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进入“蒸煮模式”
网友:出门就像被牛舔了一口
近日,北京进入“蒸煮模式”,另据中国天气网预报,7月4日至17日的14天中,北京有12天有降雨。7月12、13日,最高气温可达37℃。阴雨天气频繁,湿度大,有市民表示毛巾、衣物都有馊味了。
据中国气象局天气预报,7月2日17:50北京实时湿度为76%,而深圳当前湿度为66%。网友评论:感觉出门像被牛舔了一口,黏黏糊糊。

最新天气
北京市气象台4日14时发布:今天下午多云,西部北部局地有雷阵雨,南风二三级,最高气温34℃;夜间多云转阴,有雷阵雨,南转北风二三级,后半夜局地阵风六级左右,最低气温25℃。今天夜间至明天上午有明显雷阵雨天气,外出雨具随身,注意防雷避雨和出行安全。
早晚天气
今天晚上:多云,偏南风2、3级,33~30℃。
明天早晨:阴有雷阵雨,偏北风2、3级,局地阵风6级左右,25~27℃。
近几日天气
预计双休日两天(5日至6日)北京仍多阵雨或雷阵雨,有周末出游的朋友请随身携带雨具,注意防雷避雨和交通安全;此外,湿度较大,体感闷热,仍需注意防暑降温,谨防中暑。
7月5日至12日白天最高气温30~33℃,夜间最低气温23~24℃。

4日下午(周五):多云,西部北部局地有雷阵雨;偏南风2、3级;平原地区最高气温34℃,山区最高气温32~34℃;最小相对湿度65%。
4日夜间:多云转阴,有雷阵雨;南转北风2、3级,后半夜局地阵风6级左右;平原地区最低气温25℃,山区最低气温22~25℃;最大相对湿度95%。
5日白天(周六):阴天间多云,有雷阵雨;北转南风2、3间4级,局地阵风6级左右;平原地区最高气温33℃,山区最高气温30~33℃;最小相对湿度65%。
5日夜间:阴转多云;南转北风1、2级;平原地区最低气温24℃,山区最低气温22~24℃。
6日白天(周日):多云,西部地区有分散性雷阵雨;北转南风2、3级;平原地区最高气温33℃,山区最高气温30~32℃。
6日夜间:多云间阴,有分散性雷阵雨或阵雨;南转北风1、2级;平原地区最低气温23℃,山区最低气温20~23℃。
全国天气
今年以来最强高温过程正在影响我国,今明天(7月4日至5日)将迎来本轮高温过程的鼎盛阶段,高温范围达本轮过程最大,多地或将遭遇同期罕见的高温。
6日起高温范围将逐渐缩小,但中东部闷热还将持续。
今年以来最强高温过程进入鼎盛阶段
近期,高温在中东部“愈演愈烈”,昨天,华北南部、黄淮、江淮、江汉、江南、华南东部等地出现35至38℃高温天气,河南中部、安徽东部等地超过39℃。
今明天,今年以来最强高温过程将进入鼎盛阶段,高温范围将囊括华北南部到华南中北部大片区域。
中央气象台7月4日06时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
预计华北南部、黄淮、江淮、江汉、江南大部、四川东部、重庆、华南北部以及新疆南疆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等地有35℃以上的高温天气,其中,新疆南疆盆地、陕西中南部、山西南部、河北南部、山东、河南、安徽、江苏、上海、湖北、湖南东部和北部、江西、浙江北部、福建南部和西北部、四川东部、重庆等地部分地区最高气温37~39℃,新疆吐鲁番、陕西关中、山东中部、河南东部、安徽北部、湖北西部、浙江西北部局地可达40℃以上。

在这次过程中,中东部多地或将遭遇同期罕见的高温。大城市中,济南、郑州、武汉、南京、南昌等地今后6至7天或高温全勤,杭州6日最高气温或达40℃,可能打破当地最早40℃纪录。
随着暖湿气流向北推进,东北、华北今后几天即便气温达不到35℃,但因为湿度大,体感温度也可能达到35℃以上,闷热感十足。
6日起随着副热带高压逐渐减弱东撤,高温范围将逐渐收缩至黄淮、江南一带,但中东部多地闷热感仍将持续。
出门多穿红色衣服
头皮也要注意防晒
高温来袭,温馨提醒:尽量避开上午10点到16点这个紫外线最强、气温最高的时段出门;出门记得携带遮阳伞、太阳镜、防晒霜等防晒装备。
夏天防晒选择合适的衣服也可遮挡紫外线,很多人可能会认为穿白色的衣服最能防晒,事实却恰恰相反。南京市职业病防治院(南京市皮肤病防治所)副主任医师张扬指出:在同等面料下,颜色越深的防晒效果越好。红色优于黑色,黑色优于橘色。

深色衣服可大量吸收日光中的紫外线,浅色衣物虽然受到的热辐射相对较少,确实会比较凉快,但它对紫外线没什么太大作用,不适合长时间暴露在骄阳下。
夏日里经常选用的棉质衣服,虽然穿着舒适,但在防紫外线方面则略逊一筹,不过因棉质衣服,在吸汗、舒适度方面存在优势,因此仍是夏季很多人的首选,宽松的衣服也比贴身的防晒效果好。
此外,大家防晒时会穿长袖,甚至用面纱、口罩遮挡脸部,但却忽略了头部,让整个头皮暴露外晒。医生提醒,头皮娇嫩,也要注意防晒。

南京市职业病防治院(南京市皮肤病防治所)副主任医师张扬表示,软防晒主要是用头皮防晒的喷雾,不足就是每用一次都要洗头。硬防晒还是常规说的戴帽子打伞,还有穿带帽的防晒衣。
高温天气如何防暑?
请查收这份防暑攻略









综合:北京新闻、气象北京、央视新闻、湖北日报、江苏新闻、江苏卫视、应急管理部等
来源: 北京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