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已开通全网一键维权,未经授权一律举报
- 首发|品牌官
- 作者|品牌官

引言:曾经,新秀丽是商务人士的标配,其旅行箱和登机箱几乎成了“精致生活”的代名词,但如今的它,似乎已远离了曾经的高端形象。

如果你十年前去机场出差,大概率会看到不少人拎着新秀丽的行李箱,那可是“商务精英标配”,走哪儿都带着点“我是搞大事的人”的气场,配上西装、登机牌和蓝牙耳机,像模像样。
而当时的新秀丽,也的确是一种身份象征:低调中透着可靠,不张扬但有质感。
但现在,再走一圈机场、高铁站或者商场就能明显感受到:新秀丽虽然还在,但热度却早就不在了。
比起站在机场登机口闪闪发光,它更常出现在奥特莱斯的玻璃橱窗后,贴着醒目的“3折起”标签,甚至还有店员在门口喊着“最后一天清仓”,网友一句调侃戳穿现实:“新秀丽不是倒了,而是打骨折。”
说实话,新秀丽当年真的是靠实力火起来的,那种抗摔、耐磨、能陪你“走南闯北十年”的坚固耐用,确实在那个追求实用和品质的时代非常打动人。

图源:网络
很多人甚至把它当成“成年人的第一只行李箱”,一个能背上肩、拖上路、抗下雨的好搭档,可惜,时代变了。
现在的主力消费群体换成了Z世代,他们买箱子不仅要能装,还要“能发”,能发朋友圈、发小红书、发抖音:得好看、得吸睛、得有个性。
讲真的,哪怕箱子用不坏,拍出来不好看、不出片,那也得打入冷宫,而新秀丽那种一成不变的“黑灰银商务风”,在他们眼里简直就是“中年人的符号”。
不仅如此,市面上冒出来一大波新品牌,走的是“又美又便宜”的路线。

图源:小红书
我们刷刷小红书、抖音就能发现,不少品牌打着“设计师同款”“北欧极简风”“日本轻奢感”等标签,箱子颜值拉满,价格只要三四百,关键还能一堆好评“种草”。
对比下来,新秀丽就有点尴尬了:价格上不亲民,设计上不吸睛,宣传也不讨喜。
再加上网络上各种“新秀丽平替”层出不穷,看起来和正品差不多的样子,价格却低了三分之一。
很多消费者心里就会想:“买个几千块的行李箱,不如省下钱去加个航司行李托运额度。”这也怪不得新秀丽越来越被边缘化了。

时代变了,品牌的玩法也早就不是以前那一套“打打广告、开开专柜”那么简单。
现在拼的是谁能刷进年轻人的手机屏幕里,谁能在社交平台上“火”起来,谁就能抢占他们的钱包,但新秀丽似乎一直没太搞明白怎么跟年轻人“说话”。
不妨看看别人是怎么干的。
当打开小红书、抖音的时候,日默瓦那种动不动上万的箱子,成了“身份的象征”,哪怕只是拍个机场照,拎着日默瓦走在T3航站楼,气场瞬间拉满。

图源:RIMOWA
而人家背后可不是坐等顾客自己“感知品牌价值”,而是花大力气在营造“调性”,例如一些联名款、限量版、明星种草、博主晒单等,一波又一波的攻势,造势造得好,哪怕贵,也有理由。
反观新秀丽这边,虽然也不是没行动,搞了直播、做了联名,还推出了“故宫系列”,听起来挺不错的,但效果嘛,说实话挺一般的。
它的抖音直播间看的人很少。再看小红书上的官方号,内容散乱、互动寥寥,说它还没入局都不为过。

图源:小红书
这时候新秀丽自己还在讲:“我们的箱子耐用。”说实话,这确实是它的优势,但问题是,现在耐用早就没什么特别的了。
市面上三五百块的平替品牌,一个个也能扛摔、能拉拉链十年不坏,耐用是基础,不是卖点。
总不能指望年轻人花四五倍的价钱,只为了“这个箱子能多扛两年”吧?
不仅如此,它在视觉语言上也没跟上节奏,除了那个“贝壳箱”还能被认出来,其他产品没啥记忆点。
而在这个“看脸的世界”,箱子也得时尚、得上镜、得配得上旅拍滤镜。

图源:Samsonite
消费者想要的是能体现个性、能代表审美甚至“社交地位”的东西,而不是单纯一个“装东西的工具”。
品牌升级的关键,是要先把思维方式从“我做什么”转到“你想要什么”。新秀丽的问题就在于,它做了很多事,但没有真正在用户心里扎根。
该“出圈”的时候出不了圈,该“吸粉”的时候吸不到粉,说到底,还是没有真正理解当今时代的消费观念,等着年轻人回头认可“耐用”这一价值,恐怕是等不来的。

在新秀丽的持续“掉队”中,其收购的品牌TUMI就像那个成绩还不错的孩子,被家长拿来反复说:“你看人家TUMI多争气!”
确实,2024年第一季度,TUMI在中国市场竟然还能实现逆势增长10.9%,而且北京、上海、成都这些核心商圈开了旗舰店,在品牌整体低迷时显得格外“亮眼”。

图源:Samsonite
不过别急着高兴,这个“好学生”也救不了全家,首先,TUMI是走高端路线的,一个登机箱就六七千,铝合金款直接上万,背包也多在四五千这个区间。

图源:天猫旗舰店
这是什么概念?普通白领可能得攒两三个月零花钱才能买一个,而且买完也不太敢随便用,怕刮了、怕摔了,生怕对不起那一串数字。
这也导致TUMI的用户群非常窄,主要集中在商务人士、金融行业这类“打工天花板”级别的人。
平常我们刷一刷社交平台就会发现,TUMI的热度远不如它的价格,不像一些高端品牌,“贵”得很有话题性,TUMI更多的是“沉默的金钱”:很贵,但不红。
而且它的品牌调性也有点“高冷”,产品设计偏沉稳、功能性强,虽然耐用、实用,但视觉风格略显保守。

图源:网络
对于追求个性和潮流的年轻人来说,TUMI很难激起“哇,我要拥有它!”的冲动,更别提成为社交平台上的流量宠儿了。
因此,TUMI虽然表现不错,但在整个新秀丽集团的品牌中影响仍然有限,母品牌新秀丽和大众定位的American Tourister(美旅)才是撑起大盘的主力。
尤其是新秀丽本身,一直是集团营收的“半壁江山”,它一旦下滑,再怎么指望TUMI也扛不住。

图源:行行查
所以说,TUMI的亮眼不能当成救命稻草,它最多只能证明:新秀丽集团并不是没能力运营好品牌,而是主品牌的思路没变、节奏没跟上。
如果集团不想被TUMI“带着走”,而是希望整个品牌家族都重新焕发活力,那就必须在新秀丽这块老牌业务上进行大改造,真正从产品、营销、渠道三方面同时破局。
毕竟靠一个高端品牌苦撑门面,就像拿着一把好牌却总打不好局,这终归撑不久。

曾经的新秀丽,是很多人心中的“高端旅行开始的标志”,拿着它就是机场里最靓的仔,贵宾厅里人手一个。
可如今,它却成了不少年轻人口中的“过气老大哥”。
不是大家不需要行李箱了,而是他们需要的不止是箱子,而是个能表达态度、展现品位的“生活搭子”。
新秀丽的问题并不是没有基础,而是没能跟上“情绪消费”和“审美主导”的时代节奏。
在当今的消费时代,光靠“耐用”是不够的,想要抓住年轻人的心,靠的不只是情怀,更得是新鲜感、参与感和话题感。
但话说回来,一个品牌能红一百年,说明它的根基确实稳。
那么问题来了,现在就是它该“变身”的时刻了:到底是继续稳守传统慢慢边缘化,还是破局翻新找回存在感?选择权,还是在新秀丽自己手上。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发表您的意见或者看法,谢谢。#发布优质内容享分成#

国内运营最早的财经自媒体,每日为您探索品牌秘密,读懂国内外消费市场!致力品牌营销、新科技、新消费,欢迎关注@品牌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