关平。唯独东山的武庙,与众不同。除了持刀的周仓外,其身后神龛里还坐着另一身周仓。而且其相貌也不同立着的周仓,是白净脸庞五绺须。你知道这是为什么?

据年长的渔民道出端详:先是宋末忠臣陆秀夫奉命附神在帝君神像上,享受民间香火。后来幼主宋帝昺也附神在周仓身上。这一来,陆秀夫大伤脑筋了。按庙里神位,关帝为主,周仓是侍将;但是,帝昺总是君,自己毕竟是臣,总不能叫帝天天站立在身旁?

左思右想,矛盾难解,只好托梦给庙祝说明情况。地方耆老体恤陆秀夫的苦衷,给宋帝昺附神的周仓安排个座位,另立个神龛于侧旁,权免了他持刀的职务。俟关帝出巡时,另备白马一匹,供其代步。但是,后人总感到帝君座前,仅有关平侍立,不对称,所以,又塑周仓原形,持刀侍立,这就是东山武庙两周仓的来历了。其实,这种传统,只不过反映汉民族在异族统治下,借关羽不忘故乡的忠义,寓托人民不忘故国的思想罢了。

无巧不成书,郑成功东征打台湾时,在东山誓师那天,向关帝座下求签卜吉,神赐一“上巳”签。

签诗曰:

百千人面虎狼心,赖汝干戈用力深;

得胜回时秋渐老,虎头城里喜相迎。

首句指斥红毛番,次句赞扬国姓东征,三句预兆凯旋时机,末句暗示班师地点。郑国姓得签大喜,辛丑岁二月初一誓师,初三放洋,抵达澎湖马公,初八攻打鹿耳门,登陆。围困赤嵌城八个月,红毛番终于投降了,正好是这年八月,岂非秋渐老了吗?


来源:祖地文化网

发布于 2025-07-05 19:14
收藏
1
上一篇:三界伏魔大帝关羽传奇,丹天伏魔院的神秘守护者 下一篇:江油青莲名贤祠里,郭平探寻宾主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