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广东血脉,却一夜跨越边界成广西子民,如今无忧地域困扰

本是广东血脉,却一夜跨越边界成广西子民,如今无忧地域困扰"/

您提到的这个情况,可能是在比喻或者幽默的说法中。在地理上,广东和广西相邻,两者之间并没有明确的边界线,所以在某些情况下,人们可能会将两者混为一谈。如果这个说法是在形容个人的身份认同发生了某种变化,那么这可能意味着之前因为某些原因,您感觉自己与广东的文化或身份联系更为紧密,而现在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您感觉自己更像是广西人。
如果这是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可能是因为工作、生活或个人经历的改变,使得您在文化认同、生活方式等方面有了新的体验和认识。现在您不用担忧这个问题,可能意味着您已经适应了新的生活环境,找到了自己的定位,或者对于这种身份的变化感到满意和自在。
无论具体情况如何,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保持内心的平和与满足。如果您愿意分享更多关于这个话题的故事或感受,我会很乐意倾听并提供进一步的交流。

相关内容:


常言道“天下局势,分裂长久了必定走向统一,统一长久了又会走向分裂”,诸多地区在政治与地理管辖的版图方面频繁变更乃是历史的必然。在我国声名远扬的北部湾地区有三个关键的城市——钦州、北海、防城港,在历史的发展进程里,它们因不同缘由在不同的政治区域划分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

然而,长期在这三座城市居住的人们,始终在纠结自己究竟算是广东人还是广西人,对于自身的归属感到十分迷茫。所幸新中国成立后,这三地的居民终于能安心了。

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

在我国南部的重要海湾——北部湾的东南部,也就是我国海岸线的最西端且与越南交界之处,由东向西依次分布着北海港、钦州港和防城港。这里的海岸线蜿蜒曲折,从古代起便是我国重要的深水海港,在中国与东南亚各国以及交趾(越南)的对外贸易中承担着关键作用。

自古以来,这三个相邻的行政区域就关系紧密,宛如亲密无间的伙伴。人们亲昵地将这三个区域称作“钦北防”或者“北钦防”。在中国古代的海上贸易中,这三个有着天然关联的区域扮演着虽有差异却又颇为相似的角色。

西汉武帝执政初期平定南越时,曾委派特定将领对该地区予以开发,此地合并成为合浦郡辖地,隶属于交州(越南河内),这开启了钦北防作为中国港口发挥价值的历程。要是说汉朝将钦北防正式纳入中国版图,那么真正促使钦北防作为港口走向繁荣的则是对外交流活跃的唐朝。

唐朝人察觉到钦北防的重要价值,因其是距离越南和东南亚各属国最近的港口。于是专门重新开辟了钦北防与广州之间的航道,此航道在历史上被称作“天威径”,当时有“交广之利,民皆赖之”的说法。天威径不仅使海域通行更为顺畅,还贯通了防城港区域内的白龙半岛,让与交趾开展的海上贸易路线由曲折变为径直,避免了绕经白龙半岛的航程。和广东珠三角相比,钦北防毗邻西南地区,承担着广东珠三角与西南诸国贸易的货物运输和船运任务。

唐朝灭亡后,钦北防归属于廉州府。随着历史的演变,原本在珠三角地区处于从属地位的钦北防终于迎来了崛起的契机。安史之乱爆发后,中原内陆的政治局势动荡不安,陆上丝绸之路受到了严重冲击,海上贸易因此得到了更多的关注。而钦北防作为南方的重要港口,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再度引起了当权者的注意。

黄巢起义期间,黄巢军队在广州对外国人展开大规模屠杀并抢夺财物,这使得广州的地位急转直下,一度被视作危险地带,其港口地位也大幅下降。如此一来,与广州相邻的钦北防更受外国人的欢迎,他们纷纷选择在此开展贸易活动。从那时起,钦北防超越广州,成为中国南部的首要大港。依据宋朝的史料记载,彼时在越南到北部湾的水路之上,有众多双方的船只往来穿梭。

宋朝官府于此处设置了榷场(大型储备仓库),和东南亚各个国家开展贸易活动,从这时起,钦北防地区的对外商贸,达到了历史阶段的最高水平。

宋朝以后,局势逐渐平稳,广州身为入海口,其海运地位再度提升。尽管钦北防始终保持着和东南沿海的贸易往来,然而货运量与出货量都远不及广州。

变动的省籍

自明清时期起,钦北防所在的廉州府被划归广东,故而从严格意义上讲,此时钦北防处于广东省的管辖之下。在隶属于广东省的岁月里,钦北防三地犹如三兄弟,既见证了明清时期的太平盛世,也历经了朝代的动荡变迁。时光匆匆,转眼到了清朝末年,1876年,西方列强以“马嘉里事件”为借口,胁迫满清朝廷签订了《烟台条约》,北海被迫成为通商口岸。随着列强在国内的大肆掠夺以及清朝被迫开展对外贸易,中国沿海各港口的贸易量不断攀升,钦北防的贸易量增长了七倍之多,直至民国时期,依旧呈现出“北海商业日益繁荣”的景象。

新中国刚成立那会儿,一边是较为繁盛的广东,一边是贫困落后的广西,彼时身为两广主要负责人的叶元帅也犯了愁,怎样才能让还处于落后状态的广西迎来发展契机呢?叶元帅把注意力投向了钦北防,这三座城市与广东仅一线之隔,却彻底切断了广西与海洋的关联。

叶元帅同广西省省长商议过后,决定把钦北防划归广西,借助这三地港口的战略地位以及贸易往来推动广西发展,彼时的广西省长愉快接受。这对当时钦北防的当地民众而言也是个较大的改变,眨眼间就从“广东人”变为了“广西人”。

颇具戏剧性的是,在好不容易习惯了身为“广西人”之后,1955年,中央把钦北防重新划归广东省,这三个地区的人们在一夜之间成了“广东人”,一时之间都有些茫然不知所措。再次成为广东辖区的钦北防人迅速适应了新身份,然而命运又捉弄了他们一次。1965年,出于对广西发展的考量,这同根同源的三个地区又一次回到了广西的管辖范围。从那以后,中国的行政区划基本确定,再未发生变动,人们也无需为此担忧了。

钦北防作为广西仅有的入海口,分别发展成了钦州市、北海市和防城港市,它们依旧是中国南部举足轻重的海港城市。钦州设立了保税区,在三市中拔得头筹。北海市在港口建设的同时推进陆路建设,实现港航结合,位居第二。而防城港地处与越南交界之处,肩负着边防和海防使命,是中国唯一与东盟陆海相连的城市,目前排在第三。

近些年,钦北防作为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节点,其发展始终处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与中央的规划里,致力于把钦北防打造成连接西南内陆和南亚、非洲、欧洲、大洋洲贸易往来的交通要冲。

钦北防的划归对带动广西发展意义重大,毋庸置疑,其对南宁发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然而,不少当地居民会设想,倘若钦北防仍隶属广东省,凭借广东省的发展速度以及广州、深圳对周边地区的辐射效应,钦北防是否能有更出色的表现,实现更快的发展。

或许“一切依旧,却又仿若历经沧海桑田”这般的感慨,正是钦北防在频繁更改所属籍贯时的心境写照。

文/古凌

发布于 2025-07-02 19:59
收藏
1
上一篇:国家地理聚焦,汕头,粤东璀璨明珠的地理传奇 下一篇:粤韵飞扬,“粤”来越好,盘点广东的全国“第一”辉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