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古文字探寻之谜——星星还是人参?一探究竟

参,古文字探寻之谜——星星还是人参?一探究竟"/

“参”字在古文字中,既可以是表示星星的意思,也可以是表示人参的意思。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
1. "星星的意思": 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参”字最初的形象是三个小圆点,代表天空中的星星。这个意义在《诗经》等早期文献中有所体现,如“参差荇菜,左右流之”(《诗经·国风·周南·关雎》),这里的“参”就是指星星。
2. "人参的意思": 人参是中药材,其名称的由来与“参”字的另一个意义有关。在古代,人们认为人参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可以补气养阴、健脾益肺等。而“参”字在古汉语中也有“参与”的意思,即加入、融入。因此,“人参”就是指“加入人(类)的药材”,寓意其对人体健康的益处。
综上所述,“参”字在古文字中既可以表示星星,也可以表示人参。这两个意义在古代文献中都有所体现,反映了古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认识。

相关内容:

参,是一个常见字,也是个多音字,读cān,可以说:参加,参与,参谋,高参等,读shēn,可以说商宿,参,这里它是星宿名。也可以说人参,这里它又变身为中药材。这么多义项是怎么和参这个字形扯上联系呢?让我们从古文字入手,了解一下它的演变过程吧。

参,繁体字作曑。《说文解字》:商星也。从晶㐱声。或省。字从晶,晶也就是星。至于㐱声,则另在别论。

这段文字透漏给我们的信息是,参,本是二十八宿中商宿的名字。这当中有个古代的星座故事:

帝喾高辛氏有两个儿子,老大叫阏伯,弟弟叫实沈。弟兄两个老是闹不合,经常干架。高新氏就把阏伯迁到商丘,负责辰星(大火星)的观测,同时管理火种,阏伯也就成了火神,商人沿袭了观测的职责,大火星也就成了商星。而实沈被迁往大夏(今山西南部地区,核心在运城夏县,晋阳地区),负责参星的观测,唐人把这个职责延续了下来。后来周成王灭了唐,把唐封给了自己的弟弟叔虞,这样参星就成为晋国的星宿了。

我们将中外星图中的星图来对应理解一下:

猎户座中的参宿

在《诗经·唐风·绸缪》中有“绸缪束薪,三星在天”“绸缪束刍,三星在隅”“绸缪束楚,三星在户“,毛传:“三星,参也。”即认为三星是参星。这三星即参宿中的星宿一、星宿二、星宿三,连成一线,亮度较强,位于猎户座的腰部,冬季的夜晚初夏在天空,由东往西运行,可以判断时辰。在二十八宿中位于白虎的头部和前腿,三星正在白虎的颈部。

西方白虎中的参宿

我们看到广义的参宿包括::参宿、伐、玉井、军井、屏、厕、屎。狭义的参宿,只指参宿的七颗星,这七颗星是华夏的将星,因为七颗星处于不同位置,就引申出参差不齐的含义来。参宿下方为伐星,为蛮夷小国,一旦叛乱,因此参宿代表杀伐。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指出,㐱并非表声,彡就代表三星,上部的人代表星域,以这种象形来解释,也是很有道理的。

我们知道,寒食节的风俗就是晋流传开来的。寒食节不动火,吃冷食。这恰好符合阏伯和实沈不合的传说,这两者之间可能有着某种联系。商星和参星不会同时出现,商东参西,一个升起,一个就会落下,二者永不相见。诗圣杜甫在《赠卫八处士》有“人生不相见,动如参和商”的诗句,就是说的这种情况。

在甲骨文合集17599正(反),17600,17601中都出现了一个这样的字形。

甲骨文集17600

另外在西周父乙盉中出现了如下图这样一个文字:

金文中的“参”字

这个上象上象人参果及梗,下象主根及侧根,整体象人形。人参谐音人身,说明古人可能早已认识到人参根部象人形的事实。春秋时期的越国范蠡《范子计然》里说:“人参出上党,状如人者善。”“人参状类人形功魁群草”(《医宗必读》)。西游记里说到,弟兄几人偷吃人参果,这人参果神异无比:……闻一闻,就活三百六十岁;吃一个,就活四万七千年。

人参果当然不是人参,但它之所以有这么大的神力,与人参的提高免疫、大补元气,延年益寿神奇功效是分不开的。朱郁仪《玄览》曰:人参千岁为小儿。 的确,民间传说认为挖掘上了年代的老参时,需要用红绳拴住它,否则它就会溜走。后来,参字进一步演化,金文中有在下加上彡的,象根须之形。

人参

另一种说法是,人参的参,本写作薓。《说文解字》:“薓,人薓。药草,出上党。”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引《神农本草经》作“人参”。这是个从草字头,濅声的形声字,出现的比较晚。“薓”的俗体字写作“蔘”,《集韵》:“人薓薓字,或作葠、蔘。”李时珍《本草纲目》里就指出“濅即浸字,后世因字文繁,遂以参星之字代之,从简便尔。”

不过,还有人认为参本字虽是参宿三星,但是下部是观测星星的人,是巫师之类掌管祭祀的人,那彡表示他的头发,或说表示星光,这些观点似乎也有道理。

因为参宿的横排三颗星非常引人注目,也就引申出有了三的含义。并参与构字,比如骈为两马,骖为三马,驷为四马。犙为三岁牛。而大约东晋时,出现了参的异写体叁,也就是后来的大写中文三,主要是防止别人涂改数目金额。

发布于 2025-07-02 09:57
收藏
1
上一篇:东晋山东廉吏吴隐之试饮贪泉,喝了贪泉水,贪心果真会变吗? 下一篇:学用结合,探寻毛泽东书山路上的智慧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