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全球共鸣,西方印度裔群体如何悄然主导国际话语权

让全球共鸣,西方印度裔群体如何悄然主导国际话语权"/

您的表述似乎涉及了政治和文化方面的敏感话题。在讨论任何国家或地区的文化、语言和人口构成时,都应保持尊重和客观的态度。
印度是一个拥有丰富文化和多样语言的国家,其语言和文化遗产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广泛的影响力。印度裔海外人士在许多西方国家中确实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在经济、科技、文化等多个领域都有显著贡献。
关于“让世界都说印度话”,这可能是对印度语言和文化影响力的一个比喻。实际上,全球化的趋势使得各种语言和文化相互交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语言和文化都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传播和尊重。
在讨论此类话题时,我们应该强调的是文化交流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以及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任何国家或地区的文化都不应被强迫推广,而应通过自然的文化交流、教育合作等方式,让世界各地的文化共同繁荣发展。

相关内容:

S h e组合之前有一首歌叫让世界都说中国话。

随着中国国力增强,确实有很多外国人开始主动学习中文。但在西方主要国家,越来越多的印度移民涌入让西方国家内部出现了不少小印度。让世界都说印地语或者咖喱英语正在变成现实。

印度的海外移民潮分成3波,第一波人们了解的比较少。主要发生在印度被殖民之前,印度人在东南亚地区开拓。这波开拓给东南亚留下了大量印度文化遗存。

柬埔寨的文化中有很深的印度教元素

在柬埔寨信仰佛教之前,是一个信仰印度教的国家。马来西亚、新加坡有大量的印度裔。但今天主要讲的不是这波人。

新加坡的印度裔政客

第二波移民则是被动的。英国开启全球殖民后本土的人口压根不够用。新殖民地不少种植园缺乏人力。而且当时废奴是大势所需,所以英国人急需“契约劳工”。而印度就有庞大的劳动力。

毛里求斯的印度移民占了人口多数

19世纪印度人作为劳工进入英国其他殖民地的。契约劳工( Indentured labour) 是英国殖民主义扩张时期的特殊政策,抵达非洲数量最多的是印度人。时间一长,不少能力突出的印度人脱颖而出,摆脱了体力劳作。开始给殖民当局的机构服务。

早期作为劳工进入英国各个殖民地的印度人

甘地年轻时就是去南非做律师

殖民地时期,英国人占有上层建筑,很多中间的税务、会计、律师、医生、基层公务员被安排给了印度人,非洲东部和南部南非都出现了大量印度人社区。同样在美洲也有大量印度人。

上世纪5、60年代殖民地国家掀起独立浪潮后,英国的上层建筑滚蛋了。但是新生的政权还很稚嫩,所以这些受过教育又能和老的宗主国取得联系印度裔就很吃香了。迅速填满了这些国家的中上层的工作。

非洲的印度中产(图中家庭来自肯尼亚的印度裔)

像毛里求斯、圭亚那、苏里南这些国家印度血统的人口目前占多数。非洲的津巴布韦、南非也有能量很强的印度裔团体。

印度商业集团在非洲是一个不容小觑的力量。

南非的印裔家庭的平均收入仅低于该国白人群体,是南非收入第二高的族裔。

乌干达的印裔群体也主导了该国的经济,不到总人口 0.1% 的印裔不仅贡献了该国近 70% 的税收收入。

非洲巨富Rahim Aga Khan

非洲巨富Rahim Aga Khan的妻子,两人是完全的白人精英气派

不少巨富的海外印度财阀家族外貌上已经和他们故乡的老乡不太像了,完全是欧美的精英派头。

印度独立后,次大陆依旧糟糕的物质条件,巨量的人口竞争压力都让本土民生不乐观。印度虽然是粮食出口国,但也会时不时有饥荒的新闻,饥饿也是印度人向外移民的驱动力之一。

有点能力的人都要出去,特别是英语系国家,美国、英国、加拿大、新西兰是他们的首选。

今天在世界各国和大型跨国企业出风头的印度裔就是这波来的。Google的ceo就是一个印度学霸。

Google的ceo

微软的员工高度“印度化”

除了光鲜亮丽的硅谷精英和华尔街交易员。其实大部分印度人出国也是先占据欧美人不怎么干的基础服务业和低层级公务员。

比如英国希斯罗机场服务的打扫卫生的连海关盖戳的很多都是三哥的人,不少国人下了飞机一时间恍惚感觉到了新德里。

发现bug,利用bug

我们总是说海外华人不团结,而印度人喜欢拉帮结派。只要一个印度人进了欧美企业管理层。就会拉进来一堆说“咖喱英语”的老乡。马上这个公司就“印度化”了。这其实是印度几千年种姓制度留下的“遗产”。

英美这些国家历史底蕴不够。几百年时间他们只是顾着抢资源和殖民地。完全没有想到,全球殖民体系破灭后,怎么去消化外来移民,将新移民整合到一体其实一直做得不好。如今很多移民进入发达国家无法融入,有的压根也没想着融入。

现在不少海外华人或者新移民还在积极“融入”所在国,我觉得这大可不必。西方社会隐形的门槛不是你“融入”了就能化解的。

华人总是想“融入”一个新的社会

80年代进入南欧意大利、西班牙的浙江人二代中很多不会讲中文了。忘记母语是忘记根的第一步。

西方国家虽然包裹着民主自由的外衣,但其实是一个阶级分明,各阶层很难流动的社会。文明的底子其实和印度很像,只是完善的福利制度给底层兜底,生存压力比次大陆的人小多了。

印度裔来到西方立刻发现了极多的bug,开始利用抱团博弈和争取种姓飞升。三哥一站稳脚跟,就使出各种手段把老乡亲戚全部拉过来开始“梵化”。

湿婆大神

这里解释一下梵化。梵化(Sanskritisation)也叫梵语化,是印度社会学家斯里尼瓦斯(M.N.Srinivas)在1950年代提出的,用于描述印度社会内部的流动和变迁。他提出,下层种姓模仿高种姓的习俗、仪式、信仰、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的过程,就叫梵化。

高种姓的婚礼

这其实是印度几千年历史,种姓之间反复博弈最后留给低种姓的一个口子。是印度特色的阶级跃升。不过印度那种熟人社会,低种姓要“升级”太难了,毕竟大家知根知底。结果20世纪英美国家需要技术移民给开了个口子,那就跑到海外去升级啊!

当代婆罗门

我在印度模仿不了婆罗门,但是英国人美国人不比你婆罗门高级?我吃西餐、说英语、不也可以脱离低种姓地位吗?干不了程序员的就去干行政甚至清洁工。

昂撒社会各种社会分级、歧视制度仍然过于原始。早就被印度人摸透了。是个印度人就知道怎么在阶级分明的社会里面进行博弈,这几乎就是天生的。

几十年下来拖亲带友的三哥在西方社会如如无人之地。明目张胆的“举贤不避亲”,“帮熟”,“拉帮结派”。别说单打独斗的华人,普通白人也不是对手。

印度裔主导的公司能快速把全公司变成印度人

最后密密麻麻在新大陆占了很多坑,快的话只要一代人就梵化飞升,带着骄傲回国娶媳妇。加上印度人语言天赋高,能说会道。帮白人管管业务稳定的公司那是非常合适的。

这一点欧美国家不如中东,可能是中东印度历史交流多相互了解。中东大几百万的印度、巴基斯坦外劳。海湾国家压根没想着让这些人留下来。工作签证到期了,直接遣回去再换一批,而且工钱给的不多。反正南亚地区有的是人。

卡塔尔世界杯施工期间,不少印度人热死

所以中国即使低生育率,也不能放开对南亚的移民。我们历史上不是一个移民国家。真碰上这种擅长找移民bug的种族,一不留神某个领域就被人家七大姑八大姨全占了。那我们80年开始搞计划生育少生了3亿人,到底是要干啥?给外人腾地方吗?

即使需要部分移民也应该从海外华人和东南亚文化相近的国家引进。

越南女性外嫁中国极多

相比较于印度人的海外抱团,华人移民如果从晚清卖猪仔来算,单打独斗居多,个人原子化,在海外基本就是华人世界的陌生社会形态。80年代去海外的“做题家”们情况也是如此,奋斗到一个大厂中层,过上中产就到天花板了。没啥为了族权去搞政治议题的人。

赞同亚裔细分法案伤害华裔教育权的很多就是华裔

当然也有个别例外,比如早些年,福建、浙江在部分国家也形成了华人互助的小社会,下南洋形成的华人聚落以及更早明朝时期华人在东南亚一度是比今天更为团结的存在。

加拿大已经是印度人的天堂了, 图为加拿大前总理参加锡克教活动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奈保尔是出生在加勒比地区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印度移民,后又移民英国。他的文章就说了不少印度人的国民性,很值得看看。

海外印度人对于当下印度助力

一代、二代移民的印度裔精英往往在印度本土有产业或人脉关系,且信奉印度教,他们会为了自家的利益,或多或少地支持印人党和印度教民族主义。

不论我们都瞧不起印度的实战能力,但是印度人的精神真的是无法“征服”

而地位不怎么高,主要做服务业或者蓝领的印度人主要通过侨汇支援母国。是今天印度人能每年绝贸易逆差(印度建国79年只有2年贸易顺差),情况下还能买买买的支柱。

每年侨汇金额1400亿美元,印度国内对欧美的诈骗900亿一年。印度国内外“齐心合力”的寄生在欧美大国身上,维持了国家的基本财务结构。

印度诈骗让欧美老人闻风丧胆

海外打工印度裔的侨汇是缓解印度贸易赤字的顶梁柱。但功成名就的印度裔回老家投资的反而不多。因为印度各种坑投资的事是在令人发指。

今天x上喷印度最猛的印度裔富豪jayant当年怀揣实业兴国梦想回国投资,结果2亿多投资的钱投了,当时当地各种牛鬼蛇神吃拿卡要,自己还被整进监狱,花了好大一笔钱才出来。如今变成互联上最大的“印度黑”,任何关于印度的新闻他都火力全开的喷。

被老乡坑过一次后,jayant不放过任何一个喷印度的机会

如今欧美政坛大量的印度裔高官也是能给印度发展助力的。这个比在商言商、看中利益的给的助力其实要大很多。在西方大力对付我们的背景下,印度还是一个潜在盟友。

进入欧美政坛的印度人其实国内也不是素人,比如英国前首相苏纳克的岳丈、美国前副总统哈理斯的舅舅他们本身就是印度本土影响力较大的人物。

印度政坛自己的高官子女也普遍有欧美国籍,双方高层流通很普遍。

英国前首相苏纳克

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的儿子是美国人,印人党好几个新锐小将都有美国国籍,大部分印度人不仅不觉得这有问题,反而引以为豪。

印度裔积极参加当地政治为族权谋利益,这是华人远远比不了的

这就是因为在一部分印度人思维里面,美国其实和印度是一体的,只不过美国是更高级、富裕的印度罢了。

所以说一旦有了主人翁精神,而不是所谓的去适应新国家的规则,那就是一朝顿觉天地宽了。说实话这一点比我们想着法融入“主流社会”的华人移民强太多。

可以预见的未来,印度各阶层的人还是持续的输出到发达国家。

发布于 2025-06-30 20:12
收藏
1
上一篇:英国教授热议,四大文明古国中,印度与埃及尚存,为何独尊中国地位? 下一篇:揭秘印度,17个鲜为人知的冷知识,你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