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上流行的“攀岩”揭秘,在这里收获你想要的答案

小红书上流行的“攀岩”揭秘,在这里收获你想要的答案"/

在小红书上,“攀岩”通常不仅仅指代真实的、需要去专业场馆或户外岩壁进行的"体育竞技或户外探险活动",它更多地被"泛化"和"生活化"了。
你可以把它理解为:
1. "字面意思:真实的攀岩活动" 一些热爱攀岩的用户会分享真实的攀岩经历,比如: 在室内攀岩馆的训练、攀爬照片和视频。 周末或假期去户外(如岩场、自然岩壁)攀岩的游记、攻略、装备分享。 攀岩过程中的挑战、乐趣、以及与其他岩友的互动。 攀岩装备(攀岩鞋、安全带、绳索、镁粉等)的测评和推荐。
2. "引申含义:“克服困难”的象征性行为" 这是更普遍的理解。小红书上的“攀岩”常常被用作"比喻",指代"生活中任何需要挑战、毅力、突破自我的困难或目标"。 用户可能会分享: "学习新技能"的过程,比如学乐器、学编程、学一门外语,克服困难最终学会的“成就感”。 "完成一项艰巨任务"的经历,比如备考成功、完成一个大型项目、坚持健身打卡、戒掉坏习惯等。 "个人成长

相关内容:

打开小红书,经常能看到攀岩相关内容,如今这项运动正在上海兴起。什么是攀岩?为何年轻人会迷上攀岩?展览《你好,攀岩!》日前亮相市群艺馆二楼白厢展厅,展出攀岩爱好者“木爷”用绘画记录的攀岩故事。

越野车开在金黄的麦浪之间,透过洞口看浩瀚星空广阔无垠,晨曦的微光照亮攀岩的人……一幅幅画斑斓生动。“去野外攀岩场,我经常会用几分钟时间画小速写,画下当时看到的风景,写下趣事和感触,再找到当地邮局,把这张特殊的明信片寄给未来的自己。”木爷就职于化工企业,是攀岩爱好者,也是一位绘画爱好者。

市群艺馆策展人陆寅兰回忆初识木爷的场景:“我第一次认识木爷时十分惊诧,她的胳膊容易习惯性脱臼,她会说:‘你们等一下!’然后自己把它掰复位又接着上路。”

木爷是来自四川绵阳的新上海人,在一次公司团建中接触了攀岩,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在她看来,攀岩不仅强身健体,也是一项智力运动,同一条攀岩路径需要思考用怎样的动作,哪一个支点去完成它,还需要勇气去迎接挑战。更让她着迷的是,攀岩一般都要结伴,攀登的时候,人们需要彼此信任,相互支撑。她认识了很多攀岩爱好者,融入了这个圈子,也让她真正感觉自己融入这个城市。

攀岩能带来普通旅游中看不到的风景,展览中由木爷创作的绘画故事展现了这些独特风景和感受。云南丽江白岩寺山的攀岩路线是她最难忘的一个系列。黎明前到达山脚下,“白岩寺像一只庞大的怪物,张开大嘴,屹立在我们面前。”开始攀爬了,金黄色的太阳照射在岩壁上,画面洋溢着温暖和希冀,“岩壁在太阳的照耀下从灰蓝色变成了土黄色,岩壁摸上去温暖而粗糙。”当他们踏着最后一缕阳光到达半山腰的山洞时,她将喜悦和惊奇融进了画中浩瀚的星空,“星星闪烁着飞向我们”。这些画面简单直白、可爱又充满童趣,观众也借由她的创作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攀岩由登山衍生而来,它要求攀登者协调四肢和躯干力量,动静结合、刚柔并济地在岩壁上完成转身等一系列技术动作,又被称作岩壁上的芭蕾。展览还展出了一系列攀岩装备,并科普攀岩相关知识。木爷希望能通过展览进一步传播这项大众运动,“攀岩是一个适合所有人、所有年龄段,能让你玩到七八十岁的运动。而且它是一个性价比非常高的运动,设备不贵,攀岩馆一百多元可以玩一整天。”木爷的儿子“小15”100天的时候,她就把他背在身前去岩场攀岩,三岁的时候,“小15”自己上岩壁了,“孩子有时候比我们想象中更加勇敢”。

东京奥运会第一次把攀岩纳入比赛项目后,攀岩在国内有了爆发式增长。如今,不少地方因为攀岩而发展了文旅产业,还有村子做了攀岩主题小镇,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木爷为岩友们绘制了中国攀岩地图,内蒙古呼和浩特、云南丽江、山东枣庄、贵州六盘水等地都是风景优美的攀岩圣地。在上海也有不少室内攀岩馆,主办方还与上海一些攀岩馆合作,后续将为观众推出攀岩互动体验活动。

展览将持续至8月31日。

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施晨露

图片来源:上海市群众艺术馆

来源:作者:钟菡

发布于 2025-10-16 12:43
收藏
1
上一篇:什么是攀岩,探索极限运动的魅力与挑战 下一篇:攀岩巅峰,冲天去也要脚踏实地——探寻攀岩运动中的生活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