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巴阿巴”盛行,“网抑云”狂欢,揭秘拿他人痛苦当梗的无下限娱乐边界

“阿巴阿巴”盛行,“网抑云”狂欢,揭秘拿他人痛苦当梗的无下限娱乐边界"/

"阿巴阿巴"和"网抑云"这类梗在网络上广为流传,它们起源于网络用户对特定情境或人物的戏谑模仿。然而,这类梗是否“无下限”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到文化、社会价值观和个人感受等多个方面。
1. "文化背景":在互联网文化中,自嘲和戏谑是常见的现象。这种文化鼓励人们用轻松幽默的方式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因此,从文化角度看,这类梗可能是网络文化的一部分。
2. "社会价值观":对于这类梗是否“无下限”,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一些人认为,这种梗有助于缓解压力,增强社交互动。而另一些人则认为,拿别人的痛苦当乐子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
3. "个人感受":这类梗是否“无下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感受。对于某些人来说,这类梗可能只是玩笑,而对于经历过类似痛苦的人来说,这可能会引起不适。
综上所述,这类梗是否“无下限”没有绝对的答案。以下是一些建议:
- "尊重他人":在使用这类梗时,要注意不要过分伤害他人的感情。 - "适度":适度使用这类梗,避免过度夸张或恶搞。 - "了解受众":在使用这类梗时,要了解受众的背景和感受,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总之,这类梗的使用应该基于尊重、适度和了解受众的原则。

相关内容:

文/小雨社会论

春秋时期,仲弓曾向老师孔子请教:“先生,请问怎样的为人处世之道,才能成就一位真正的仁爱之士?”

孔子:“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不要强加于别人,不论是朝堂,还是家中。”

仲弓不解,持弟子礼回复孔子:“我虽然愚笨,但先生的话定当谨记于心。”

自古先贤就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之说,用来告诫世人不要轻易的触碰道德底线,肆意窥探和言论他人是极为不礼貌的行为。

若干年之后,文明已经超越了现代人类的认知,但很古不变的仍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只是交流的方式变得越来越让人无法理解了。

“阿巴阿巴”、“网抑云”、“化粪池警告”、“两吨水警告”......这一届的“梗”真的烂透了,没有任何的道德底线,满满的人身攻击和歧视偏见,是建立于他人痛苦之上的梗,毫无下线。

“阿巴阿巴”

这个本是用来形容聋哑人想说话说不出的样子,因为说不出话,只能“阿巴阿巴”,这本身就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情,可后来竟有网友把其制作成表情包来嘲讽游戏主播李赣的女儿,自此,这句话的含义全变,带有满满的恶意,也是对弱势群体无情的嘲笑和讽刺。

“网抑云”

打着嘲讽“装病群体”的名号,实则是对所有人的恶意攻击,尤其是《城南花已开》,这是音乐人三亩地为一位得了骨癌晚期的男孩写的歌曲,它是一首纯音乐歌曲,从旋律到编曲干净、丰富、有层次,是一首关于美好震人心魂的歌。

然而呢,就是这样一首积极向上的歌曲,不分场合的网抑云梗却打着讽刺的幌子,满口的侮辱性词语,真的是可耻。

这些人后来又把矛头指向了抑郁药物,毫无下限的刷着这些“烂梗”,有考虑过真正患者的感受吗?拿别人的痛苦当作自己的快乐,这样的人毫无道德可言。

“化粪池警告”、“两吨水警告”

这两个梗是来自于“杭州女子失踪案”,我真不知道,用这些梗的人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竟然拿悲剧当作玩笑,拿别人的痛苦当作快乐,没有任何的同情,更多的却是无止境的嘲讽,这真的让我非常厌恶。

当娱乐不再有底线,当保护自己变成奢求,我们要讨论的不仅仅是道德问题了......

每一个“梗”都有它的来源,但在玩“梗”之前,一定要仔细的了解它的来历,自己到底能不能用,该不该用,怎么用,切莫要随波逐流,伤害了他人。

发布于 2025-04-06 10:26
收藏
1
上一篇:湖南必游10大景区盘点,走遍这10地,才算真正玩转湖南! 下一篇:神都春色醉人眼,洛阳牡丹花会盛情邀你共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