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陇南六旬骑行者跨国十国之旅,数十万字游记点燃逐梦激情

甘肃陇南六旬骑行者跨国十国之旅,数十万字游记点燃逐梦激情"/

这是一个关于甘肃陇南一位六旬骑行者的积极励志故事。以下是根据您提供的信息整理的要点和可以扩展的内容:
"核心人物与事迹:"
"人物:" 来自甘肃陇南的一位六十岁(六旬)的骑行者。 "壮举:" 他选择骑行的方式,游历了十多个国家。 "成果:" 他撰写了数十万字的游记,记录下这段非凡的旅程。
"核心信息与意义:"
"挑战年龄极限:" 在六十岁的高龄,选择如此艰苦且充满挑战的骑行旅行,本身就是对年龄观念的挑战,展现了惊人的体魄和勇气。 "逐梦精神:" 他的行为激励着他人,尤其是可能被年龄、生活琐事所困扰的人们,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不要被“不可能”所束缚。 "分享与激励:" 通过数十万字的游记,他将个人的经历和感悟分享出来,这种“励众人”的作用是巨大的,为更多人树立了榜样,点燃了他们心中追逐梦想的火花。
"可以进一步挖掘和讲述的方面:"
1. "人物背景:" 他年轻时是怎样的?是什么契机让他决定在退休后(或当前阶段)去实现这个骑行环游世界的梦想?他之前的职业是什么?这些背景能让人物更丰满。 2. "旅程细节:" 他选择的这十多个国家有什么

相关内容:

图为甘肃陇南市六旬骑行爱好者安强民抵达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资料图) 钟欣 摄

中新网兰州8月11日电 (蒋明慧 王艳)一辆单车、一顶帐篷、一口铁锅,年近六旬的甘肃陇南市的安强民,自退休后爱上骑行,从2014年到2019年的5年间,他走过10余个国家,共5万公里,写了几十万字的游记。

近日,安强民又一次骑行结束回到陇南,经过了2个半月、6000多公里的长途跋涉,他消瘦了很多,但依然精神矍铄。“今年,我成功挑战了川藏线—新藏线—沙漠公路沿线。”提及此次被骑行者们誉为“身体的地狱,眼睛的天堂”的旅行,他侃侃而谈。

在阿里无人区,安强民碰上极端酷热天气,汗水不断渗进眼角,像针刺一般难受。每骑行几公里,安强民就感觉嗓子发干,出发前带着的4升水被烈日烤得发烫,没多久就喝去了大半。“幸好当时有一个水井房,我又灌满了水,不然我可能会脱水导致休克。”他回忆说。

时间追溯到2013年,安强民从原陇南地区建筑公司退休后,辗转做了些小生意,之后便赋闲在家。偶然间,他从报纸上看到一退休教师骑行数十载的新闻,萌发了骑行周游的念头。

图为安强民正在穿越川藏线—新藏线—沙漠公路沿线,沙漠公路最高温度达48.9度,紫外线极强,稍有不慎就会导致皮肤严重晒伤。(资料图) 钟欣 摄

一年后,安强民开始了人生中的第一次长途骑行。出发前,他下载了手机地图,标注出途经的景点、酒店,并熟记路线。“那次共历时28天,每天都坚持骑100多公里,特别考验毅力。”他说。

最令安强民印象深刻的是2017年的东南亚之旅。他从广西出发,途经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新加坡,走了90多天,最后到达亚洲大陆最南端——龟喀。

“当我穿过一片原生态红树林,终于看到亚洲大陆最南端的标志,前面正对着马六甲海峡入口,一艘艘远洋货轮鱼贯而过,排成了长龙。内心非常自豪!”安强民说。

安强民年轻时被确诊患有风湿性心脏病,上了年纪后,心痛的毛病时有发生,还不时伴有坐骨神经痛。自2014年开始骑行后,安强民的这些老毛病再没有复发过。“我现在几乎不感冒,身体素质好得很。”说到骑行对他的改变,安强民总滔滔不绝。

“我以前用手机只会打电话、发短信,现在我玩微信,用各种手机软件查地图、查攻略、订票、兑换货币。”为了出行方便,安强民一直在学习各种新鲜事物,从一开始摸索着给自行车换胎、换刹车片,到现在使用各种软件为自己骑行提供便利。最近,他又把学习英语排上了日程。

骑行路上,安强民(左一)结识了许多追逐梦想的朋友。(资料图) 钟欣 摄

“下一站,我计划去欧洲,提前自学一些日常英语口语再出门。”安强民每年只出去一次,每次不超过3个月,每天给家里人报平安,他喜欢到不同的地方,看不同的风景,挑战不同的线路。

骑行途中,安强民还一直坚持写游记,到现在已累计几十万字。每天他都会把游记发到朋友圈,与“粉丝们”分享他骑行途中的点滴,有不少当地人在他的带动下开始骑行。

安强民说,他写游记不单是为了记录难忘的回忆,还想用实际行动告诉老年人,老并不代表没有资格追寻梦想,只要肯付诸行动,何时出发都不算晚。(完)

发布于 2025-10-17 05:13
收藏
1
上一篇:试点恢复出境团队游,60国全名单公布,速来收藏→ 下一篇:甘肃陇南六旬骑行者足迹遍布10余国,百万字游记激励无数逐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