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东方明珠的高度尺寸与其他各种工业品尺寸比对
1991年7月-1994年10月1日完工,历时3年+,造价8亿人民币。建成时高468米

其初期设计方案曾计划将天线桅杆高度设置为145米,总高度可达到553米,超越多伦多CN塔(553米)成为世界第一高塔。但因浦东机场航线安全的考虑,最终总高度被调整为468米。
东方明珠的设计方案考虑到了上海的台风气候,采用了空心筒体加斜撑的结构方案,使其具有良好的抗震、抗风性能。
其地震设计标准为:
7级不动
8级不裂
9级不倒
其“风工程试验研究”和“地震工程试验研究”在1993年经专家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东方明珠塔高350米,桅杆长118米,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它采用多筒结构,在93米标高处,由3根直径9米、高287米的空心大柱斜撑,斜柱与地面呈60度夹角。并通过5道6米高的横梁连接形成多筒结构。
因黄浦江边土质松软,因此采用了入地12米、总长36米的桩基础,共计425根桩。当年工人在直径50米、深25米的基础底板里浇筑了6000立方混凝土,相当于把整个足球场填满还要再堆高两层楼。
东方明珠塔有上、下、顶三个上千吨的钢结构圆球。顶球称为太空厅,中心标高342米,球体直径16米,共有4层。上球体直径45米,中心标高272.5米,共有9层;下球体直径50米,中心标高93米,共有4层。五个小球由三个垂直筒体的五道横梁围合而成,每球直径约12米。外围是3层塔座,

其设计灵感来自于宇宙火箭与原子结构的融合体,并结合中国文化。设计灵感源于古诗白居易《琵琶行》:“大珠小珠落玉盘”。首次提出了三简体的巨型空间框架概念,创造性地解决了百米斜撑、大球体、桅杆顶升等难题。
巨型空间框架结构把三根巨柱斜插进地基。
此设计让塔身在12级大风中摇摆幅度<1米,
而同等高度的常规建筑摇晃幅度为3米+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