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历史上的伏羲,神秘创世者的真实面纱
“伏羲”(Fú Xī)是中国历史上,特别是上古传说时代的一位极其重要的文化英雄和神祇。关于他的具体身份和意义,历史上存在多种说法和解读,但通常他被认为是以下几种身份的结合体:
1. "人类或半神半人的始祖:"
最广为流传的说法是,伏羲是“三皇五帝”中的“三皇”之一(另一种说法是燧人氏)。他通常被认为是人类的始祖之一,或者是人类文明的开创者。
在一些神话中,他甚至被认为是女娲的丈夫,共同繁衍人类。
2. "文化英雄与发明家:"
伏羲最著名的是被尊为“"百神之君"”和“"人文始祖"”。他被认为是许多关键发明和文明的创造者或推广者,这些发明对早期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这些发明通常被称为“"伏羲六事"”或“"八卦"”的象征意义:
"创八卦 (Invented the Bagua Trigrams):" 据传伏羲观察天地万物,创制了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用以象征宇宙的基本规律和万物形态,这是中国哲学和占卜的基础。
"画八卦 (Drawn the Bagua):" 将
相关内容:
关于伏羲的名号,有各种记载。
一是“伏羲说”
(1)汉代应劭记载:“伏者,别也,变也;戏者,献也,法也;伏羲始八卦,以变化天下。天下法则,咸伏贡献,故曰伏羲”。
(2)汉代班固记载:“伏羲仰观象于天,伏察法于地,因夫妇,始定人道,画八卦以治天下,治下伏而化之,故谓之伏羲也”。
此说认为称号“伏羲”,是因为伏羲氏画八卦,“变化”天下,因夫妇,正人论,揭示了天道规律,贡献人类。所以,称曰“伏羲”。
二是“炮牺氏说”
汉刘歆记载:“太昊作网罟,以佃渔取牺牲,故天下号曰炮牺氏”。
这里,“炮羲”者,是因为伏羲氏作网罟,开辟渔猎时代,猎取牺牲,所以称曰“炮牺氏”。
三是“宓牺说”
(1)晋代王嘉记载:“庖者,包也,言包含万象,以牺牲登荐于百神,民服其圣,故曰庖牺,亦曰伏羲。变混沌之质,文宓其教,故曰宓牺”。
(2)唐代司马贞记载:“太皋庖牺氏……结网罟以教佃渔,故曰宓牺氏”。
这里,“宓羲”者,是个大智之人,是因为伏羲氏揭示宇宙大道,开辟了人类古文明先河。所以称曰“宓牺”。
四是“庖牺氏说”
西晋皇甫谧记载:“取牺牲以充庖厨,以食天下,故号曰庖牺氏”。
唐代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纪》记载:“太皋庖牺氏……养牺牲以庖厨,故曰庖牺氏”。
在这里,“庖牺者”,是因为伏羲氏结束了茹毛饮血的原始野蛮生活,开辟了人类的熟食文明。所以,称曰“庖牺”。
五是“包牺氏说”
北宋苏辙《古史》记载:“伏羲氏……作网罟,以佃以渔,豢养牺牲,服牛乘马,故曰伏羲也,亦曰包牺氏。”
这里,所谓“包牺者”,是因为伏羲氏“豢养牺牲,服牛乘马”,辟了中国原始远古畜牧业。所以,称曰“包牺”。
六是“虑牺之说”。
战国《尸子》记载:“虑牺之世,天下多兽,教民渔猎。”
这里,所谓“虑牺”者,是因为“天下多兽,教民渔猎”。所以,称曰“虑牺”。
还有其它之说
从以上各种关于伏羲说法的记载可以看出,很清楚,每种说法都说明一种“名号”的内容,标志着伏羲功绩的一个方面,反映出伏羲时代的时代内容。
尽管说法各异,其实,这正如《道藏·洞神部·玄经元旨发挥·三十五章》中所说:“教民伏羲,因以为号。”这种说法,说得十分贴切,十分有道理。“伏羲”是一个“教民为号”的称呼。“伏”,也可解释为“服”,即制服的意思。“羲”通“牺”,指牺牲,野兽。
“伏羲”的本意就是“制伏野兽”。因此,可以说“伏羲”是一个人,是一个“制服野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