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外滩银行老建筑焕新颜,建筑可阅读,变身繁华商业新地标

昔日外滩银行老建筑焕新颜,建筑可阅读,变身繁华商业新地标"/

标题:昔日外滩银行老建筑,华丽转身成为商业新地标
正文:
位于上海外滩的这座老建筑,曾是民国时期一家著名银行的总部,见证了上海乃至中国的金融历史。如今,这座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建筑,经过精心改造,华丽转身,成为了一座崭新的商业地标。
这座老建筑始建于20世纪20年代,由著名建筑师设计,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美的装饰,使其成为了外滩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经过近百年的风雨洗礼,这座建筑见证了上海的繁荣与发展,也承载了无数人的回忆。
近年来,随着上海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这座老建筑也迎来了新的生命。经过精心设计和改造,它不仅保留了原有的历史风貌,还融入了现代商业元素,成为了一个集购物、餐饮、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商业体。
改造后的建筑,外观依然保持着原有的古典韵味,内部则充满了现代气息。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精美的艺术品,品尝到地道的美食,还可以购买到各种时尚商品。这座建筑成为了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也为上海的商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外,这座老建筑还积极承担起社会责任,致力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这里,定期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书画展览、音乐会等,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好平台。
如今,这座昔日的外滩银行老建筑,已经成为了上海商业新地标。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舒适的购物环境,还成为了上海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信

相关内容:

在外滩南京路口,有一座见证过上海金融业发展的老建筑。建筑的雕花大铁门和爱奥尼克立柱遥相呼应,给见过它的市民游客留下了深刻印象。那这座建筑是哪一年兴建的?值得打卡的场景又有哪些?今天,我们一起来“阅读”↓

建筑本身

外滩18号大楼原名麦加利银行大楼,位于中山东一路18号,1922年兴建。该楼占地1755㎡,建筑面积10256㎡,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呈新古典主义风格,共5层。

建筑的立面构图呈现古典主义风格,横竖面都有严格的三段式划分,底层外墙为粗石基座层,采用花岗岩铺贴。二至四层外立面较简洁,采用两根贯通的爱奥尼柱式做支撑和装饰。

建筑四层上部挑出檐口,划分第三层次,五层的三个窗柱间以两根方型小柱划分为三格。

通过一层镂刻着繁复希腊纹样的铜门,可以看到铺有黑色大理石地坪的门厅,门厅内饰有四根大理石柱。

这幢大楼后改名春江大楼,曾由上海家用纺织品公司、中波轮船公司等单位使用,现名Bund18(外滩18号)。

建筑修缮

2002年,大楼开始了修复改建工程。2004年,完成改造修缮,现大楼内设有艺术中心、画廊等。


在修复建筑外墙时,为了达到洗净但不伤害外墙表面的效果,施工人员用小刷子刷了很长时间,才得以完工。修复内墙时更为细致,工人们将天然溶剂通过棉纸渗透到了大理石中,把浸渍其中的盐分吸收出来,恢复了大理石的原有色彩。

对于大楼楼道内原先已经斑驳不堪的墙壁,建筑师们也用糯米、大理石粉、石灰粉3种材料调配制成的混合涂料,进行了重新粉刷,使其面貌焕然一新。

大楼门厅地面也有它的“修复”故事。施工人员原先想用大块大理石来铺地面,后来发现地面由西向东已有10多厘米的高度差,这是建筑物沉降所导致的。于是,他们改用上万块细小的大理石拼接,弱化了坡度变化。

建筑打卡点

入口门厅石柱

门厅的四根石柱是从国外运抵上海,这种石材目前市场已不多见,观赏价值较高。

建筑内部中庭

建筑内部中庭的顶部天花精致繁美,经过修缮后,成为了一个优雅的休憩空间。

开放信息

地址中山东一路18号

开放信息根据商户营业时间调整

周边打卡点

东风饭店

东风饭店位于中山东一路2号,1864年正式建成,是一幢欧式新古典主义的钢梁柱及砖混结构建筑。建筑基本上采用古典主义构图,但南北端墙顶上的塔楼、上部细部与装饰则为巴洛克式。

地址:中山东一路2号

开放时间:全天

上海邮政总局大楼

上海邮政总局大楼现为上海邮政博物馆,建筑面积25294平方米,1924年11月竣工。大楼为折衷主义风格,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下一层,地上四层。

地址:北苏州路276号

开放时间:周三、周四、周六、周日(9:00-17:00,16:00停止入场,国定长假另行公告)

周边旅游线路推荐

东风饭店→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大楼 →上海市总工会大楼→外滩十八号→上海邮政总局大楼

资料:市文化旅游局

编辑:田高洁、孙凌波

发布于 2025-07-05 05:29
收藏
1
上一篇:外滩十八号,中年老白的艺术梦想殿堂,青春王国新篇章 下一篇:“二房东”离场,外滩18号能否华丽回归外滩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