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珊瑚玉
珊瑚玉,顾名思义,是由珊瑚化石经过长时间的地质作用形成的玉石。珊瑚、珍珠和琥珀并列为西方三大有机宝石,珊瑚在东方佛典中亦被列入七宝之一。

作为珊瑚重要产地之一的台湾的“珊瑚玉”化石,开采较早且储量有限,目前已被采掘殆尽。

具体来说,它是由数亿年前生活在海底的珊瑚死亡后形成的珊瑚礁,在碳酸钙的渗入以及后续的地壳变动中,经过长时间高温高压的作用,逐渐硅化或碳酸盐玉化而成的。

珊瑚玉的主要组成矿物为方解石,密度通常在2.71~2.72g/cm³之间,点测折射率为1.50,具有玻璃至油脂光泽,半透明到不透明,质地细腻且光泽温润。其颜色丰富,纹理变化多样,从灰白色到黄色、红色等。

二、宁强的地理位置
宁强县位于陕西省的西南角,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之处。隶属于陕西省汉中市,位于汉中市西部,紧邻另一珊瑚玉产区四川广元。这里北依秦岭,南枕巴山,地形多呈“V”形构造,境内东南高,西北低,地貌类型主要为谷坝、谷地、低山、中山和高中山五种。

宁强县四季分明,气候宜人,这样的地理环境为珊瑚玉的形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珊瑚玉的产地主要分布在宁强县与四川广元一带的大巴山系龙门山北段一带的沉积岩岩层中,这一区域的地质条件为珊瑚玉的形成和保存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三、宁强珊瑚玉的成因
宁强珊瑚玉的成因可以追溯到数亿年前的海底世界。在还是特提斯洋的时代大量的珊瑚在海底生长,形成了珊瑚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珊瑚礁逐渐石化并埋藏在海底的沉积物中。

在后续的地壳变动中,这些珊瑚礁受到了高温高压的作用,逐渐硅化或碳酸盐化,珊瑚在岩石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埋藏作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石化作用等最终变为化石,形成了今天的珊瑚玉。

矿物学的角度来看,宁强县“珊瑚玉”是珊瑚骨骼孔隙被碳酸盐矿物充填所形成的化石,主要组成矿物为方解石,所含的其他矿物较少。

宁强珊瑚玉之所以类别较多,是因为珊瑚本身的种类较多,加上后期地质作用的差异,使得珊瑚玉在颜色、纹理和质地等方面都呈现出丰富的多样性。

四、宁强珊瑚玉的分类
到目前为止,宁强县境内发现的珊瑚化石大致以管状(或称单体珊瑚)以及群体珊瑚为主。单体珊瑚化石多呈灰白色。

群体珊瑚化石则颜色绚丽,色彩丰富,有白色、黄色、红色等多种色彩;其纹理呈星点状、菊花状、柠檬切片状、卷纹状,虫体状、指纹状等,变化多端。

五、宁强珊瑚玉的产业发展历程
2010年前后,埋藏在宁强县大山之中的“珊瑚玉”价值突然被人发现,随着收购原石商人的进入和珊瑚玉暴涨的价格,民众闻风而动,开始自发上山粗暴地发掘“珊瑚玉”原石。

到目前为止,宁强县“珊瑚玉”的储量依然不明确,原石的开采也未曾得到规范的管理。但是,由于“珊瑚玉”原石不断被发掘出来,以及文玩奇石业内人士的炒作现在名气也越来越大。

随着珊瑚玉市场的逐渐扩大和人们对珊瑚玉认识的加深,宁强县的珊瑚玉产业开始慢慢发展起来。

同时,宁强县也意识到珊瑚玉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为了规范珊瑚玉的开采和管理,保护生态环境,宁强县政府采取了措施。

加强矿产资源管理,规范珊瑚玉的开采行为;提升加工工艺水平,鼓励创新设计;培育珊瑚玉市场,扩大珊瑚玉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等。这些措施的实施为宁强珊瑚玉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