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景”是鄂州的八处历史景观,站在宏观角度,用优美的词汇营造鄂州历史景观的优美氛围,让人有一种非看不可欲罢不能的感觉。远在明清时,鄂州即有八大风景名胜流传。清代早期的《武昌县志》有载,并为文人墨客所吟诵,影响也最为广泛。这八景即为:凤台烟雨、龙蟠晓渡、樊岭晴岚、吴王古庙、苏子遗亭、报恩夜钟、西山积翠、南湖映月。近代鄂城八景为:凤台烟树、龙蟠晓渡、寒溪漱玉、书堂夜雨、吴王古刹、苏子遗亭、西山积翠、南湖映月等。随着时间的推移,今天,人们说得较多的还是近代的八景。鄂州已故知名的孟律之老先生的《鄂州八景》诗将八景全部囊括其中,别有一番趣味,诗日:“晓渡龙蟠喜壮游,晚栖积翠步山丘。琤琮漱玉寒溪远,淅沥书堂夜雨疏。古刹巍巍悲往事,遗亭兀兀锁新秋。凤凰台上炊烟渺,月映南湖水欲流。”

摄影:吴伦
凤台烟树
明代称之为“凤台烟雨”,二者只有一字之差。凤凰台即上述虎头山所在之处。那里为一处树林。其中有两棵高大的银杏树,每到凌晨,洋澜湖水面薄雾渐起,弥漫于树、台、塔之间,若隐若现,如梦幻之中,十分奇巧。明万历年间,武昌知县李有朋在台旁建塔,人称凤凰台塔。明诗人陈荣在《凤台烟雨》诗中日: 招贤人去霸图倾,千载还传旧日名。鸣凤不来台上宿,淡烟空向树梢横。牧童荫里眠春昼,归鸟枝头噪晚晴。衹恐九苞重在目,只今海宇际文明。
2002年,鄂州市又在凤凰广场东北新建了一座凤凰台,台高两层,汉阙建筑结构,顶层三只铜铸凤凰,凌空欲飞。台阶紫铜通道上刻有《鄂州历史纪要》,记载了鄂州五千年的文明史。
摄影:李云飞
龙蟠晓渡
指老鄂城小东门外,江中虚悬水际的观音阁,但又不仅仅是指观音阁,它营造的是一种氛围——清晨,东方露出鱼肚白,岸上的婆婆带着新媳妇,挎着竹篮呼唤着艄公,他们要借这一叶扁舟到阁上去向观音菩萨拜烧第一炷香,以求得贵子...这就是“龙蟠晓渡”的意境。清咸丰时期,湖广总督官文题“龙蟠晓渡”四字匾于阁门之上,民国书法家朱继昌先生提了阁名。因长江之中仅此一阁,故又称“万里长江第一阁”。历代诗人,常在春秋佳日泛舟登矶游玩,并留下了很多优美的诗篇,明武昌儒学训导陈荣,在其《龙蟠晓渡》中写道:
龙津石下接通津,未晓先闲唤渡人。帆影带星流水面,橹声摇月过江滨。洪涛怒浪风前涌,芳草垂杨雨后新。何用成桥跨沧海,济川功已及斯民。

摄影:李云飞
寒溪漱玉
寒溪,发源于西山寺后山谷间,形成一条沟,因山泉清凉故曰“寒溪”。寒溪自古流泉清洌,蜿蜒于葱茏树木之间,溪水从石上流过时,只见水流湍激如溅珠漱玉,清冷悦耳。故邑人名之为“寒溪漱玉”。溪边原有寒溪寺,晋代高僧慧远曾挂锡寺中。苏轼《菩萨泉铭.序》中亦有“陶侃为广州刺史,得阿育王昕铸文殊师利金像,初送武昌寒溪..”等记述。寒溪之上,树根屈曲蟠错,结而成桥。人称“远远公桥”。清人夏克咸有《寒溪漱玉》诗: 一湾流水绕溪寒,玉润冰壶彻底看。印月琼瑶常皓皓,凌波环珮自珊珊。清泠远达松风韵,戛击频联梵馨残。泽畔行吟闲照影,好教漱石蓼花滩。
摄影:李云飞
书堂夜雨
为寒溪附近一景,源自陶侃(259 年-334 年)。晋大将军、著名军事家武昌太守陶侃镇守武昌时,在西山寒溪寺旁修建了一座谈书堂,公余之暇,来堂中心潜心研读兵书要略,诸子百家无不涉猎。《湖北通志》记载:“陶公读书堂在寒溪北,当时夜雨滴沥,咿唔不辍,是真能惜阴者。每空山夜静,林木萧疏,如闻其声。”书堂夜雨”即是对此景观的概括。陶侃勤奋好学,曾对人说:“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禹寸陶分"后来成为劝学名言。明代武昌督学高世泰曾书其地曰:“陶士行读书处”。明代孟廷柯有题《书堂夜雨》诗:
陶公昔日读书堂,夜雨咿唔味更长。可是书中明大分,一时忠愤自勤王。 “陶士行读书处”曾一度颓废,清代王家璧重建读书堂。堂中原有数百年丹桂一株,花时香飘幽谷。日寇侵略中国时全被炸毁。现此处建成了西山公园。 
摄影:李云飞
吴王古庙
光绪《武昌县志》载,昌乐院在县南六里,汉建安二十五年(魏黃初元年,220年)孙权作寺,有二浮图(即宝塔二座),东有戴渊的《记》,西为谢尚立石,宋初废。其地为武昌镇,今镇亦废。另据鄂州故老相传,吴王古庙原址在城区内庙鹅岭村附近,约建于明代或更早的年代,是本邑民众为纪念吴王孙权而建。明武昌儒学训导陈荣《吴王古庙》针对当时的现状发出感慨曰:“赤壁烟销霸业亡,可怜陈迹久荒凉。英雄一代归何处,老屋三间奉故王。满砌雨苔春寂寂,压檐烟树满苍苍。谁云建业钟王气,不敌楼船下武昌。”其后,邑绅张元錄亦有《过吴王庙》诗,可看出当时吴王庙的颓废:
寂寞荒池傍野丘,俨然东帝漫垂旒。云飞天外西山暗,花落城隅一径幽。曾有雄风悬剑石,空余明月照桩楼。当时霸业今何在,小鸟争啼水自流。

摄影:李云飞
苏子遗亭
西山南麓的九曲岭上,建有一座凉亭,取其山路”羊肠九曲”之义,命名为“九曲亭”。此亭始建于三国时期,后荒废。宋代文学家、书法家大诗人苏就谪居黄州之时,常过江来游览西山,登吴王岘,发现有座废亭,知是孙权遗迹,于是亲自捐资,扩地重建。宋后,九曲亭多次毁而复建。明代曾一度改名为“怀坡亭”。清同治十年(1871年),提学张之洞重修,仍称"九曲亭”。历代名人游踪与题咏较多,明代抗倭名将熊桴,年轻时曾读书西山,有诗题“苏子遗亭”:
五百年前苏子游,青山白水想风流。孤亭遥隔金莲夜,两赋争传赤壁秋。绿柳红蕖曾击楫,沙汀渔火漫停舟。乾坤胜地容迁客,应笑浮云自卷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九曲亭多次维修。现亭内屏壁两面,分别书刻有苏轼的《武昌西山诗》和苏辙的《武昌九曲亭记》。

图片来源于网络
西山积翠
鄂州西山古称“樊山”,终年碧绿,一脉九曲,九峰六谷,重峦叠嶂,万木葱茏,流水潺潺,鸟语花香。故明代老八景称之为“樊岭睛岚”。从当年的县城街上望西山,山中白云缭绕,景色迷人。青龙山东南面山腰悬岩之上,古灵泉寺建有山门,门临寒溪深涧,四周遮天蔽日的绿树环合,苍翠欲滴。门额上刻有“西山积翠"四字,为清湖广总督官文咸丰年间重修灵泉寺时的手笔。山门内青龙桥畔,建有“拥翠亭”,三面依山,一面临壑,风景幽绝。清诗人王渭鼎有诗咏《西山积翠》: 萝薜蒙茸竹树齐,郁葱欲滴锁岩西。晴岚缥缈江犹碧,爽气晶莹眼欲迷。一片清光连广汉,十分绿荫络招提。孙郎殿阁陶公柳,剩得空山鸟雀啼。

摄影:李云飞
南湖映月
南湖位于市中心滨湖东、西、南、北四路之间。南湖又名洋澜湖,历史悠久,人文景观甚多。学官、魁星阁、文星塔均在其范围内。每当月圆之夜,天上的月亮照到水中的月亮,上下一样明亮,一样清晰,交相辉映,景色十分迷人。如月下泛舟,南湖烟景迷离,月色水光交融,自有一种绰约风姿。古人描写春、夏、秋的南湖美紧较多,留下不少歌咏南湖的优美诗篇,至今仍被人传诵。如元代丁鹤年隐居鄂州期间,留下《武昌南湖渡夏》:“湖山新雨洗炎埃,万朵青莲镜里开。日暮菱歌动南浦,女郎双桨荡舟来。”而明代著名文学家谭元春的《南湖夜月》则立意新奇,匠心独具:明月涵南湖,湖中凫雁呼。霜气结乱声,能使明月孤。明月平湖水,水明光未已。奇寒欲作冰,冰成寒不止。
摄影:吴伦
鄂州伢们这八景你们都去过了吗我们大鄂州你还想推荐哪里评论区留言告诉我


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联系处理 
●紧急通知!进入易发期 ●甜品芋圆、亲子陶艺、DIY杯子蛋糕...各种DIY尽在本周青年之家 ●不会忘!不能忘!不敢忘! ●救援未结束,美国将塌楼残体爆破了 





摄影:吴伦
2002年,鄂州市又在凤凰广场东北新建了一座凤凰台,台高两层,汉阙建筑结构,顶层三只铜铸凤凰,凌空欲飞。台阶紫铜通道上刻有《鄂州历史纪要》,记载了鄂州五千年的文明史。



为寒溪附近一景,源自陶侃(259 年-334 年)。晋大将军、著名军事家武昌太守陶侃镇守武昌时,在西山寒溪寺旁修建了一座谈书堂,公余之暇,来堂中心潜心研读兵书要略,诸子百家无不涉猎。《湖北通志》记载:“陶公读书堂在寒溪北,当时夜雨滴沥,咿唔不辍,是真能惜阴者。每空山夜静,林木萧疏,如闻其声。”书堂夜雨”即是对此景观的概括。陶侃勤奋好学,曾对人说:“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禹寸陶分"后来成为劝学名言。明代武昌督学高世泰曾书其地曰:“陶士行读书处”。明代孟廷柯有题《书堂夜雨》诗:
陶公昔日读书堂,夜雨咿唔味更长。可是书中明大分,一时忠愤自勤王。 “陶士行读书处”曾一度颓废,清代王家璧重建读书堂。堂中原有数百年丹桂一株,花时香飘幽谷。日寇侵略中国时全被炸毁。现此处建成了西山公园。

光绪《武昌县志》载,昌乐院在县南六里,汉建安二十五年(魏黃初元年,220年)孙权作寺,有二浮图(即宝塔二座),东有戴渊的《记》,西为谢尚立石,宋初废。其地为武昌镇,今镇亦废。另据鄂州故老相传,吴王古庙原址在城区内庙鹅岭村附近,约建于明代或更早的年代,是本邑民众为纪念吴王孙权而建。明武昌儒学训导陈荣《吴王古庙》针对当时的现状发出感慨曰:“赤壁烟销霸业亡,可怜陈迹久荒凉。英雄一代归何处,老屋三间奉故王。满砌雨苔春寂寂,压檐烟树满苍苍。谁云建业钟王气,不敌楼船下武昌。”其后,邑绅张元錄亦有《过吴王庙》诗,可看出当时吴王庙的颓废:
寂寞荒池傍野丘,俨然东帝漫垂旒。云飞天外西山暗,花落城隅一径幽。曾有雄风悬剑石,空余明月照桩楼。当时霸业今何在,小鸟争啼水自流。

西山南麓的九曲岭上,建有一座凉亭,取其山路”羊肠九曲”之义,命名为“九曲亭”。此亭始建于三国时期,后荒废。宋代文学家、书法家大诗人苏就谪居黄州之时,常过江来游览西山,登吴王岘,发现有座废亭,知是孙权遗迹,于是亲自捐资,扩地重建。宋后,九曲亭多次毁而复建。明代曾一度改名为“怀坡亭”。清同治十年(1871年),提学张之洞重修,仍称"九曲亭”。历代名人游踪与题咏较多,明代抗倭名将熊桴,年轻时曾读书西山,有诗题“苏子遗亭”:
五百年前苏子游,青山白水想风流。孤亭遥隔金莲夜,两赋争传赤壁秋。绿柳红蕖曾击楫,沙汀渔火漫停舟。乾坤胜地容迁客,应笑浮云自卷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九曲亭多次维修。现亭内屏壁两面,分别书刻有苏轼的《武昌西山诗》和苏辙的《武昌九曲亭记》。

图片来源于网络


摄影:吴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