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棺材房与日本胶囊房,一个是“香港耻辱”,一个却全球流行?揭秘背后的住房困境与潮流现象

香港棺材房与日本胶囊房,一个是“香港耻辱”,一个却全球流行?揭秘背后的住房困境与潮流现象"/

香港的“棺材房”和日本的“胶囊房”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居住环境,它们各自反映了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背景和居住条件。
香港的“棺材房”指的是一些狭小的居住空间,其面积往往只有几平方米,内部设施极其简陋,这样的居住环境在香港被认为是社会问题,因为它们与香港居民普遍追求的居住质量和生活方式相去甚远。这种居住条件在香港被批评为“耻辱”,因为它暴露了香港高房价和住房短缺的问题,使得一些低收入群体被迫生活在极不舒适的环境中。
相比之下,日本的“胶囊房”是一种更为现代和流行的居住方式。胶囊房通常位于繁华的都市中心,如东京,其设计紧凑,空间利用高效,内部设施虽然简单,但足以满足基本生活需求。胶囊房的设计理念是低成本、高效率,它们为那些希望节省成本、方便出行或者临时居住的人群提供了选择。这种居住方式在日本和其他一些亚洲城市中流行,因为它能够满足特定人群的需求,同时也符合现代都市快节奏生活的特点。
两种居住方式之所以产生不同的社会评价,主要原因是:
1. 社会经济背景:香港的“棺材房”是住房短缺和高房价的产物,而日本的“胶囊房”则是在城市化进程中对居住空间高效利用的一种解决方案。
2. 居住条件:香港的“棺材房”条件恶劣,而日本的“胶囊房”虽然空间有限,但设计合理

相关内容:

欢迎关注人间宅,让阿宅陪你领略世界各个角落的奇妙美居与生活。

“房价”是中国年轻人难以言说的痛,有人说高房价毁灭了年轻人的爱情和想象力,在他们本该吟诵诗歌的年纪不得不背负起沉重的负担,过精打细算的生活。

其实“高房价”不仅是中国年轻人独有的痛,只要是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城市,年轻人一般都会面临“购房难”的问题,有的城市这种现象格外极端,比如香港,比如东京

密恐慎看:香港“蜂窝楼”

繁华的香港,作为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城市之一,如何解决居民的居住问题便成了政府的一大要务。

为此,在这个寸土寸金的繁华大都市的土地上,便诞生了“牙签楼”这种奇葩建筑,以及“蜂窝楼”这种让密恐患者近乎窒息的建筑。

牙签楼

这个看起来像一根牙签的超高层建筑深受香港购房人的追捧,位于香港金钟最核心的太古广场附近,面积只有38平米,最主要的是便宜。

蜂窝楼

蜂窝楼

蜂窝楼

蜂窝楼

上面这些令人窒息的建筑就是香港的“蜂窝楼”,数十万香港居民蜗居在这里,据说每一套房子只有十几平米。

位于鲗鱼涌附近的“怪兽大厦”

位于鲗鱼涌附近的“怪兽大厦”

尽管居住面积狭小,但是在地狭人稠的香港有的住就不错了,就像香港地产开放大王说的:“皇帝也只睡龙床。

人间惨剧:香港“棺材房”

要说蜂窝楼居住面积小,其实对比下面要说的住宅类型,简直可以算豪宅了。

  • 香港劏房

劏房一般指将一个房子分割成几间,每间面积通常小于8㎡,类似内地的群租房。劏房面积很小,却五脏俱全,厨房、卧室、客厅在一个空间里,虽然拥挤,但好歹保证了隐私性和独立站立的权利。

在香港,只要稍微还有点经济能力的家庭,会选择劏房居住。根据统计,这样的家庭大概有30万个。

  • 香港棺材房

最为著名的就是香港的“棺材房”了,近年来随着媒体的大幅报道,很多人都知道了这种只有一张床和四面墙板的居住形式。

在香港油麻地、深水埗、观塘,许多人每晚都睡在"棺材"里,每个棺材面积不足4平米,但是租金却高达1500-2000港币,约相当于人民币1300-1700元,在租金昂贵的地段,更是高达3200元。

  • 香港笼屋

这是被联合国都点名“极端侮辱人类尊严”的居住形式。一间小屋放置10个三层的床位,每个床位被铁丝网围着,面积不足2平米,而居住在里面的人,被称为“笼民”。

据悉,香港大约有10万笼民。

因为在纸醉金迷的光鲜外表下,还隐藏着这样阴暗的角落,骄傲的香港居民通常把“棺材房”和“笼屋”视作“香港之耻”。

日本新兴居住形式:胶囊房

无独有偶,在繁华的日本大都市,也存在着一大批“床位难民”,这就是最近越来越流行的“胶囊房”。

与香港“棺材房”不同的是,人们提起棺材房通常是怜悯和叹息为主,但提起“胶囊房”,却往往跟“流行”“时尚”“前卫”这几个关键词联系在一起。

  • 胶囊房的缘起

日本胶囊房的兴起跟日本根深蒂固的“加班文化”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的数据调查显示,日本企业职工一个月加班时间平均为14小时,30岁左右的年轻社畜月均加班时间达到了50小时左右,相当于一个月只休两天班。

这些社畜下班的时候通常已经凌晨了,这时候大部分地铁已经停运,出租车费用又非常昂贵,回不了家的年轻人就可以选择住一晚便宜的胶囊旅馆,来消除一天的疲惫。

  • 胶囊房配套

这些胶囊公寓地段好,位于市中心还靠近地铁,租金又便宜,因此入住率高达99%。而且很多胶囊公寓的配套完善,卫浴厨房阳台一应俱全,租住在这里的人还可以享受免费的温泉桑拿等,非常舒适。

每个“胶囊房”的面积不足两平米,但外形时尚,被称作“太空舱”,舱里配备了插座、电视、电脑桌、耳机、镜子、挂钩、空调、WIFI等生活必备品,公共区域还提供了24小时热水、沙发、按摩椅、洗衣机、烘干机等,可以说相当完善和便利了。

  • 日本迷你公寓

除了胶囊房,日本繁华的中心地段还有很多造型时尚的迷你公寓,尽管面积可能不足10平米,但是层高足够,可以分为两层或三层等,设施齐全,也很受年轻人的欢迎。

日本胶囊房兴起后,迅速风靡世界,英国、法国、悉尼、迪拜包括中国等地都相继开设了胶囊旅馆,并深受游客们的欢迎。当然,中国因为消防隐患等原因,还是有些水土不服。

棺材房+胶囊公寓

一个被视为“耻辱” 一个全球流行

为什么同样是不足2㎡的蚁居住宅,香港的棺材房通常被视作人类的惨剧,而日本的胶囊公寓却全球流行,甚至很多年轻人表示在胶囊房里感受到了幸福

两者的居住环境为什么差距如此之大?

除了装修的不同外,背后是不是还有管理、配套或文化的原因呢?

有人住豪宅,有人住斗室,有人蜗居痛苦,有人却感受到了微小的小确幸,有时候这也是人居的魅力之一吧。

往期精彩

唯有美宅,足慰我心,关注人间宅,这里有阿宅为你讲述的美居与生活。

发布于 2025-07-02 13:14
收藏
1
上一篇:别墅变“胶囊房天堂”?邻居苦不堪言,楼下就餐楼上如厕,矛盾升级引众怒 下一篇:房东拆墙收房,中介转手“胶囊房”出租引发的争议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