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贩夫走卒,“长寿”,显然都是人们最本能的渴望与追求。对于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来讲,祝他长寿之语,恐怕就是他最为受用的了。

提起祝寿,以及诸多的祝寿之语,那么其中最为我们所熟知的,显然就是“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这八个字了。这八个字有一个显著的特点,这就是,对仗特别工整,“福”对“寿”,“如”对“比”,“东海”对“南山”。既然对仗如此工整,那么“福如东海”与“寿比南山”,它们在意义的表达之上,就应该是完全一致的。




“寿比南山”是中国古代常用的一句祝颂语,用来祝福他人长寿。这个成语的来历与古代的一种树木——南山松有关。
南山松,又称为南山寿松,生长在秦岭以南的山地,因其寿命极长,被誉为“寿比南山”。相传,南山松可以活上千年,甚至有说法称可以活上万年。因此,人们便用“寿比南山”来比喻人的寿命长久。
然而,实际上,“寿比南山”的真正含义并非字面上的长寿,而是来源于一个典故。这个典故与孔子有关。
据《论语·雍也》记载,孔子曾说过:“南山有竹,北山有柏,竹叶青青,柏叶黄黄,松柏之寿,与天地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南山有竹,北山有柏,竹叶青翠,柏叶金黄,松柏的寿命与天地一样长久。
这里的“松柏之寿,与天地齐”就是“寿比南山”的来源。这里的“寿”指的是寿命,而“南山”则是指松柏生长的地方。因此,“寿比南山”的本意是祝愿他人的寿命如同松柏一样长久,与天地同寿。
所以,我们通常理解的“寿比南山”是指长寿,但实际上它更强调的是一种与天地同寿的意境和追求。这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对于长寿和自然的崇拜。
古今中外,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贩夫走卒,“长寿”,显然都是人们最本能的渴望与追求。对于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来讲,祝他长寿之语,恐怕就是他最为受用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