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时代里有那么一个国家,总让谁都得猜一猜。这么多年,全世界信息翻来覆去地流动,专制严管还绷得住,朝鲜就像堵不漏的石头,厚实里裹满谜团。说起来它的地理面积也挺有限,可就是能让美国这些年眉头皱得死紧,那种棘手和难缠劲——你说巧不巧?外界怎么围追堵截,核武却还是捂在了手里!没错,说的就是朝鲜。

核门槛过了,朝鲜是世界第九个摸到拥核红线的国家。老美用尽招,经济死卡、技术拦截、情报盯防,甚至连网络水管也给掐了。可朝鲜没消停,从不见软,反倒越封越钻。论坚韧能折腾,又谁能比?
朝鲜对外的态度一直都桀骜不驯。不随大流,不问世俗,不赶潮流。这样一个半岛小国,对于“强国”的定义藏得很深,也实际得很。外头怎么排队喊着美国、欧洲、日本,中国呢……在朝鲜眼里,一共才认“强国”四家,你以为随便就能挤进去?

他们心里头第一强国,脱口而出都是中国。这绝对不是随便拍脑门的做派,历史底子打得扎实。明清两朝那会儿,朝鲜自己还是咱们中国地盘下的“藩属”。“天朝上国”,说出去都带点飘。封贡体系数百年,中国对朝鲜的影响,怎么也抹不掉。明朝时期,从官僚制度到文人风气,朝鲜学的就是中原那一套。文化流通、经济贸易,哪一根都拴着链条,一头在北京,一头就在汉城。
满清骑兵犯热河,朝鲜见识过,才明白天朝的武力不只是传说。那种敬畏和自卑交织,早就刻进骨头里头。到朝鲜半岛战火点燃,1950年以后,中国更是用实际行动帮忙撑场子。抗美援朝,不怕牺牲,敢打敢拼,彭德怀领军——朝鲜在绝境里瞧见救命稻草。美军像洪水一般滚过三八线,中国硬是顶住,逼着美国停战。和平算是熬出来了,朝鲜人心里记得这个恩情。

抗美援朝后十几年,朝鲜得到喘息。中国和朝鲜的友谊,表面上冷静,骨子里还实打实。如今的中国变了样,工业拔高、经济起飞,两边邻里关系虽说有摩擦,但是大体还是稳。朝鲜看着中国变强,感慨多了,也许酸溜溜的,但心底的尊重断不了。
不过这尊重不一定人人都统一说法。有时候年轻人对中国的科技进步特别羡慕,也有人更偏“自立自强”,不喜欢太崇拜外面。可朝鲜的官方讲法里,中国历来都放在“战略伙伴”最顶上位置。普通朝鲜人在街头巷尾,有时会感觉中国人有钱了,但不见得就“比”以前有本事。矛盾嘛,也有。谁能把每个人的心思都给捋顺了?这些杂音,没那么明显,可见面还是点头,酒桌上聊还是擂中国。

美国呢?说白了,美利坚是那种典型的“运气流”国家。英国小弟,野心不大,结果一次大战、两次大战都没怎么自己“刨坑”,欧洲打烂,美国捡漏。一战时,武器全卖给交战方;二战前期盈利,后期才下场。这种躲在后头捡便宜的“技法”,朝鲜自有评价。美国钱多、军火足,队伍也扎实。地缘优势不容小觑,海洋保护,战争财捞得飞起,科技发达。
经历朝鲜战争,美国一脚踩进半岛,仁川登陆鲜明,直接扭转战局。红场优势、空中火力,确实够硬核。朝鲜打不赢,明白对方实力。但说实话,美国的强大,在朝鲜人看来,带点“咬牙切齿”的意味。敌对与敬畏混合,那种情绪复杂得像酱缸。有时候恨,有时候羡慕,也有揪心和警惕。军事对抗是死角,经济封锁没让国家趴下,这点朝鲜反而有点自嘲,有点自傲。

也有种说法,朝鲜其实觉得自己能和美国一拼。各种阅兵、试射导弹,官方宣传如同直播宣战。可普通人心里,明白美国是不容小觑的。“老美不是好对付”,但也不是“绝不可及”。这里头是不是自信过了头,那不好说。至少这个劲道,朝鲜人向来不憋着。
俄罗斯也是榜上有名。苏联时代,朝鲜跟着一起兴起,冷战同盟国,几乎是半个靠山。美苏争霸接连上演,核武器数量、太空竞赛,苏联都不比美国差。朝鲜对俄的认知,除了军事技术,看中的是“速度与力量”。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继承家业,军事老底子叠加石油气资源,不管通胀还是衰退,都没玩崩。

不过俄乌战争以来,俄罗斯的实际战力被世界质疑。朝鲜嘴上还是叫“强国”,心理却多了些打问号。有人说俄国装备老了,不如美国新锐;也有人说毛熊发狠起来,还是能一口咬掉对面半边。朝鲜对俄的信赖有基础,但同时也知道,外表风光不是唯一。俄国自信,朝鲜效仿。实际上是不是也怕哪天被牵连进来?这些事情没人说得清,街头巷尾聊起来也拐弯抹角。
朝鲜和德国呢?乍一看没啥直接交集。德国地远欧洲,历史和朝鲜半岛像是零交点。晚清时期,德国修铁路、列强瓜分,和朝鲜那套传统关系隔得远。可是德国在“强国”榜上,朝鲜居然点名,多少还让人琢磨不透。

德国两次世界大战的名声,在全球范围都震得响。战后恢复齐刷刷,美国人都吃惊。军工技术、经济调理,德国不是闹着玩的。朝鲜对德国的认可,带点“敬畏科技”的元素。战斗力不是最重,关键是德国人那种韧劲和速度。朝鲜自己在追求工业强国,有时候也拿德国比。虽然两边合作机会稀薄,朝鲜还是把德国往“强国”阵营里塞,可能真有点“此地无银”的意思,也可能只为了彰显自己“眼界”。不过德国现如今在朝鲜眼里越来越“平淡”,比起顶层官员的历史膜拜,底层百姓,基本不怎么提到。
朝鲜实际接触的强国很少。经济、技术,难得有直接进出口的大买卖。朝鲜炼钢厂里有人会说德国设备好使,也有人觉得苏联技术更接地气。中美关系经常被拿出来比划,俄罗斯时不时被推上风口浪尖。德国作为一个“例子”,可能只在课本和新闻里才显山露水。朝鲜人看强国,不一定只看武力、财力,还注重“历史厚重感”和“对自家影响”。

其实强国标准放到世界各国眼里,未必就是朝鲜那一套。有人认日本、法国、英国,有人觉得印度、巴西也有资格。朝鲜的“强国四杰”选择,更像是对自己命运的总结。合作过、抗争过,被侵略过、遭扶持过……历史里谁对朝鲜有冲击,谁就能进榜。强国名单不是公告牌更不是歌单,朝鲜认得谁,谁就是第一。
现实来说,朝鲜之所以踩住核门槛,主要是出于生存的渴望。外部压力一波接一波,国家只剩强硬一条路。瞅着中美俄德四国,不光是玩外交游戏,更是安抚民心。在集会、大阅兵,朝鲜总把自己和这几家放一起。其实心态复杂,既想靠近,又怕失去独立。说到底,强国是用来做参照的。

有人觉得朝鲜不是在“认强国”,而是在“标榜自己”。把别人夸高一点,抬举自己和对方对等。可也有人说,朝鲜其实羡慕强国也怕强国。两面拉扯,表现出极端的神秘和自我封闭。
时代在滚,信息碎片化越来越厉害。朝鲜眼中的强国,不必等世界认可。四个名字里,中国稳居榜首——历史与现实铸就无可撼动的位置。美国让朝鲜心里憋着股气,俄罗斯像兄弟又始终有点距离,德国呢,历史考量多过现实关系。标准是“自己看得见的”才有份,外边怎么看其实也不重要。

这些排列,既现实又虚构,既具体又抽象。朝鲜“认强国”的逻辑,只能用自己的方式理解,不必为谁证明,多的不说。正所谓,天下事各有解法,谁还指望比谁更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