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日历丨世界厕所日,探究“上厕所、下厨房”背后的中国智慧

文博日历丨世界厕所日,探究“上厕所、下厨房”背后的中国智慧"/

“上厕所、下厨房”是中国俗语中的一种说法,它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日常生活细节的重视。这句话之所以广为人知,与以下几个原因有关:
1. "厕所的重要性":在中国古代,厕所被称为“茅厕”或“茅房”,其位置往往在住宅的东北角,因为古代认为东北方位是“地户”,是排污的地方。厕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厨房的实用性":厨房是家庭烹饪的地方,是提供日常饮食的重要场所。在古代,厨房的卫生和烹饪技巧对家庭成员的健康至关重要,因此厨房也被视为家庭生活的核心。
3. "“上”与“下”的象征意义":“上”在中国文化中常常象征着尊贵、重要,而“下”则代表低贱、不重要。将“上厕所”与“下厨房”并列,实际上是对这两项日常活动的一种夸张和幽默的表达,同时也体现了对日常生活细节的重视。
4. "世界厕所日":每年的11月19日是世界厕所日,旨在提高全球对厕所问题的关注。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对厕所的建设和管理一直非常重视。这句话与厕所日的主题相呼应,强调厕所作为基本生活设施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上厕所、下厨房”这句话既是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述,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生活态度的一种体现。它提醒人们,无论生活多么忙碌,都应该关注生活中的基本需求,保持生活的有序和

相关内容:

古代厕所长啥样?

“上厕所、下厨房”从何而来?

今天(11月19日)是世界厕所日

一起“走进”汉代陶厕

学习古代有关厕所的“冷知识”

01

厕所是住宅建筑的一部分

是生活文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

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现代的卫生间讲究干湿分离

汉代的厕所却是“厕圈相隔”

就是说,厕所通常会和猪圈建在一起

就像眼前这个汉陶厕

这个“猪猪”厕所包括

两间男女分区的厕所和一个猪圈

中间还有便于人行走的台阶

平台地面及台阶上饰有花纹地砖

圈内有母猪和4只猪崽

圈外还有鸡和狗

每间厕所的屋顶上

还都伏有一只小老鼠

可能有人要问了

为啥厕所要和猪圈在一起呢?

难道就是图个热闹?

那你就太小瞧古人了~

西汉有个叫氾(fán)胜之的农学专家

根据他的发现

“美粪”十分利于农作物生长

(“美粪”即掺入植物茎叶、猪粪尿、人粪尿、饲料残渣以及猪圈里的泥充分混合发酵而成的肥料)

于是厕所成了资源循环利用的中转站

体现出当时人们对粪肥效用的明确认识

和“变废为宝”的先进思想!

△各式各样的陶厕所

陶厕结构复杂,制作精良

从建筑风格上

不仅能看出当时人们的生活习惯

还为研究古代建筑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02

你是否想过,为什么我们常说

“上厕所”和“下厨房”?

这两个看似普通的词语背后

其实藏着不少有趣的文化密码

在古人眼中,风水五行至关重要

北是水位,东是木位

五行相生,水生木

考虑到厕所有积肥的特点

汉代陶厕便选在北面偏东的位置

同理,东为木,南为火

木生火,所以厨房要建在南面偏东的地方

根据地图绘法有上北下南的规定

“上厕所、下厨房”就由此产生

古人对南北方位的观念差异

也是“上厕所、下厨房”的来源之一

中国古代建筑大多坐北朝南

北面采光好一般是身份尊贵的人住

而南面(背阳)采光条件差

基本用来堆放杂物或安置下人

在古人的世界观里

北为尊,南为卑,北为上,南为下

因此,去东北角的厕所叫“上厕所”

去东南角的厨房叫“下厨房”

农耕时代厕所通常建在猪圈上

不仅节约空间

还能利用粪便作为肥料

为了防止异味

厕所往往建得较高

厨房则建在地势较低处

便于防火和取水

这种布局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上厕所、下厨房”的说法

从五行风水到地理方位

再到实用构造

“上厕所、下厨房”的背后

竟有这么多的讲究!

03

这件“微缩仿真”的陶厕所

是2000多年前古人用来随葬的明器

当时的人们认为

人死后还能享受鸡犬桑麻

有仆有猪的生活是莫大的荣耀

除了陶厕所

还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房屋“周边”

古人消防意识的结晶

“东井戒火”铭文陶井

△文博日历丨古人消防意识有多强?这件陶井告诉你→

祠堂戏台秒变谷仓

古人空间改造典范

青花釉里红阁式人物谷仓

△文博日历丨为了找地方存粮,古人用上了这招……

成都贵族的“巴适老家”

卧室、厢房一应俱全的微缩庭院

△赵廷隐墓出土的陶庭院

我们透过这些“微缩景观”

窥见了真实古代生活的一角~

世界厕所日

这些厕所冷知识你get到了吗?

发布于 2025-07-02 00:47
收藏
1
上一篇:揭秘,你知道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的奥秘吗? 下一篇:欧盟30天倒计时,我国稀土出口政策升级,新增特殊禁令应对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