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乡愁,槐花深处是故乡的温馨记忆

文化乡愁,槐花深处是故乡的温馨记忆"/

“槐花深处是故乡”这句话充满了诗意,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思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槐树常常被赋予吉祥和美好的寓意,槐花更是因其清雅的香气和美丽的花朵,被许多文人墨客赞美。
这句话可以有多种解读:
1. "对故乡的怀念":槐花作为故乡的象征,让人在异乡漂泊时,感受到家乡的温暖和亲切,唤起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 "对童年记忆的追忆":在许多人的记忆中,槐花盛开时节,也是童年无忧无虑的时光,这句话可能勾起了作者对童年美好时光的回忆。
3. "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槐花作为中国传统的一部分,承载着家乡的文化特色,这句话可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文化的认同和自豪。
4. "对自然美的赞美":槐花的美不仅在于其本身,更在于它所代表的自然之美,这句话可能是在赞美家乡的自然风光。
总的来说,“槐花深处是故乡”这句话充满了情感和诗意,是作者对故乡的深情表达。

相关内容:

清晨推窗,忽有甜香撞进鼻尖——楼下的洋槐树又开花了。那白花簇在枝头,晨光里泛着微光,像撒了把碎银在绿叶间。我忽然想起汪曾祺笔下玉渊潭的槐花“像下了一场大雪”,倒不如我老家的槐树热闹,一开花便将整个村子染成了白晃晃的世界。


记忆里故乡的五月,房前屋后、沟边河畔,目光所及全是洋槐树的影子。暮春一场雨过后,花瓣落得满地皆是,赤足踩上去,软乎乎的像踩在云里。父亲总在这时取出铗镰,往木杆上一绑,冲我晃一晃:“走,摘槐花去。”



沟边的槐树长势旺盛,青枝绿叶间,串串白花压弯枝头,微风拂过簌簌轻响。未开的花蕾如银珠镶嵌在金绿壳中,轻轻摇曳;已开的花瓣似玉蝶展翅,似要乘风飞去。父亲仰头望树,踮脚勾住枝桠,我趁机揪下一串槐花塞进嘴里,那清甜里带着股露水的凉意,比镇上卖的冰糖葫芦还爽口。


说起槐花的吃法,最难忘的还是父亲做的蒸菜疙瘩。他把摘来的槐花洗净浸泡,半晌后捞出,拌上面粉,揉成松散的疙瘩。蒸笼掀开的瞬间,热气裹着浓郁的槐花香扑面而来,满屋子都是甜丝丝的雾气。父亲总爱调一碗红油辣子,滴上几滴香醋,拌着菜疙瘩吃,辣得我直吸气,却舍不得放下筷子。后来在城里遇着乡党,她教我做槐花炒鸡蛋:槐花焯水后与蛋液一起炒,临出锅时撒把韭菜,黄绿白三色相间,端上桌时香气四溢,让人忍不住想喝两盅老酒。



槐花盛开的时节,槐树林是我们的乐园。折根柳枝编顶草帽,捡块瓦片当作手枪,呼朋引伴钻进林子。男娃们脱了布鞋往树下一甩,像小猴子似的往上爬,骑在树杈上大把大把往嘴里塞槐花,吃得嘴角沾满花粉,像长了白胡子。女娃们不敢爬树,就蹲在地上捡完整的花瓣,装在玻璃瓶里攒着,说是要给布娃娃做枕头。玩累了就躺在花堆里,仰望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聆听蜜蜂在花间嗡嗡飞舞,不知不觉就睡着了。


“一树槐花香十里,宛如白雪树间藏。”小时候不懂何为“救命粮”,只知道槐花甜、槐花香,是解馋的宝贝。后来听父亲讲起,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闹饥荒时,这花可救了不少人的命。如今日子好了,再吃槐花,尝的是旧事里的烟火味。去年母亲来城里小住,特意带了袋晒干的槐花,说用来泡茶喝能败火。她站在厨房仔细择花,白发垂在蓝布围裙上,宛如落了几朵小槐花。



前些天路过公园,看见几个孩子在槐树下追逐落花,忽然就想起了自己的童年。那时总嫌故乡小,总盼着去外面的世界看看;如今真离开了,却常常在梦里回到那片槐树林。风过时,花瓣落在青石板上,父亲的铗镰还靠在墙上,母亲的蒸笼还冒着热气,而我们这些孩子,永远在树下仰着头,等着吃那一口清甜的槐花。


如今再闻槐花香,那甜里竟藏着岁月的暖。原来故乡从未走远,它藏在每一朵落花里,隐于每一缕烟火气息中,等着游子轻轻拾起。正如丁立梅所言,槐花“心怀甜蜜”,而这甜蜜里,承载着人间最朴素的牵挂——是父亲绑铗镰时的背影,是母亲择花时的白发,是永远留在记忆深处的那片洁白如雪的故乡。


来源:各界导报文化版
作者:尚宗汉
图源觅知网

发布于 2025-07-02 21:58
收藏
1
上一篇:赏花食花!游客畅游槐花季,解锁全新槐花季体验之旅 下一篇:夏日槐香,老槐树下的时光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