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山的传说,探寻神秘山岳的古老传说与传奇故事

太子山的传说,探寻神秘山岳的古老传说与传奇故事"/

太子山(Taizishan)是中国多个地方都有同名山脉,因此关于它的传说也各有不同,但通常都带有一定的地域特色和神话色彩。这里为您梳理几个比较有名的太子山传说,并补充一些可能的共性元素:
"1. 江苏南京太子山传说:"
"背景:" 这里的太子山(位于句容境内,与南京近邻)流传最广的传说与南朝时期梁代的开国皇帝梁武帝萧衍有关。 "传说内容:" 传说梁武帝有七子,其中最小的儿子被封为“太子”(虽然历史上他并非太子,但民间传说常如此称呼),聪慧过人,但英年早逝。 他在世时喜爱此山,常来山中游玩隐居,希望死后能葬于此地。 传说他死后,遗体被运回此地安葬,形成了山中的“皇坟”(虽然实际考古发现可能并非如此)。 另一种说法是,太子山原名“七子山”,因梁武帝有七子而得名。后来因太子(最小的儿子)葬于此地(或其灵魂栖居于此),便改名为“太子山”以示纪念。 山上可能还流传有太子读书、修炼、点化神仙等故事,增添了神秘色彩。 "特点:" 这个

相关内容:


文/邓仲祥

太子山位于甘肃临夏州西南部山区,与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夏河、合作、卓尼县接壤,主峰位于和政县牙塘河畔,海拔4368米,山脉逶迤绵延几百里。太子山又称大峙山,由母太子山和公太子山组成,母太子山在东,海拔4368米,公太子山在西,海拔4183米,两山之间盘坡哑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也是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分界岭,这里山势壮观巍峨,云遮雾罩,登高望远,观林海松涛、奇石异峰、雪山“映月”,感受天高地博,地广物丰;更是连接中原文化和雪域文化的纽带,是历代兵家设防要塞之地。

据有关资料推测,太子山的形成要追溯到一亿五千年以前的白垩纪时代,那时地球发生剧烈的地壳运动,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相互撞击挤压形成了青藏高原。太子山是祁连山的尾端,山势纵向西南,由于高寒气候的影响,东为阳面,山腰间生长灌木,小草丰茂,溪流潺潺。阴面靠西,光照时间短,阴冷、石壁万仞、层峦叠嶂、斜曛缭绕,岚气弥漫。太子山山形奇特,山势高峻陡峭,奇峰林立,怪石腾升,显露的峰壁似白骨一般,又名"露骨山"。在临夏州南部,不论从何处均可远眺太子山那傲然挺拔的雄姿和神秘莫测的倩影。一年四季主峰身着皑皑的素衣,放射出逼人的银色光芒,又名"雪山"。多少年,它见证了吐蕃地域的沧桑变迁和民族大融合的繁荣兴旺,明月当空更现它那寒光神韵,难怪元代诗人宗泐望而声叹:"华夷分壤处,雪岭白嵯峨。万古消不尽,三秋积又多。寒光欺夏日,素彩烁天河,自笑经过客,相看鬓易皤"。明兵部尚书王竑有诗句云:"寒雪经年积翠微,群峰并向白云齐。光连西北昆仑远,势接东南泰华低。古寺几间苍藓台,老松无数野猿啼。深岩落日闻钟声,知有幽人夜指迷。"

据传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立长子扶苏为太子。为保护边关,守卫边疆,抵御匈奴入侵和骚扰,命太子扶苏带精兵十万人,分兵镇守从甘肃临潭冶力关至积石山关绵延几百里一线。大本营就设在和政县新营乡炭市集。次年,秦始皇病死途中,胡亥为达到篡权之目的,与太监赵高沆瀣一气,密不发丧,运灵柩回都城咸阳。借父皇口谕,派使节持诏书,急招扶苏回宫商讨国家大事,并赐御酒一坛,在酒中放下毒药,扶苏接罢圣旨便带十几名亲信将士乘马上路,临行前喝了坛中皇封的御赐酒,行到广河县所在地,由于毒酒药性发作,便一一从马上跌落下来,七窍流血即时毙命。后为纪念扶苏太子的不幸去世,在此地修建了一座太子寺,故广河县旧名为"太子寺",扶苏镇守的这一带山脉便统称为太子山。

太子山峰奇、峡险、涧幽、水秀、林茂、陡峭,使人望而生畏、攀登心惊。曲径通幽与黄山、华山相媲美,露骨白石、寻峰迷雾,脚踩绿毯,身处蓝天,手触浮云,可谓"陇上一绝"。

这里是纯天然绿色领地,俊秀飘逸的神奇世界,七彩的山峦如火、如诗、如画,大自然造化了太子山,编织和绘就了千万幅浓墨重彩的佳作。眼下,太子山被列为国家级森林公园、甘肃省风景名胜区,也是全省最大的水源涵养林保护基地。这里是休闲、避暑、写生、搜集素材、制作生物标本的最佳之地,秋日层林尽染红装艳阳,气候宜人,冬日一派银装素裹,是滑雪、探险狩猎的好去处。它是天然的养生所,太子山将永远展开坦荡胸怀迎接着你。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责编:马守璞 编辑:马忠德 马志涛

发布于 2025-10-15 15:13
收藏
1
上一篇:长春万象城探秘!揭秘120个网红打卡地的魅力所在 下一篇:雄奇太子山,一秒入画来,探秘自然奇观之美