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新路把四国和九州直接焊在一起,车从爱媛今治开出,穿过濑户内海最窄的那道缝,不到两小时就能在佐贺关吃上海胆盖饭。

去年刚通车的西濑户自动车道,像给岛民递了根烟:别老盯着大阪,往西看,九州也是邻居。

地图上那条虚线终于变成实线,货运卡车司机最先鼓掌——跑一趟铜板运费省三千日元,一个月就是半个月房租。
岛南边的山头也在悄悄变脸。
高知须崎的海面插满白色风车,远看像谁把关西机场的航站楼搬到海里。
德岛阿南的试点更夸张,风机叶片转一圈,一户普通家庭能用上三天电。
当地渔民最初骂娘,说渔网会被吸进去,现在改口:租金按桩算,一根桩一年二十万日元,比捕鲣鱼稳。
香川人更鸡贼,把废弃盐田灌海水,铺上黑压压的太阳能板,太阳一晒,电表倒转,顺便养对虾,一板两用,钱和蛋白双收。
别误会,四国没打算把自己刷成环保圣地。
北部濑户内海沿岸的新居滨,烟囱还是二十四小时咳嗽,镍铜冶炼的火焰把夜空烤成暗红色。
只是工厂门口新贴了招工启事:氢燃料船舶研发,月薪比炼铜高出一截。
年轻人先动心,白天在船坞拧螺丝,晚上去松山市区喝精酿,顺路泡道后温泉,泡到一半掏出手机,给《千与千寻》的汤屋原型拍照,配文:今天也在锅炉爷爷手下打工。
三百万人次的游客,把老旧木馆踩得吱呀响,馆方干脆加开夜间入场,门票涨了两百日元,没人抱怨——都觉得自己买的是童年门票。
四县知事难得坐进同一张照片,背景是空海大师的石像。

他们宣布:2027年办一场“四国国际艺术节”,让金刀比罗宫的木雕师傅和东京的AI团队一起耍。
听起来像硬凑,但香川的漆器商已经偷笑:去年卖给海外买家的盘子,平均单价翻了一番,老外吃乌冬前先拍照,盘子比面先出境。
德岛的蓝染作坊更绝,把阿波舞的大褂改成牛仔夹克,上架当天就被代购抢空,作坊老板一边踩靛缸一边说:舞跳不动,就让布跳。
有人担心新干线要是真从大阪一路捅到高松,小岛会被通勤族挤爆。
岛民倒看得开:反正山多,房价涨不到哪去。
真正让他们夜里睡不着的是风车阴影——叶片扫过窗户,像时钟提醒:别装睡,你们也在参与日本的能源大考。
考得好,四国就是后备电池;考砸,继续当本州的后花园,周末让人来捡柠檬、拜寺庙、发“慢生活”朋友圈。
不过,最扎心的细节藏在车站便当。
松山站新推出的“风电便当”,盒盖印着风车卡通,配菜是土佐文旦、赞岐乌冬、爱媛橙,连米饭都用太阳能板烘干。
乘客吃完把盒子一折,发现内侧写着:谢谢你,今天为四国省了14克碳。
那一刻,再麻木的上班族也会愣两秒——原来自己不只是过客,还是一块小小的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