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鸡的朋友们都知道,产蛋鸡的高峰期直接关系到养殖收益。有些养殖场的蛋鸡,产蛋率能在90%以上稳稳维持10个月甚至更久,可有些却短短3到4个月,产蛋率就掉到90%以下,这差距可太大了!今天,咱就来好好唠唠产蛋鸡高峰期维持的那些难题。

图片来源网络
品种是产蛋高峰期的先天因素。不同品种的蛋鸡,产蛋性能有差异,就像短跑选手和长跑选手,各有专长。比如海兰褐和罗曼褐,虽然都是常见的蛋鸡品种,但在产蛋高峰期的时长和产蛋率上,可能就不太一样。所以,咱们在选择鸡苗的时候,一定要选适合当地环境、市场需求,并且产蛋性能优良的品种,这是打好基础的关键。

图片来源网络
营养对于产蛋鸡来说至关重要。饲料里的营养成分就像是给蛋鸡这座“生产工厂”提供的原材料。蛋白质、能量、维生素(像维生素A、D、E )、矿物质(钙、磷、锌等),任何一种缺乏或者比例不对,都会影响蛋鸡的身体机能和产蛋能力。比如,钙磷比例失调,容易导致蛋鸡产软壳蛋,长期下去,产蛋高峰期就会提前结束。还有饲料质量,要是发霉变质,含有有害物质,蛋鸡吃了,消化系统和肝脏等器官受损,产蛋能力也会直线下降。所以,咱们一定要严把饲料质量关,选择优质饲料,保证营养均衡。

图片来源网络
环境也对产蛋鸡高峰期有影响。先说温度,鸡舍温度过高或过低,蛋鸡都会“闹情绪”。温度太高,蛋鸡就像在桑拿房里,采食量下降,代谢也乱套了;温度太低,它们就得消耗更多能量来保暖,哪还有精力好好下蛋。一般来说,蛋鸡适宜的温度在13℃ - 23℃ 。光照也很关键,它就像是蛋鸡的“生物钟”。光照不足,蛋鸡的激素分泌就像没了规律的闹钟,产蛋也受影响;光照时间太长或者强度太大,蛋鸡可能会提前开产,但高峰期就像“昙花一现”,很快就结束。另外,鸡舍环境要是太嘈杂,蛋鸡整天处于紧张状态,正常的生理节律被打乱,产蛋自然也不顺利。

图片来源网络
健康状况决定了蛋鸡能否高产。禽流感、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病毒性疾病,还有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细菌性疾病,一旦感染蛋鸡,就像一群“小怪兽”攻击蛋鸡的生殖系统,产蛋量急剧下降,高峰期大大缩短。蛔虫、螨虫这些寄生虫,也会在蛋鸡身体里“捣乱”,掠夺营养,让蛋鸡身体变差,产蛋性能也跟着受影响。所以,做好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定期给蛋鸡驱虫,是维持高峰期的重要保障。

图片来源网络
管理方法影响蛋鸡高峰期产蛋。饲养密度过高,鸡舍里就像个拥挤的小房间,空气质量变差,氨气浓度升高,蛋鸡之间还容易产生应激反应,影响产蛋。饮水供应不足或者水质差,就好比给蛋鸡喝“脏水”,它们的新陈代谢和产蛋都会受到影响。免疫不合理或者疫苗使用不当,蛋鸡更容易生病,产蛋高峰期自然难以维持。还有鸡群整齐度差,就像一支队伍走得参差不齐,开产到高峰的爬坡速度就慢,产蛋高峰期的高度也上不去,这样的维持时间也会更短。

图片来源网络
产蛋鸡高峰期维持难,是品种、营养、环境、健康状况和管理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解决这些难题,咱们得从各个环节入手,科学养殖。养鸡的朋友们,你们在产蛋鸡高峰期维持上遇到过什么问题呢?又是怎么解决的?欢迎在评论区分享经验,咱们一起交流,把鸡养得更好,多挣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